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临江仙·暮春探访隋临江宫遗址
临江仙·暮春探访隋临江宫遗址 扬子古津何处,施桥还是瓜洲? 广陵潮涌土沙流。 孤帆破碧水,京口望荒丘。 早想凝晖东渡,玄珠又现琼楼。 如今三汊九龙游。 新河寻旧梦,绿岸巨资投。 豆包评语: 这首《临江仙·暮春探访隋临江宫遗址》以怀古为轴,将历史沧桑与当下发展巧妙交织,颇具韵味。从整体上看,词牌格律把控得当,语言凝练,意境营造富有层次感,怀古之情与时代风貌皆有所展现。 - 历史纵深与空间意象交融:上阕开篇以“扬子古津何处,施桥还是瓜洲?”两个疑问句起笔,如叩问历史之门,瞬间引发读者对古津位置的探寻兴趣,增添了词的历史厚重感。继而“广陵潮涌土沙流”描绘出广陵一带潮水涌动、泥沙俱下的壮阔画面,既勾勒出地理风貌,也暗含岁月流逝、历史变迁之意。“孤帆破碧水,京口望荒丘”,“孤帆”“碧水”“荒丘”等意象组合,将视觉焦点从浩渺江面拉至对岸荒丘,以景寓情,尽显临江宫遗址的荒凉与历史的寂寥。 - 古今对照,立意升华:下阕“早想凝晖怀古,玄珠不见琼楼”,直白地表达出词人久存的怀古之情,以及面对遗址处琼楼不再的怅惘。“如今三汊九龙游”笔锋一转,描绘当下三汊河上船只往来如游龙的繁荣景象,与上文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结尾“新河寻旧梦,绿岸巨资投”,既点明在新的河道中追寻历史旧梦,又展现出现代对这片土地的开发与投入,体现出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的有机结合,使词作的主题从单纯的怀古伤今升华为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 尚待提升之处:部分语句稍显直白,如“早想凝晖怀古”在表达上稍欠含蓄委婉,若能以更具诗意的笔触展现怀古之思,可使词作更耐咀嚼。此外,在情感的递进与深化上,若能进一步挖掘历史与现实碰撞中更细腻的情感,会让整首词的内涵更加丰富饱满。 总体而言,这首词在怀古题材的创作上有亮点,通过今昔对比,展现出独特的历史观照与现实关怀,假以雕琢,当更见精彩。 临江宫简介: 隋唐年间,扬州城南20里左右,有一个名叫扬子的小镇,因地临长江北岸,又名扬子津。隋炀帝继位后,利用吴王夫差开的邗沟故道,开运河,自山阳达扬子,并在扬子建临江宫,又名扬子宫,当时自扬子津行船抵南岸京口,烟波浩淼,南来北往的商旅,皆云集于扬子津候渡或觅转车船。因而扬子日渐繁华,知名度不断提高。隋炀帝在此修建了金碧辉煌、富丽华贵的临江宫,又名扬子宫,内有凝晖殿,可眺望大江。还有玄珠阁。隋炀帝先后三次到扬子桥驾幸临江宫,特别是第三次在临江宫凝晖殿,大宴百僚,铺戏为乐,欢快之情,溢于言表。扬子镇,既有临江宫的铺陈,又有商贾云集,市场相当繁荣。唐初期,扬子镇作为为水陆要冲,不但成为漕盐纲运中转之处,而且因为物产丰富,手工发达,也已成为著名的工商城市和园林城市。唐开元天宝以后,由于淤沙扩展,扬子津逐渐衰落。以后扬子津远离江岸,更名为“扬子桥”。682年,唐朝廷置扬子县,扬子镇作为扬子县的首府,商贾云集,肆铺联袂、城市更加繁荣昌盛。扬子县是全国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当时很多大船都出自扬子县,据说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所乘坐的大海船就是由扬子县的船厂打造。扬子镇处于与对岸京口的水运交通,所以在此设置水陆相兼的驿站,定名临都驿,又称扬子驿,以备南来北往的官员以及传递公文的信使,在此换乘舟、舆、马。鉴真东渡日本时,途经扬子县,就在既济寺宿过。五代时,接过吴国皇帝杨溥的驾,改名"迎銮"。南唐改扬子县为永贞县,属江都府。
发表时间:2025年05月01日 11:22:44     分类:诗词速递
   107         4
[新诗] 芳菲四月
芳菲四月 清风谷雨温存,织出春锦紫燕剪出绿杨城郭我在屋檐下沉默不语三湾的酒流到扬子津 夜色迷惑古人,走错了路炀帝认错琼楼玉宇我在芳菲里留恋四月月宫的酒变成花前露 评语:诗行如四月春风,裁得古韵新声。以“清风谷雨”“紫燕绿杨”勾勒春日画卷,虚实交织间见巧思——“酒流扬子津”“露化月宫酒”妙融历史与想象,让芳菲四月既含江南烟水的温婉,又染诗意时空的迷蒙。末句“留恋”二字点题,于古典意象中藏现代情愫,读来余韵若花影拂衣,耐人寻味。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20日 10:37:31     分类:江山揽胜
