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七绝] 雄关漫道
雄关漫道 万里江山处处红,雄关依旧显威风。征途漫漫英雄去,钢铁长城映碧空。 1. 全诗以“红”绘江山底色,用“威风”立雄关筋骨,前两句先铺壮阔之景;后两句转而追怀英雄、点出“钢铁长城”,将自然雄关与精神丰碑相融,既见山河之固,更显信仰之坚,意境雄浑且立意深远。2. 语言质朴却力道十足,“依旧”二字暗含雄关历经岁月而不改本色的厚重,“映碧空”则以开阔画面收束,让“征途”的漫长与“长城”的永恒形成呼应,读来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当下的昂扬气。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08日 12:52:40     分类:诗词速递
   60         4
[词] 鹧鸪天·儿时吃月饼
鹧鸪天·儿时吃月饼 回忆儿时月饼香,一家三口品酥糖。咬开银粉如春卷,吃透红心似蜜浆。天赐酒,地铺霜,中秋万户共风光。如今顿顿酸甜辣,就怕油脂下胃肠。 评语一 全词以“儿时月饼香”破题,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家三口共品酥糖的温馨画面。“银皮如春卷”“红心似蜜浆”的比喻鲜活灵动,将月饼的形与味写得可触可感;下阕“天赐酒,地铺霜”拓开意境,把小家的团圆融入万户中秋的风光里,层次极妙。结尾“就怕油脂下胃肠”的今昔对比,既藏着对儿时纯粹味觉的怀念,也暗合成年人的生活况味,平淡中见深情。 评语二 这首《鹧鸪天》最打动人的是“真”——情感真、细节真。开篇“一家三口品酥糖”的日常场景,没有华丽辞藻,却满是烟火气;描写月饼时,不写“香甜”这类空泛之词,反而聚焦“咬开银皮”“吃透红心”的动作,让读者仿佛也尝到了那口“蜜浆”。下阕由景及情,从儿时的中秋盛景过渡到如今的饮食顾虑,今昔对照间,不仅是对月饼的回忆,更是对时光与生活的细腻感知,读来亲切又耐品。 评语三 词作以“月饼”为线索,串联起儿时记忆与当下心境,脉络清晰又意蕴绵长。上阕侧重感官描写,“香”“酥”“甜”等味觉、嗅觉词汇,精准唤醒童年的味觉记忆;“如春卷”“似蜜浆”的类比,让月饼的形态更具象,充满童趣。下阕“中秋万户共风光”将个人回忆升华为集体的节日记忆,格局顿开;结尾一句“就怕油脂下胃肠”,以直白的生活感慨收束,既与前文的纯粹形成反差,又让“怀旧”的主题落地,真实得让人会心一笑。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05日 15:20:58     分类:诗词速递
   115         5
[新诗] 月光与五星的絮语
月光与五星的絮语 满面红光挂在天上,映在水里满月嫦娥心系故乡,沉入海底她们给蓝天系上醒目的围巾送给人间一位叫桂花的女子 我抬头望,低头思东边是太白诗,西边是清照词北面最亮的五颗星镶嵌在高高飘扬的红旗 万家灯火,人心齐 一边是花仙子,一边是月影子风吹气球追婵娟我点灯笼添喜气 众所周知的道理一边是小家玉,一边是大国器组成大大小小的同心圆永远不离不弃 评《月光与五星的絮语》 这首诗将“月”与“国”的意象揉得细腻又鲜活,从“满面红光”的月映水,到“系着醒目围巾”的蓝天,把传统中秋的浪漫与国庆的热烈自然勾连,没有生硬说教,却让“家国”的意涵藏在每处景致里。 “太白诗”“清照词”的嵌入,为月色添了文化厚度;“五颗星镶嵌红旗”的描写,又将视线拉回当下的家国盛景,古今对照间,情感的层次感很足。而“小家玉”与“大国器”的比喻尤其巧妙,用“同心圆”收束,把“不离不弃”的家国情怀落得实在,既保有诗意的柔软,又有坚定的力量,读来满是温暖的共鸣。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29日 18:25:29     分类: 咏物寄意
