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乐安孙氏木门宗祠对联 [楹联]

通人     发布时间: 2025/4/3 10:34:14
阅读:45次      分享到

兵圣龙韬,仲谋开伟业,逸仙帝制除,功名载史乾坤定

文宗凤藻,椒衍绘雄图,奕世祠堂立,孝友传家岁月长


创作说明:

一、上联侧重军事与社会变革,描绘孙氏家族在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贡献

1.兵圣龙韬:“兵圣”指孙武(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乐安孙氏始祖孙书的孙子),著有《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龙韬”出自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六韬》,后泛指兵书、兵法。此句通过点明孙武与重要兵书,表明孙氏在军事谋略领域的卓越开创,奠定孙氏尚武传统的历史渊源。

2.仲谋开伟业:“仲谋”是孙权的字,孙权为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建立者。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孙权凭借父兄基业,任用贤能,据有江东,与魏、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建立不朽伟业,进一步印证孙氏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杰出成就。

3.逸仙帝制除:“逸仙”是孙中山先生的号,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这句展现了孙氏后人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功名载史乾坤定:对上文进行总结,指出孙武、孙权、孙中山的功绩卓著,被载入史册,他们的作为稳定了社会秩序,改变历史走向,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下联围绕文化与家族传承,展现孙氏家族的文化底蕴与价值观念

1.文宗凤藻:表明孙氏后裔在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如同凤凰般文采斐然,其作品辞藻华丽,独具风采,彰显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东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玄言诗人孙绰代表作有《游天台山赋》《秋日诗》;唐代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著有《书谱》;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孙复著有《春秋尊王发微》《春秋总论》《睢阳子集》;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著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等。

2.椒衍绘雄图:“椒衍”出自《诗经·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寓意子孙像花椒树果实一样繁茂。此句描绘孙氏家族人丁兴旺,家族成员齐心协力,为家族发展绘制宏伟蓝图,展现家族繁荣昌盛的景象。

3.奕世祠堂立:“奕世”出自《国语·周语上》,意为累世、代代。木门孙氏后裔中每代都有人参与建立、修缮祠堂。祠堂作为家族祭祀、议事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文化,象征家族传承的延续和稳固。

4.孝友传家岁月长:“孝友”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此句强调孙氏家族将孝友作为家风,代代相传,使家族在岁月变迁中长久繁荣,体现家族重视道德传承,以良好家风维系家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三、从立意、对仗、平仄等方面分析对联

1、时空架构

上联以军事传承为主线,贯穿“孙武著书(春秋)-仲谋开国(三国)-逸仙改制(近代)”三千年历史长河,形成纵向的时间纵深。下联以文化传承为轴心,通过“文宗凤藻(文学)-椒衍世系(宗族)-奕世祠堂(建筑)”构建横向的空间维度,形成天地人三才共构的立体格局。

2、意象对仗

动物图腾:“龙韬”对“凤藻”,既暗合《六韬》兵典,又契合龙凤呈祥的祥瑞意象。龙主杀伐,凤主文德,暗合上联武略、下联文脉的布局。

植物隐喻:“椒衍”与“龙韬”形成草木对鳞虫的博物对仗,喻人丁兴旺。

3、声韵美学

平仄安排严守“仄起平收”古法,上联“定”字去声收束如金石掷地,下联“长”字阳平作结似余韵绕梁。短语的排比运用,形成“四五五七”的节奏变化,平仄交替诵读时产生金声玉振的韵律美感。

4、文化密码

“奕世祠堂”暗藏昭穆制度,与“椒衍”的世系繁衍形成制度与伦理的呼应;“孝友传家”化用《周礼》六行,与“功名载史”的公共价值构成私德与功业的辩证统一。这种二元对位折射出中国传统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

5、历史辩证法

上联三次历史跨越(孙武-孙权-孙中山)展现“破-立-革-载”的文明进程,下联通过“文-衍-立-传”完成文化基因的传承序列。这种“变易”与“不易”的哲学思辨,暗合《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深层智慧。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