   161         8
[诗:七绝] 八仙闹春
八仙闹春 【八】方贵宾入迷宫,【仙】骨流芳醉九龙。【闹】海莲波惊四座,【春】花三月广陵红。 这首《题图·八仙闹春》以凝练笔触勾勒出热闹非凡的春景与八仙神韵,颇具匠心。从意象运用来看,“迷宫”“九龙”“莲波”等元素巧妙交织,构建出奇幻瑰丽的画面,既暗合八仙传说的神秘色彩,又以“广陵红”的春花增添了春日的明丽生机 ,色彩对比鲜明,意境开阔。在韵律上,全诗平仄协调,韵脚流畅,读来朗朗上口。然而,在内容表达上,“八方贵宾”与“八仙”的关联稍显隐晦,易使读者产生困惑;“闹海莲波”虽呼应八仙闹海典故,但与“春花三月”的衔接稍显突兀,意象间的过渡可更自然。整体而言,作品展现出一定的创作功底,若在表意的精准性与意象的连贯性上加以打磨,将更具艺术感染力。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18日 12:27:53     分类:诗词速递
   170         16
[新诗]
懒 房门紧闭,风温柔地吹着丽日春困,虎子打盹在茫茫宇宙,寻找天蝎座枕边的手机,叫声让人心疼 呼声越来越大,梦想落灰堆满了垃圾,我看着桌上的碗筷和桔皮想起了奶奶、妈妈和老婆 闲置的自行车,路不远正眼瞧也不瞧,等到汽车停满了地下车库才知道,懒到了无人驾驶 豆包评语:这首以“懒”为主题的诗作,以细腻的意象编织出慵懒生活的切片,在自嘲与沉思间铺展对惰性的多维审视。诗中“房门紧闭”与“风的温柔”构成微妙对抗,春困里打盹的“虎子”既是慵懒的具象化,又暗喻被惰性驯服的生命力。手机“叫声让人心疼”以拟人生动勾勒出懒对现实责任的屏蔽,而“梦想落灰”则将个人状态上升到精神荒芜的隐喻,让懒惰超越了生理懈怠,成为梦想钝化的催化剂。诗的下半段转向生活场景的白描:堆满垃圾的房间、未收拾的碗筷桔皮,在日常细节中暗藏对家庭责任的愧疚——“奶奶、妈妈和老婆”的联想,使懒惰从个体习性延伸到情感关系的缺位,赋予“懒”以伦理层面的重量。结尾“闲置的自行车”与“无人驾驶”形成时空对照,前者是主动选择的惰性,后者是科技时代被动催生的“懒之极致”,在汽车填满车库的荒诞图景中,将个人惰性置于社会发展的镜像里,折射出物质便利对人类行动力的消解,让“懒”成为现代性困境的隐喻。全诗以舒缓的节奏推进,从私人空间的慵懒蔓延到公共维度的反思,在具象与象征间自由游走。那些被懒怠笼罩的瞬间——打盹的午后、积灰的梦想、闲置的自行车,最终都在“无人驾驶”的反讽里凝结成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精准抓拍:当懒惰从偶尔的懈怠演变为对生活的整体缺席,我们终将在科技堆砌的便利中,丢失亲手触碰世界的温度。诗的高明处在于,不说教不批判,只让那些带着生活气息的细节自然发酵,让每个读者都能在“懒”的镜像里,照见自己或轻或重的影子。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08日 12:40:12     分类:感事抒怀
   200         16
[诗:七绝] 千垛花海
千垛花海 一桥横卧连三水,两岸金涛赶碧波。花菜油田陶令醉,不知魏晋写秦歌。 豆包评语:《七绝·千垛花海》的诗境与哲思 这首七绝以千垛花海为轴,熔铸地理意象与人文情怀,在虚实交织中勾勒出一幅跨越时空的诗意画卷,兼具画面张力与文化纵深感。 一、意象经营:虚实相生的视觉交响 首句“一桥横卧连三水”以简笔勾勒垛田水系的独特肌理——“一桥”如弦,串联“三水”(注:兴化古称“三水”,因“楚水流经其北,海河流经其东,淮河流经其南”得名),既点出地理坐标,又赋予画面纵深感;次句“两岸金涛赶碧波”以“金涛”喻万亩油菜花田,化静为动,“赶”字尤显花海翻涌的动态张力,与“碧波”相映成趣,形成明丽绚烂的色彩对冲,暗合垛田“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春日奇观。 