[诗:七律] 归乡吟
骄阳灼野返言堂,汗透绡衣叩旧墙。双涧环村浮翠玉,五峰护寨耀晴光。祖垂三立铭青史,蝉噪百年喧古樟。卅载燕尘霜染鬓,槐庭踏遍怯乡桑。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02日 17:03:23     分类:律诗
   9         4
[楹联] 火锅与冰酒的碰撞,会有什么奇想?
火锅涮透新风味冰酒斟开旧日情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28日 09:26:21     分类:对联
   14         6
[楹联] 川魂砺世
铁血离川,征九域,报国甘将躯赴死 丹心耀世,炳千秋,兴邦永以志安民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19日 17:44:49     分类:对联
   38         16
[楹联] 醒世躬行:如何看透生死忠孝?
死后无灵谁解孝生前有识自明忠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18日 11:21:21     分类:对联
   28         6
[诗:五绝] 仿骆宾王《咏鹅》体《咏茶》
茶,茶,茶, 玉露泛金霞。 素毫腾皓乳, 丹鼎转青芽。 分析对比: 1、三叠: 《咏鹅》:以“鹅,鹅,鹅”开篇,三字叠用,点题并模拟鹅鸣,简洁有力,先声夺人。《咏茶》:以“茶,茶,茶”开篇,同样三字叠用,直接点题,模仿呼唤或强调茶之美好。2、平仄: 《咏鹅》:作为初唐作品,其格律尚未完全定型于后世近体诗标准,但整体读来流畅自然。“鹅鹅鹅”(平平平),“曲项向天歌”(仄仄仄平平),“白毛浮绿水”(仄平平仄仄),“红掌拨清波”(平仄仄平平)。第二、三、四句基本符合五言句的节奏感。《咏茶》:“茶茶茶”(平平平),“玉露泛金霞”(仄仄仄平平),“素毫腾皓乳”(仄平平仄仄),“丹鼎转青芽”(平仄仄平平)。结论: 后三句的平仄结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与《咏鹅》高度一致,遵循了相似的节奏和声调起伏模式。首句三叠平声也相同。3、对仗: 《咏鹅》:第三句“白毛浮绿水”与第四句“红掌拨清波”构成精妙的工对。“白毛”对“红掌”(颜色+身体部位名词),“浮”对“拨”(动词),“绿水”对“清波”(颜色+水的意象名词)。《咏茶》:第三句“素毫腾皓乳”与第四句“丹鼎转青芽”同样构成工对。“素毫”对“丹鼎”(颜色+器物名词),“腾”对“转”(动词),“皓乳”对“青芽”(颜色+茶相关的意象名词:茶沫/茶叶)。结论: 两首诗都在末两句使用了精工的上下对仗,结构相同(名词+动词+名词性短语)。4、词性: 《咏鹅》:首句名词(叠用)。次句主谓结构(曲项 - 向天歌)。末两句主谓宾结构(白毛 - 浮 - 绿水 / 红掌 - 拨 - 清波),名词(带颜色)、动词、名词(带颜色)结构清晰。《咏茶》:首句名词(叠用)。次句主谓结构(玉露 - 泛金霞)。末两句主谓宾结构(素毫 - 腾 - 皓乳 / 丹鼎 - 转 - 青芽),名词(带颜色)、动词、名词(带颜色)结构相同。结论: 整体句式结构和主要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颜色词)的运用模式高度一致。5、颜色: 《咏鹅》: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白毛”、“绿水”、“红掌”、“清波”(清亦可暗示水的清澈透明)。色彩明丽,对比强烈,充满视觉美感。《咏茶》:同样大量运用色彩词。“玉露”(白/透明)、“金霞”(金)、“素毫”(白)、“皓乳”(白)、“丹鼎”(红)、“青芽”(青绿)。色彩丰富(白、金、红、青),虽不如《咏鹅》对比强烈,但同样营造出绚丽、精致、高雅的视觉效果。结论: 都大量运用色彩词描绘对象及其环境/状态,是其生动形象的关键手段。6、动静: 《咏鹅》:动静结合极佳。“曲项向天歌”是动态(昂首鸣叫),“浮绿水”、“拨清波”是动态(浮游、拨水)。画面充满生机活力。《咏茶》:同样动静结合。“泛金霞”(茶汤泛起如金色霞光般的光泽)、“腾皓乳”(白色茶沫升腾)、“转青芽”(青绿的茶叶在鼎中翻滚)。生动描绘了泡茶、煎茶过程中茶汤、茶沫、茶叶的动态美。结论: 都通过动词精准描绘对象的动态,使画面生动活泼。7、韵律: 《咏鹅》:押平声歌韵(歌、波)。韵脚和谐。《咏茶》:押平声麻韵(霞、芽)。韵脚和谐。结论: 都押平声韵,且都是偶数句押韵(第二句、第四句)。8、立意: 《咏鹅》:通过简洁明快、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语言,生动描绘了白鹅戏水的可爱形象,表达了孩童般纯真、愉悦的观察和对自然生灵的喜爱。