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先礼后兵”的处世哲学与辩证思维
作者:杜雪
人生当中,遇到不合理、不平等之事,当采用“先礼后兵”的方式,方为妥当。简言之,“先礼后兵”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的阶梯,虽然陡峭,但是必经之路,故需要耐心。
首先,“先礼后兵”这四个字,蕴含着中华文明当中有关处世哲学方面的一种深邃智慧。它既非懦弱的妥协,也非野蛮的强硬,而是一种建立在理性与尊严基础上的文明,也是一种辩证法思维。话说回来,这种行事风格恰恰与我做人、做事的风格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在保持友善待人的同时,当坚守自己的人格尊严不被践踏,首先,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再说“礼”这个字,他是人类文明守护的第一道防线。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去讲学,即使遇到众人的不解与嘲讽,仍能坚持以礼相待。这种礼不是表面上的客套,而是对他人人格方面的基本尊重。我始终相信,任何冲突发生之前,都应当先进行充分的沟通、磨合与相互理解,应当给予对方充分表达的空间,更要耐心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说“知行合一”,知礼而不行,便是虚伪;行礼而不知,则是愚昧。真正的礼建立在对人性复杂性的认知之上,它既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也是一面照妖镜,它能在温和互动当中分辨出善恶与真伪。
但在人生旅程当中,若仅有礼,则不足以应对世间百态。兵,是人生当中底线与原则的最终守护者。南宋末年,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诱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这是南宋一位爱国者的做人底线与原则,也是无数爱国人士最好的榜样,这种爱国精神、思想和灵魂已经超越了他生命和肉体的本身,为国家和民族之尊严而死,虽死犹生,死而无憾。
当人的底线一旦被触碰,当人格尊严一旦被践踏,适度的“兵”之姿态反而能赢得对方的尊重。我主张的原则是:可以宽容无心之过,但绝不纵容蓄意之恶;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但绝不能退到无路可退。这种刚毅不是好斗,而是对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以及人格尊严的坚决捍卫。
先礼后兵的精妙之处在于其辩证的统一。礼与兵看似有所矛盾,实则互为表里。战国时期蔺相如对廉颇先避让后交心的故事,完美诠释了这一智慧。我的处世哲学也遵循此理:以最大诚意寻求和解可能,同时做好最坏打算的准备。当“礼”被当作软弱,“兵”就是最强硬的语言;当“兵”引发反思时,“礼”又成为重建人际关系的桥梁。这种动态的平衡能避免个人或集体走极端化倾向,它能使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能保持那份坚韧与刚毅、大度与从容。
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先礼后兵的原则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它教会我们在保持友善心态的同时不失锋芒,在坚守底线的同时仍然不忘人性之温度。正如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所言:“温和而不懦弱,勇敢而不粗暴。”这或许就是文明处世的一种高端智慧。也就是说,既不让“礼”变成无原则的退让,也不让“兵”沦为一种失控和暴力,而是要在二者之间找到那个最恰当、最精准的平衡点。
作者简介:
杜雪(笔名:厚德品福,三秦老杜,“福太阳 照八方”!)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
《决策中国专家智库》客座教授
中国民族影视艺术发展促进会文化旅游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陕西福佑未来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会员
《中广资讯网》副总编
《文学百花苑》杂志社签约专栏作家
文学百花苑作家联盟副主席, 陕西分会主席
《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会南通分会理事
在香港卫视《中华大健康》栏目担任“国际健康形象大使”
在《中国影响力人物数据库》任 “红色诗词文化传播大使”。
担任《第1健康报道》健康宣传大使
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部授予 “时代楷模 先锋人物”荣誉称号。
二十一世纪奢侈品文化功勋人物
“福太阳 照八方”“红太阳 照八方”牌世界顶级奢侈品酱酒创始人,一级品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