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格律诗词成功与否,关键在其于意境塑造和诗味营造是否成功。意境和诗味的创造是要靠语言来完成的,很大程度上创造性的灵动的鲜活的具有陌生感的语言是决定意境和诗趣的成败之关键。
本文就格律诗词语言创新的基本方法做一些探讨。
一、恰当运用语言上的反常规手段和各种修辞方法能产生新奇的效果
1、动使变移:常用移情手法,精炼动词,使语言形象生动。
例释:“爱此风光如故友,画中流出小江南”。(林峰的《南京浦口之水墨大埝》)。“红绿参差入,方圆点缀明”。(包德珍的《远望》)。以上两例的流字、入字、明字下得十分精到。移情,是在甲乙两项事物相连或相提并论时,把属于甲事物的性状词语转移到描写乙事物。如李白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把诗人的情感移到外物上,外物也有同样的喜怒哀乐表现,使外物富有生命。把自已的悲欢情感移植到天地万物身上。
2、意象变形:也是转化修辞法的一种,即化无形为有形,能产生新奇的效果。
例释:“相思灯盏亮,照梦到家乡”(高昌的《萤火》)。“蛙声带雨无需遣,酒色含云正待斟。”(张文瑜的《回老家》)。
3、感觉转移:通过通感移觉方法的运用,使语言产生灵动感。(转化修辞包括通感移觉,荒诞,黑色幽默等)
例释:“鲁台风色绿,滠水浪花青”(星汉的《双凤亭感赋》)。“风住秋林淡淡香,择条幽径漫徜徉”(刘庆霖的《过奥林匹克公园》)。
4、物人转移: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
例释:“时间开始后,山河先抵达。”(刘庆霖《永定河放歌》)。“明知秋负我,也要为秋红”(闵华山的《云山枫叶》)。
5、义理转移: 说理语不用概念而用意象说话,常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例释:“星似螺钉松懈后,梅花起子渐拧红。”(段维的《题图感赋》)。“叶似离人影,心如激水澜”。(凌维升的《离思》)。
“心有千千结,春风解不开。”(钟远通的《致春风》)。
6、情景转移:即情景交融,移情入景,触景生情等;
例释:“草根怜旧爱,豪富买新欢。”(沈华维的《七夕有寄》)。
“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由景入情。“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的《水调数声持酒听》)。——由情入景。“稻花香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情景交融。
这个情景转移,不但能使语言出新,而且是意境创造的基本方法。凡论意境的著作,无不谈及情景交融,移情入景,触景生情这三个基本的造境方法。
7、词性转移:也叫转性,通过运用变换词性的修辞方法(形使动,名使动,反之也然)来实现语言的陌生感,能起到无理而妙的作用。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宋朝时期的一首词,作者是宋祁,该作品出自《玉楼春·春景》。“应是绿肥红瘦。”该诗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以上七个方面核心是转或说变(转性,转品,转化,变形,转移、变化,变移)。以上七法非转即变我们权且称作“转变”手法,并给予特定的涵义:就是转性,转品,转化,变形,转移、变化,变移。我认为“转变”是创建陌生化的必要途径,是诗语创新的金钥匙。
诗词的亮点是借助语言来打造的,而语言的亮点就是新鲜感、陌生化、就是我们常说的形象生动。这种抓人眼球的效果是怎么来的?固然要靠各种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段。说到底“转变”的具体要素也是修辞方法,是具有转、变、移、化的修辞。但从历代精品去分析,尤其是从当代精品去鉴赏,无疑“转变”法是诗语创新最值得关注的方法。
二、充分利用诗家语的特性写出诗味
1、时语俚语适当入诗,使诗语具时代感,灵动感。
例释:“镜头已被阴阳隔,焦距空随岁月增”(杨逸明《翻阅父母旧相册》)。“客梦访诗能摆渡,乡愁入画能通航。”(杨逸明《冬日漫步紫竹滨江公园》)。“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苏轼的《食肉歌》,说的是东坡肉。)
2、语序交错,不受现代语法禁锢。
例释:“林深溪水碧,谷静鸟声嘉。”(曹建新的《贵州大小七孔景区游赏》)。.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时空对举。“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杜甫的《南楚》。“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3、有意打破平衡,把联句写成流水对。
例释:“为甚清风摇柳急,只因细柳用风裁。”(包德珍的《春雨》)。“冬雨加身非偶尔,疏枝挂泪是经常”,武立胜《落叶》。“名虽如尔白居易,楼却因何降阶难”,武立胜《过白园致乐天先生》。“即使葱枝偏夏绿,也催老叶到秋红。”武立胜《过白石山红桦林》。
4、时空联想,使语句产生跳脱感,脱离概念化。
例释:“酒壶纵比乾坤小,装满他乡与故乡。”(韩开景的七绝《客居》。丰富的联想用流水对方式表现出来,使语言新鲜灵动。“枕边推醒无涯梦,篱下编成一卷诗。”(何鹤的七律《编辑部偶感》。)
事实上第一部份的“转变”也是诗家语的组成部份。因为本文主旨是讲语言的创新问题,而七转对语言创新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作为一节单独叙述。
三、大胆引用自由诗的创作手法,使格律诗的语言活起来
1、反概念化:如反语法反常规,尝试语句的新组合。引入视觉听觉效果,充分调动意象语象。摒弃现成的语词。这与格律诗倡导的反老干体是相通的。
2、反工具化,要形象化,含蓄化,言不说化。这与格律诗的含蓄婉转是相通的。
3、陌生化技巧的运用:通感,移觉、变形、关系换位、梦幻、远譬等,这些修辞方法与格律诗也是一脉相承的。
4、自由诗语言的跳跃性、反常性、色彩性、沉默性、象征性、独创性、超越性、直觉性等特证都是值得格律诗借鉴的。
以上这些手法,虽然格律诗也有运用,但自由诗运用起来显得更活跃,更自由潇洒。当代许多写格律诗的作者在利用自由诗手法上做了不少尝试,取得了很好效果。
且让我们一睹瑞典诗人埃凯洛夫《花沉睡》的芳容吧
花睡在窗户里,灯光凝视
窗户呆呆地凝视外面的黑暗
油画殉情地展现所托付的内容
苍蝇们静立在墙上思索
花倚着夜,得意的灯放出嗡嗡的光线
角落里的猫纺着睡眠的毛线
炉上的咖啡壶自鸣得意地打鼾
孩子们在地板上说着悄悄话
白色桌布等待某个人
他的脚步从不会登上楼梯
一辆穿透远方沉寂的火车
并不揭示事物的秘密
而命运却按十进位计算着钟的滴答声
这首现代诗几乎每一句都有一个“转变”手法。这说明格律诗词与现代诗在表现手法上的高度契合。
结语
总之,格律诗词的语言创新需要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和实践。通过反常规的语言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诗家语的巧妙使用、自由诗创作手法的借鉴以及西方现代诗歌语言的吸收,使格律诗词的语言更加鲜活、生动、具有陌生感和艺术魅力。同时,注重语言的音韵美,提升诗词的整体美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格律诗词才能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