《咏茶》:通过同样简洁明快、色彩丰富、动静结合的语言,生动描绘了茶叶、茶具(素毫指茶器或茶芽毫毛)、煎茶过程(丹鼎)以及茶汤(玉露、金霞、皓乳)的美妙形态和变化。立意在于咏叹茶之美、煎茶之趣,表达对茶事的高雅品味和喜爱之情。结论: 立意核心都是咏物,通过细腻观察和生动描绘,表达对所咏对象(鹅/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虽然对象不同(动物 vs 植物/饮品/文化活动),但咏物的性质、表达的情感类型以及童趣/雅趣的基调是相似的。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15日 14:40:45     分类:律诗
   21         1
[诗:七律] 闻朱公广权戏语酷暑感作
赤帝巡天势未央,人间无处觅清凉。 蜗居即岛冰为垒,跬步征途火作塘。 黛鬓开轩焦欲烬,缟裳扃牖胀成囊。 相逢俱是笼中饼,顾影浑圆笑我炀! 创作说明: 今日看到央视名嘴朱广权对高温的戏语视频,其言诙谐精妙,句句戳中酷暑痛点:“炎炎夏日,热浪袭来。冰箱以外都是远方,空调之外都是他乡。开窗阵阵热浪,关窗闷得够呛。出门齐刘海,回家条形码,还能免费烫个大波浪。陌生人见面都是熟人模样,热得我都有点膨胀!”,遂兴而作律诗,试以古典笔墨呼应这份当代幽默。诗中多化用其戏语意趣:首联 “赤帝巡天” 以神话起笔,暗合 “热浪无边”;颔联 “冰为垒”“火作塘”,将 “空调房与户外” 的对立化为攻守之境;颈联 “黛鬓焦烬”“缟裳胀囊”,则把 “发型变形”“热得膨胀” 转为诗家语;尾联 “笼中饼”“笑我炀”,终以自嘲收束,既承其趣,亦守格律,算是一次雅俗对话的尝试。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14日 14:07:03     分类:律诗
   34         6
[楹联] 墨香浸卷书千古 笔影腾蛟泽九州
墨香浸卷书千古 笔影腾蛟泽九州 创作说明: “墨香” 对 “笔影”:“墨” 与 “笔” 同属文房核心意象,“香”(嗅觉)与 “影”(视觉)分别从感官角度勾勒笔墨形态。 “浸卷” 对 “腾蛟”:“浸”(静态浸润)与 “腾”(动态飞扬)形成动静对比,“卷”(书卷,具象)与 “蛟”(蛟龙,意象)一实一虚,既保持词性对应(动词 + 名词),又通过反差增强画面张力。 “书千古” 对 “泽九州”:“书”(书写,动词)与 “泽”(润泽,动词)呼应,“千古”(时间维度)与 “九州”(空间维度)从时空双轴拓展境界,对仗工整且境界互补。 对联以 “笔墨” 为核心意象,层层递进展现文化底蕴与胸怀。上联 “墨香浸卷书千古”,聚焦 “静” 的底蕴:墨香渗透书卷,暗喻文字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明传承,“书千古” 将笔墨的价值延伸至时间长河,显厚重感。下联 “笔影腾蛟泽九州”,侧重 “动” 的气势:“腾蛟” 化用 “腾蛟起凤” 典故(形容文才卓绝),以蛟龙翻腾的意象写笔势灵动,“泽九州” 则将笔墨的影响力从纸面推向广阔天地,显开阔度。 上下联一静一动、一时一空,既见文人笔墨的细腻底蕴,又含胸怀天下的大气魄,主题统一而境界相生。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13日 08:09:20     分类:对联
   55         2
[诗:七律] 七七事变八十八周年祭
卢沟晓月记当年,永定寒波彻夜延。铁马摧城金鼎覆,腥风卷地玉京颠。悲歌漫宇星河晦,碧血凝穹草木虔。八八烽烟铭旧耻,石狮怒目剑光悬。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07日 09:43:26     分类:律诗
   35         8
[诗:七绝] 贺立言堂孙玉考上国科大硕士
巴山毓秀沐晴柔,喜满言堂燕贺楼。十载熔金芸牖月,玉冠群岳大江头!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01日 10:55:58     分类:律诗
   44         17
[诗:七律] 偕内赏荷
运河晓色泛轻舟,翠盖擎珠露未收。交颈初阳双影静,联栖白鹭一汀幽。卅年共历霜兼雨,百岁犹期春复秋。风动荷香清入袂,朝霞如锦落肩柔。
发表时间:2025年06月29日 09:13:19     分类:律诗
   28         5

1 2 3 4 5
  • 114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