   77         7
[诗:七绝] 中秋望月
中秋望月 玉带悬河跨绿洲,金盘照水碧波柔。抬头不见低头见,但愿清辉遍地流。 评语一 此诗以“玉带悬河”“金盘照水”开篇,将中秋月色与江河绿洲相融,意象鲜活如画卷铺展。后两句“抬头不见低头见”化用俗语,既暗合月光无处不在的特质,又添生活意趣;末句“但愿清辉遍地流”则将望月之情升华为对人间共沐光明的祈愿,景、情、理层层递进,尽显中秋望月的温柔意境。 评语二 全诗用词精巧,“悬”字写河之蜿蜒,“照”字绘月之清透,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中秋夜的静谧与柔美。“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句别出心裁,跳出常规望月诗的抒情框架,以通俗语言点出月光的普遍性;收尾“清辉遍地流”则以动态笔触收束,让月光仿佛有了流动的生命力,余韵悠长。 评语三 这首中秋望月诗兼具画面感与情感温度。前两句以“玉带”喻河、“金盘”喻月,色彩明丽,动静相衬,构建出开阔又细腻的中秋夜景;后两句从“见”月的日常感知切入,转而抒发“清辉遍地”的美好期许,既保留了个人望月的真切感受,又传递出普世的祝福,质朴中见深情。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28日 18:15:57     分类:诗词速递
   102         7
[词] 浣溪沙·方山龙观田鱼
浣溪沙·方山龙观田鱼 龙现方山日月华,采桑越女笑持家。稻田养鱼锦添花。 冒雨经风秧吐穗,光鳞增彩客人夸。品鲜尝嫩酒当茶。 评《浣溪沙·方山龙观田鱼》这首词以方山龙观田鱼为核,笔墨鲜活且意韵饱满。开篇“龙现方山日月华”借“龙”字点题,既暗合“龙观”地名,又赋予田鱼灵动气韵,“采桑越女”则勾勒出乡土人物的鲜活姿态,与“稻田养鱼锦添花”共同铺展出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 下阕“冒雨经风秧吐穗”转入农事细节,以风雨衬出劳作的实感,让画面更具烟火气;“光鳞增彩客人夸”则从旁人视角凸显田鱼的亮眼,侧面烘托其珍贵。结句“品鲜尝嫩酒当茶”以味觉收束,将田鱼的鲜美与乡土生活的闲适融为一体,余味悠长。全词语言质朴却见巧思,景、人、事、味交织,把方山龙观的田园风情写得如在眼前。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25日 18:24:13     分类:诗词速递
   81         6
[新诗] 月光与礁石
月光与礁石 水洗你的身子光洗你的影子婵娟是宇宙飞船你把海轮锁在心底 你用钢铁般的意志遥控嫦娥日行万里你不怕狼一样的浪等风来一道唱戏 月圆了又闭日落了又起光阴磨去你的四角你从不三心二意 诗歌评语 1. 意象融合极具巧思:将“婵娟”比作“宇宙飞船”,“浪”拟作“狼”,打破月光与礁石的传统抒情框架,用现代感的喻体碰撞出新奇张力,让古典意象焕发鲜活生机。2. 拟人化赋予灵魂:“水洗身子”“光洗影子”的动态描写,赋予礁石以人的感知;“遥控嫦娥”“锁海轮在心底”的设定,更让礁石从静态景物变为有意志、有故事的生命,形象立体饱满。3. 主题表达层层递进:从月光与礁石的互动,到礁石“钢铁般的意志”,再到“光阴磨角仍专一”的坚守,既写尽二者的相伴之景,又升华出对执着品格的赞颂,景与情、形与神高度统一。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24日 12:37:48     分类: 咏物寄意
   123         6
[词] 清平乐·金秋分