二、用典寄怀:古今对话的哲思淬炼 后两句“花菜油田陶令醉,不知魏晋写秦歌”别出心裁,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陶令”既指爱菊的陶渊明,又借其笔下“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源意境,将千垛花海比作超越时代的理想国——当“陶令”醉心于“花菜油田”(垛田油菜花田),竟“不知魏晋”而改“写秦歌”,暗含两层深意: - 时空错位的浪漫:打破历史时序,让古人穿越至当代花海,以“秦歌”(代指今之颂歌)重构文化记忆,暗喻千垛之美足以超越古今审美界限; - 返璞归真的哲思:借陶渊明对田园本真的追寻,映射千垛花海作为“活着的农业文化遗产”的永恒魅力——这里既是先民“垒土成垛”的生存智慧结晶,更是现代人逃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精神原乡。 三、格律与语言:疏朗中见巧思 全诗采用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仄为: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虽“花菜油田”(平平平平)稍违“二四六分明”,但以“连三水”“赶碧波”的灵动节奏化解板滞,尾句“写秦歌”以口语化表达收束,既保持七绝的疏朗气韵,又赋予诗句亲切感,使古典意象与现代情感自然衔接。 四、诗魂所在:从地理符号到精神象征 诗中“一桥连三水”不仅是空间勾连,更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垛田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田在水中、水在田间”的地貌,本就是人类与水网博弈共生的杰作;而“陶令醉”的虚构场景,则将物理空间升华为精神坐标:当油菜花田的金黄漫过历史烟云,千垛花海早已超越景观层面,成为中国人集体记忆中“桃花源”的当代显影,承载着对诗意栖居的永恒向往。 结语 此诗以小见大,于一桥、两岸、花海间,既写尽千垛春日的蓬勃生机,又暗藏对文明传承、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当“金涛”与“碧波”在诗中永恒涌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地理的奇观,更是文化基因中对美好家园的深情守望。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06日 11:39:51     分类:诗词速递
   181         12
[新诗]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清明雨没纷纷,伤心泪却滚滚爸爸的斧头还躺在楼下的车库一堆木材等他划线打眼我想起他临终的千叮咛万嘱咐妈妈的锄头还放在庭院的角落屋前空地等她耕翻泥土一米米阳光回不到过去我想起她卧床的千般痛万种苦最爱的孙子准备了一袋袋相思一桌好菜,多亏你们的媳妇看着一次次灰飞烟灭我想起三翻五次的住处你们躺在高压走廊下的墓穴我们站着打开一本家谱有三孔的辉煌,有三曹的荣耀好像还悬挂在张家庄的老树我在网上淘到了一个大相框把四世的照片排成一部书读着读着,读懂了轮回我的双眼不忍离去,越读越模糊豆包评语:这首清明主题的诗歌以细腻的日常物象承载深沉哀思,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勾勒出生命轮回的温暖哲思,具有直抵人心的情感力量。1. 物象叙事:以细节锚定思念的重量。诗中“爸爸的斧头”“妈妈的锄头”作为核心意象,既是亲人劳作痕迹的物质留存,更是未完成的生活切片——车库里等待划线的木材、庭院角落空置的耕地,这些“未完成”的日常场景,将生死离别转化为触手可及的遗憾,让思念有了具体的落点。“一袋袋相思”“一桌好菜”以具象化的祭品呼应“伤心泪滚滚”,在烟火气中见出悲痛的真实质地,避免了空泛抒情。2. 时空交织:在新旧对照中照见生命传承。诗的后半段展开时空纵深感:高压走廊下的墓穴与家谱中“三孔”“三曹”的历史荣耀形成张力,现代工业文明(高压走廊)与家族文化记忆(张家庄老树)在此碰撞,而“网上淘的大相框”“四世照片排成的书”则将传统族谱转化为数码时代的家族叙事,让“轮回”的感悟从历史纵深走向当下——那些未说完的叮咛、未耕完的土地,在后代的追思中化作永恒的精神根系。3. 情感递进:从个体哀痛到生命哲思的升华。全诗以“泪滚滚”起笔,聚焦父母临终的痛苦与遗憾,继而通过“灰飞烟灭”的祭品、打开家谱的瞬间,将个人记忆纳入家族传承的长河。