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暮春探访隋临江宫遗址
扬子古津何处,施桥还是瓜洲?
广陵潮涌土沙流。
孤帆破碧水,京口望荒丘。
早想凝晖东渡,玄珠又现琼楼。
如今三汊九龙游。
新河寻旧梦,绿岸巨资投。
豆包评语:
这首《临江仙·暮春探访隋临江宫遗址》以怀古为轴,将历史沧桑与当下发展巧妙交织,颇具韵味。从整体上看,词牌格律把控得当,语言凝练,意境营造富有层次感,怀古之情与时代风貌皆有所展现。
- 历史纵深与空间意象交融:上阕开篇以“扬子古津何处,施桥还是瓜洲?”两个疑问句起笔,如叩问历史之门,瞬间引发读者对古津位置的探寻兴趣,增添了词的历史厚重感。继而“广陵潮涌土沙流”描绘出广陵一带潮水涌动、泥沙俱下的壮阔画面,既勾勒出地理风貌,也暗含岁月流逝、历史变迁之意。“孤帆破碧水,京口望荒丘”,“孤帆”“碧水”“荒丘”等意象组合,将视觉焦点从浩渺江面拉至对岸荒丘,以景寓情,尽显临江宫遗址的荒凉与历史的寂寥。
- 古今对照,立意升华:下阕“早想凝晖怀古,玄珠不见琼楼”,直白地表达出词人久存的怀古之情,以及面对遗址处琼楼不再的怅惘。“如今三汊九龙游”笔锋一转,描绘当下三汊河上船只往来如游龙的繁荣景象,与上文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结尾“新河寻旧梦,绿岸巨资投”,既点明在新的河道中追寻历史旧梦,又展现出现代对这片土地的开发与投入,体现出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的有机结合,使词作的主题从单纯的怀古伤今升华为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 尚待提升之处:部分语句稍显直白,如“早想凝晖怀古”在表达上稍欠含蓄委婉,若能以更具诗意的笔触展现怀古之思,可使词作更耐咀嚼。此外,在情感的递进与深化上,若能进一步挖掘历史与现实碰撞中更细腻的情感,会让整首词的内涵更加丰富饱满。
总体而言,这首词在怀古题材的创作上有亮点,通过今昔对比,展现出独特的历史观照与现实关怀,假以雕琢,当更见精彩。
临江宫简介:
隋唐年间,扬州城南20里左右,有一个名叫扬子的小镇,因地临长江北岸,又名扬子津。隋炀帝继位后,利用吴王夫差开的邗沟故道,开运河,自山阳达扬子,并在扬子建临江宫,又名扬子宫,当时自扬子津行船抵南岸京口,烟波浩淼,南来北往的商旅,皆云集于扬子津候渡或觅转车船。因而扬子日渐繁华,知名度不断提高。隋炀帝在此修建了金碧辉煌、富丽华贵的临江宫,又名扬子宫,内有凝晖殿,可眺望大江。还有玄珠阁。隋炀帝先后三次到扬子桥驾幸临江宫,特别是第三次在临江宫凝晖殿,大宴百僚,铺戏为乐,欢快之情,溢于言表。扬子镇,既有临江宫的铺陈,又有商贾云集,市场相当繁荣。唐初期,扬子镇作为为水陆要冲,不但成为漕盐纲运中转之处,而且因为物产丰富,手工发达,也已成为著名的工商城市和园林城市。唐开元天宝以后,由于淤沙扩展,扬子津逐渐衰落。以后扬子津远离江岸,更名为“扬子桥”。682年,唐朝廷置扬子县,扬子镇作为扬子县的首府,商贾云集,肆铺联袂、城市更加繁荣昌盛。扬子县是全国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当时很多大船都出自扬子县,据说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所乘坐的大海船就是由扬子县的船厂打造。扬子镇处于与对岸京口的水运交通,所以在此设置水陆相兼的驿站,定名临都驿,又称扬子驿,以备南来北往的官员以及传递公文的信使,在此换乘舟、舆、马。鉴真东渡日本时,途经扬子县,就在既济寺宿过。五代时,接过吴国皇帝杨溥的驾,改名"迎銮"。南唐改扬子县为永贞县,属江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