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世界第二高塔呢称小蛮腰的广州塔 [诗:七绝]

雷海基     发布时间: 2025/6/15 19:24:53
阅读:23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傍晚观小蛮腰广州塔有感作。
关键字
广州塔 小蛮腰 粤女 仙女 腰扭 九重天

世界第二高塔呢称小蛮腰的广州塔

琼楼远望绕轻烟,万缕彩霞金镀边。
粤女要同仙女比,蛮腰扭上九重天。

注释:此作获周学锋、高海生、王跃东、孙群等二十位诗人点评。刘灿华点评:诗人以“粤女”喻指广州塔,又以其标志性的“小蛮腰”及高度,喻成“上九重天”与“仙女比”,既展现出其造型的优美与别致,如同女子扭动的纤细腰肢般富有美感,又强调了它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雄伟气势,仿佛真的能与天上的仙女相较量,在想象的空间里尽显广州塔的不凡。
周学锋点评:一个“”扭“”字最为传神,不仅写出了塔的形态,更写出了塔的灵动。诗的构建也颇具特点。把绕轻烟、镀金边,扭蛮腰,上九天巧妙地融为一图,可谓诗中画,画中诗。
蔡大营点评:绝句视角独特,描写生动,富有想象力。起承句从远景着眼,用“绕轻烟”,“金镀边”,营造出朦胧而又绚丽的美感,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转结句巧用拟人手法。“蛮腰”一词巧用塔的昵称,“扭上九重天”,表述极为生动,使整个画面鲜活起来。绝句展现出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使读者不仅感受到广州塔的魅力,也领略到诗歌的艺术趣味。
吴长龄点评:琼楼,轻烟,彩霞,金边,其楼之高兀与雄魄:小蛮腰是粤中奇境。以“蛮腰”之状,将“粤女”与“仙女”同框,小蛮腰是粤中奇境,小蛮腰诗乃绝中妙品。
李显彬点评:前两句描形,抓住特点,彩霞镀上金边,形象生动。转结更是妙笔。蛮腰双关,既扣题又拟人。佳作。
王志伟点评:起承铺垫到位,转结振起,“同仙女比”,诗立马上一高度,“ 蛮腰扭上九重天”,夸张且形象,着实好诗!
高海生点评:极富临场感,“扭”字栩栩有生机,塔本未动,是“彩霞”所“镀金边”在动,塔之“蛮腰”也似扭了起来,姿态横生,给人视觉上的感受十分强烈。
吴惠良点评:采用赋比兴之手法,对“小蛮腰”之描写极具形象,生动有趣。启承两拍清新靓丽,转拍想象丰富,结拍精彩绝伦。全诗词藻瑰丽,比兴夸张,体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精神情怀
王跃东点评:想象丰富,借助于粤女形象写广州塔,不仅使塔的形象既生动又鲜活,还平添了诗意和诗趣。
孙群点评:一“绕”一“扭”都能表现出“小蛮腰”昵称的特色 。尤其这个“扭”字配一个“上”字,将广州塔之秀气、之高挑写活了。
郭培友点评:运用比拟、夸张等艺术手法,将塔比作“粤女”,并与“仙女”相提并论,赋予了广州塔以人的形态和气质,体现了广州塔作为地标性建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蛮腰”形象地描绘了广州塔纤细而高耸的姿态。题目直接用“广州塔”亦可。
邓寿康点评:转结作比贴切形象,不仅生动描绘出小蛮腰高入云霄,且着一“扭”字便栩栩如生勾画出其婀娜多姿美妙。
王惠维点评:本篇由远望起笔,写出来广州塔的瑰丽景象。由彩霞亦对应其高,故得尾句“九重天”之感。蛮腰照应题目,亦切合粤女,仙女的比喻。“扭上”化静为动,妙趣横生。
王力点评:因小蛮腰才拟称粤女,因粤女才叫的小蛮腰,仙女当然地 位不保,塔之美塔之高全写出来了。诗也美,诗艺也高,不逊小蛮腰。
高建明点评:“轻烟”“万缕”“蛮腰”,用词清爽,耐看,牢记了广州塔如粤女那么衷情万种,不得不马上查阅广州的历史来源…...。
(《泰山论坛》之一诗百评)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