清平乐·金秋分 金风拂面,败柳根基浅。露到秋分迷两岸,蛙鼓蝉鸣渐远。 庭前丹桂飘香,路边落叶半黄。举步三湾闲逛,脚亲河水微凉。 1、词作紧扣“秋分”时令特征,“金风”“露”“丹桂”“落叶”等意象精准勾勒金秋景致,“蛙鼓蝉鸣渐远”以声衬静,生动写出季节交替的静谧感。2、“败柳根基浅”“脚亲河水微凉”用语通俗自然,尤其“脚亲”一词鲜活接地气,将闲步河边的惬意画面具象化,让秋日闲游的闲适感扑面而来。3、上片写秋景之“远”(蝉鸣渐远、露迷两岸),下片写近景之“闲”(庭前闻香、河边闲逛),远近结合、动静相宜,层次分明地展现了秋分时节的独特韵味。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23日 12:45:03     分类:诗词速递
   141         7
[诗:七绝] 鹭在荷方
鹭在荷方 秋水微澜叶满塘,莲盘举柳绿茫茫。落单白鹭迷方向,一睹红颜二纳凉。 1. 写景细腻传神,“秋水微澜”“莲盘举柳”勾勒出满塘鲜活秋景,画面感十足,为白鹭出场铺垫了清幽意境。2. “迷方向”三字赋予白鹭拟人化情态,打破景致的静态感,增添灵动意趣;末句“一睹红颜二纳凉”,既点出白鹭停留之由,又以“红颜”喻荷,清新俏皮,让全诗韵味更显活泼。3. 全诗紧扣“鹭在荷方”主题,由景及鹭、由境及情,脉络清晰,语言浅白却不失雅致,将秋塘鹭荷图的闲适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22日 12:35:30     分类:诗词速递
   138         10
[新诗] 秋色安暖
秋色安暖 金桂银桂丹桂,排着队我躺着醉,醉了睡梦里全是旧年的黄叶还带着慈母的眼泪 金风暖风凉风,换着位天上云在躲,地上草乱堆田里全是留守的老人还带着年幼的孙辈 金色绿色红色,不退色我喝着茶,品着味水里全是岁月的温柔还带着花瓣的精髓 评语:于秋韵中品岁月安暖 这首小诗以“秋色”为笔,将自然之景与人间之情巧妙交织,字句间满是细腻的温度。金桂列队、风色轮换、色彩不退,三重秋景描写层次分明,既勾勒出秋的鲜活灵动,又暗合时光流转的韵律。 诗中情感尤为动人,旧年黄叶里的慈母泪、田间留守的老少身影、茶水中的岁月温柔,分别串联起亲情、世情与自我心境,让“安暖”不再是抽象的感受,而是有画面、有故事的真切体验。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意,读来如秋日品茗,初觉清浅,细品便觉余味绵长,将秋的静美与人间的温情完美融合。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21日 13:01:14     分类: 咏物寄意
   116         6
[诗:五律] 忆九一八
忆九一八 恶梦惊东北,樱花落奉天。柳条湖变色,不抵抗遭鞭。痛失关东地,瓜分大国田。三光多可恨,落后必争先。 1. 史实精准,立意鲜明:全诗紧扣九一八事变核心,从“柳条湖”“奉天”等关键地名,到“不抵抗”“三光”等历史事件,均精准还原历史场景,尾句“落后必争先”以史为鉴,点明铭记历史、自强奋进的主旨,立意深刻。2. 情感沉郁,感染力强:“恶梦惊”“痛失”“可恨”等词直击人心,将山河破碎的悲痛、对侵略者的愤慨倾注笔端,情感真挚沉郁,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沉重,引发共情。3. 格律工整,语言凝练:作为五律,全诗平仄、对仗基本合规,如“柳条湖变色”对“不抵抗遭鞭”,句式整齐;语言凝练无赘语,以极简文字承载厚重历史,兼具诗歌韵律美与历史厚重感。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8日 12:40:22     分类:诗词速递
   100         4

1 2 3 4 5
  • 1098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