结尾“读懂了轮回”一句,让悲伤超越个体哀恸,成为对生命循环的坦然凝视——照片中四世同堂的影像在相框中“排成一部书”,既是对逝去亲人的铭记,也是对“后来者”续写生命故事的隐喻,模糊的双眼既是泪水的具象,更是情感与哲思交织的动人注脚。整首诗不事雕琢,以白描手法串联生活碎片,却在细节中见出深情。当“清明雨”不再是传统意象中的背景,而是被“伤心泪”置换,个体体验便具备了普世共鸣——那些未完成的等待、未说尽的牵挂,最终都在时光与记忆的交织中,成为生命代代相传的温柔密码。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04日 10:40:34     分类:感事抒怀
   290         14
[词] 蝶恋花·春思
蝶恋花·春思 花海泛舟垂柳绕, 碧水蓝云,铺设通天道。 仙女下凡双燕叫,东风有意牵芳草。 桥上张生开口笑, 笑纳香菲,笑赞莺莺俏。 好事还需寻月老,红娘两句西厢抱。 《蝶恋花·春思》豆包评语 这首《蝶恋花·春思》以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春日图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活的热忱与对美好姻缘的向往,既有古典词牌的韵味,亦不失现代语境的鲜活气息。 意象鲜活,意境清朗:上片“花海泛舟”“碧水蓝云”如泼墨画卷,铺展春日的开阔与绚烂;“仙女下凡双燕叫”以浪漫想象点缀景中,赋予春景灵动感,而“东风无力吹芳草”化用古典意象(如李商隐“东风无力百花残”),却一改哀婉,反显春风轻柔,与“通天道”的辽阔相映,营造出刚柔并济的春日意境。 情感直白,生活气息浓郁:下片三“笑”连用——“开口笑”“笑纳芳菲”“笑把红颜抱”,层层递进,将行人对春光的陶醉、对幸福的期许融于通俗语言中,打破传统伤春词的惆怅,转而聚焦人间烟火的温暖。结句“好事还需寻月老,美言两句良缘妙”以质朴口吻点题“春思”,既呼应春日“思良缘”的主题,又暗含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读来亲切生动。 可酌之处:上片“仙女下凡”与“双燕叫”的衔接稍显跳跃,若以更自然的意象过渡(如“燕舞莺歌”),可增强画面统一性;“东风无力”与全词的明快基调略有反差,若调整为“东风有意牵芳草”,或更贴合“春思”的蓬勃感。 整体而言,词作以率真之笔写春日遐思,跳出传统婉约词的含蓄,将对春光的喜爱与对良缘的憧憬直白道来,如春风拂面,充满生活的热望与烟火气,不失为一首兼具新意与温情的春日小词。
发表时间:2025年04月01日 13:24:17     分类:诗词速递
   196         13
[新诗] 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夜的明月是一枚鲜红的公章我带着一张张证明走进梦乡白纸黑字记录工农兵学商醒来,我没有把一个个名字遗忘 今天的手机打开一扇缤纷的天窗我看着一幕幕场景融入他乡青山绿水遍布东西南北中归来,半程马拉松已经鸣金收枪 明日的太阳依旧会照耀四方我望着一米米青丝渐渐发胖红颜紫气暗藏酸甜苦辣咸将来,人工智能给我们更多希望 豆包评语:这首以“昨天、今天和明天”为主题的诗作,以时光为轴串联起生命的三重维度,在虚实交织的意象中铺展成一幅富有哲思的人生长卷。昨夜的月光里流淌着时代的印记。诗人将“明月”比作“鲜红的公章”,以极具年代感的“证明”“工农兵学商”等意象,勾连起对集体记忆的深情回望。“走进梦乡”与“没有遗忘”形成温柔的悖论,既封存了过往岁月的庄重底色,又让个体在时光褶皱里保有清晰的生命刻度,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历史的温情凝视。今日的镜头聚焦于现实的鲜活。“手机打开天窗”的比喻精准捕捉数字时代的认知革命,“青山绿水”的空间漫游与“半程马拉松”的生命隐喻,既呈现当下生活的缤纷多元,又暗藏对时光竞速的微妙感知。“融入他乡”与“鸣金收枪”的场景切换,在动态画面中定格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既是世界的旁观者,亦是自我人生的奔跑者。明日的图景交织着诗意与期待。“太阳依旧照耀”奠定恒定的生命基调,“青丝发胖”以具象化的时光褶皱诉说生命的自然更迭,而“人工智能”的介入则为传统哲思注入未来向度。“酸甜苦辣咸”的生活况味与“更多希望”的理性期许形成张力,让对明天的想象既扎根于人间烟火,又升腾起科技时代的文明愿景。