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纬吴疆承豹略
文兴华夏振麟书

创作说明:
上联“武”“吴”暗嵌孙武、孙权,下联“文”“华”呼应孙中山,巧妙串联三位先祖;“豹略”既指《孙子兵法》“豹变”之谋,又喻孙权开拓江东的果决;“麟书”既指孙中山《建国方略》,又化用“麟趾呈祥”吉兆,文武辉映;上联聚焦古代军事奠基(春秋-三国),下联书写近代文明革新,形成“承古启今”的家族史诗。
上联“武纬吴疆承豹略”提到了孙武和孙权。“武”指孙武(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乐安孙氏始祖孙书的孙子),著有《孙子兵法》,而孙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武纬”指军事才能,“吴疆”指东吴的疆域,“承”指继承、传承先人的军事智慧,“豹略”源自《孙子兵法》中的“豹变”,象征战略灵活。所以上联在颂扬孙武的军事思想和孙权的建国功业。
下联“文兴华夏振麟书”则涉及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文”指孙文(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国父),“文兴”指文化振兴,“华夏”代表中国,“振”指振兴、发扬文化和文献来振兴国家,“麟书”指孙中山《建国方略》的文献价值与民主思想的祥瑞性,用“麟书”象征祥瑞和重要文献。下联在赞扬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贡献;暗示孙氏后人应以文治精神延续革新使命,使家族与国家长荣。
对仗方面,“武纬”对“文兴”,“吴疆”对“华夏”,“承豹略”对“振麟书”,结构上对仗。“纬”是动词,“兴”是动词。“吴疆”是地名,“华夏”是国名,地理对国名,可以接受。“豹略”和“麟书”都是典故,但“豹”和“麟”都是动物,对仗工整。
平仄方面,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符合七言对联的平仄规则,末字仄起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