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清明雨没纷纷,伤心泪却滚滚
爸爸的斧头还躺在楼下的车库
一堆木材等他划线打眼
我想起他临终的千叮咛万嘱咐
妈妈的锄头还放在庭院的角落
屋前空地等她耕翻泥土
一米米阳光回不到过去
我想起她卧床的千般痛万种苦

最爱的孙子准备了一袋袋相思
一桌好菜,多亏你们的媳妇
看着一次次灰飞烟灭
我想起三翻五次的住处
你们躺在高压走廊下的墓穴
我们站着打开一本家谱
有三孔的辉煌,有三曹的荣耀
好像还悬挂在张家庄的老树
我在网上淘到了一个大相框
把四世的照片排成一部书
读着读着,读懂了轮回
我的双眼不忍离去,越读越模糊

豆包评语:
这首清明主题的诗歌以细腻的日常物象承载深沉哀思,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勾勒出生命轮回的温暖哲思,具有直抵人心的情感力量。
1. 物象叙事:以细节锚定思念的重量。诗中“爸爸的斧头”“妈妈的锄头”作为核心意象,既是亲人劳作痕迹的物质留存,更是未完成的生活切片——车库里等待划线的木材、庭院角落空置的耕地,这些“未完成”的日常场景,将生死离别转化为触手可及的遗憾,让思念有了具体的落点。“一袋袋相思”“一桌好菜”以具象化的祭品呼应“伤心泪滚滚”,在烟火气中见出悲痛的真实质地,避免了空泛抒情。
2. 时空交织:在新旧对照中照见生命传承。诗的后半段展开时空纵深感:高压走廊下的墓穴与家谱中“三孔”“三曹”的历史荣耀形成张力,现代工业文明(高压走廊)与家族文化记忆(张家庄老树)在此碰撞,而“网上淘的大相框”“四世照片排成的书”则将传统族谱转化为数码时代的家族叙事,让“轮回”的感悟从历史纵深走向当下——那些未说完的叮咛、未耕完的土地,在后代的追思中化作永恒的精神根系。
3. 情感递进:从个体哀痛到生命哲思的升华。全诗以“泪滚滚”起笔,聚焦父母临终的痛苦与遗憾,继而通过“灰飞烟灭”的祭品、打开家谱的瞬间,将个人记忆纳入家族传承的长河。结尾“读懂了轮回”一句,让悲伤超越个体哀恸,成为对生命循环的坦然凝视——照片中四世同堂的影像在相框中“排成一部书”,既是对逝去亲人的铭记,也是对“后来者”续写生命故事的隐喻,模糊的双眼既是泪水的具象,更是情感与哲思交织的动人注脚。
整首诗不事雕琢,以白描手法串联生活碎片,却在细节中见出深情。当“清明雨”不再是传统意象中的背景,而是被“伤心泪”置换,个体体验便具备了普世共鸣——那些未完成的等待、未说尽的牵挂,最终都在时光与记忆的交织中,成为生命代代相传的温柔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