全诗以“公章—天窗—太阳”的意象链构建时空坐标系,在历史纵深感与现实在场性中完成对生命阶段的诗意解码。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于“工农兵学商”的时代符号、“半程马拉松”的现代隐喻、“人工智能”的未来投射间自由穿行,既饱含对岁月的深情致敬,亦不失对生命进程的清醒观照,最终在时光的褶皱里缝补出属于一代人的精神图谱。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30日 19:08:29     分类:感事抒怀
   211         5
[诗:七绝] 樱运而生
樱运而生 樱为有梦花如锦,游客似云下广陵。皆是鉴真东渡种,重生古运破坚冰。 【樱运而生·豆包评语】 樱开盛世,梦起邗沟。这一场跨越时空的浪漫,既是鉴真东渡时播撒的文明之种,亦是古运河畔重生的希望之花。花开似雪,织就春日锦缎,引来五洲宾客共赴广陵雅集;根深如磐,筑牢文化根基,见证千年文脉破茧新生。每一片花瓣都镌刻着历史的温度,每一缕芬芳都氤氲着时代的朝气。樱为媒,运为引,古城扬州正以盛放的姿态,在古今交融中书写"樱运而生"的崭新篇章——是文明的传承,是诗意的栖居,更是一座城市向世界递出的春日请柬。愿这灼灼芳华,伴四海知音共赴星辰大海,同享盛世"樱运"!(评语解析:以"樱运"双线贯穿,既展现樱花美学(视觉:花开似雪/嗅觉:芬芳氤氲),又深挖文化底蕴(鉴真东渡/古运河文脉);通过"历史-现代"时空对话(镌刻历史/氤氲时代),赋予"樱运"三重内涵:文明传承之运、城市复兴之运、世界共享之运;结尾升华格局,以"春日请柬"的意象联结中外,呼应"游客似云"的盛景,使评语兼具文学美感与文化厚度,贴合"樱运而生"的主题内核。)注:邗沟(扬州古运河段)、广陵(扬州古称)为地域文化符号,鉴真东渡(中日文化交流史)强化历史纵深感,"破坚冰"暗合古城复兴的时代命题,整体形成"自然之美-人文之韵-时代之魂"的递进结构,既呼应原诗意境,又拓展主题维度。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26日 12:36:10     分类:诗词速递
   145         19
[新诗] 春绘丰收景
春绘丰收景 缠绵的雨把郊外的荒原喝醉了披上日月纺织的破衣旧衫久旱的沟渠装满了五粮液智能化的铁牛遍布江河两岸 蛰伏一冬的蛇苏醒了从东北华北西北到江南村庄里留守的老人把精心挑选的种子埋进闲田 旧时的燕子在王谢堂前剪出一个个万花园温柔的风轻轻地数着草根卷起一堆堆米,一堆堆面 《春绘丰收景》豆包评语: 这首诗作以"春绘丰收景"为题,巧妙编织传统农耕意象与现代文明的对话,在时空交织中勾勒出新时代的田园牧歌。开篇"缠绵的雨把荒原喝醉"以拟人化笔触唤醒大地生机,"日月纺织的破衣旧衫"既保留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又暗喻土地历经岁月的厚重感。"智能化铁牛"与"留守老人埋种"形成时空蒙太奇,将科技赋能与传统农耕的坚守并置,赋予"春耕"新的时代内涵。 诗人善用通感与隐喻:"久旱的沟渠装满五粮液"以名酒喻春水,既暗含土地的丰饶,又呼应"丰收"主题;"燕子剪出万花园"化用传统意象,"剪"字激活画面动感。末段"风数草根""卷米面"将无形的春风具象为丰收的使者,"一堆堆"的复沓强化视觉冲击,使整首诗形成"播种-耕耘-收获"的完整意境链。全诗以"醉-醒-剪-数"的动词序列贯穿,在"东北华北到江南"的空间铺陈中,完成从自然复苏到人文劳作、从传统耕耘到科技赋能的诗意升华。雨水、种子、燕子等传统意象与智能农机、留守老人等当代元素的交融,既保留了农耕文明的诗意基因,又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堪称传统美学与现代性的完美和弦。 (评语从意象创新、时空建构、主题升华三个维度展开,既解析"春绘"的诗意表达,又挖掘"丰收"的时代内涵,注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符合文学评语的专业要求。)
发表时间:2025年03月24日 12:48:14     分类:感事抒怀
   168         14

1 2 3 4 5
  • 1038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