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山坡羊】使用对仗浅析
温瑞(吉林)
近日,长白山散曲微信群布置了一次作业,要求曲友对曲调【中吕·山坡羊】进行创作。
在对唐圭章《元曲小令格律》、徐沁君《元北曲谱简编》、郑骞《常用北曲新谱》、拙编《南北散曲写作指要·常用北散曲曲谱简编》、网络《北曲小令参考谱》等曲谱综合考核后,总结【中吕·山坡羊】曲牌的谱式为:
【山坡羊】 兼用小令、带过曲。又名【山坡里羊】、【苏武持节】。亦入【黄钟】、【商调】。
平平平去(韵),平平平去(叶),×平×仄平平去(叶)。仄平平(叶),仄平平(叶),×平×仄平平去(叶),×仄×平平厶坪(叶)。平(可叶),×去㠪(叶);平(可叶),×去㠪(叶)。
注:首二句平仄可稍活。一字句偶有用上声者。宜平可上标“㠪”。宜上可平标“坪”。宜去可上标“厶”。可平可仄者标“×”。
各曲谱都未对该曲牌是否使用对仗提出硬性要求,见群里有讨论此调的对仗问题,不妨试作探讨。
按照散曲“逢双宜对”的一般性要求来说,我们可以试分析一下【山坡羊】可以对仗的地方,共有三处:一是开头两个四字句,二是中间两个三字句,三是末尾四句。再来看看元代名家对这三处的处理情况。
一、三处都用对仗
(一)乔吉《【中吕·山坡羊】自警》:
清风闲坐,白云高卧,面皮不受时人唾。乐跎跎,笑呵呵,看别人搭套项推沉磨。盖下一枚安乐窝。东,也在我;西,也在我。
(二)赵善庆《【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三)张可久《【中吕·山坡羊】春日》:
芙蓉春帐,葡萄新酿,一声金缕樽前唱。锦生香,翠成行,醒来犹问春无恙。花边醉来能几场?妆,黄四娘。狂,白侍郎。
(四)汤舜民《【中吕·山坡羊】书怀示友人》:
长江东注,夕阳西没,流光容易抛人去。莫嗟吁,任揶揄,老天还有安排处。踽踽客窗无伴侣。酒,花外沽;琴,灯下抚。
在元人小令中,三处都使用对仗者占绝大多数,估计有七成以上。
二、两处使用对仗
(一)陈草庵《【中吕·山坡羊】无题》:
天于人乐,天于人祸,不知此个心何若?叹萧何,反调唆,未央宫罹惹韩侯过,千古史书难改抹。成,也是他;败,也是他。
(二)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三)宋方壶《【中吕·山坡羊】道情》: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四)乔吉《【中吕·山坡羊】冬日写怀》:
离家一月,闲居客舍,孟尝君不费黄齑社。世情别,故交绝,床头金尽谁行借?今日又逢冬至节。酒,何处赊?梅,何处折?
(五)张可久《【中吕·山坡羊】别怀》:
梨花都谢,春衫初卸,绿阴空锁闲台榭。远山叠,暮云遮,青青杨柳连官舍。此景此情难弃捨。车,且慢些;别,人去也。
在元人小令中,两处使用对仗者,约为三成。这其中,又以开头两句、末尾四句同时使用对仗者居多。中间两个三字句、末尾四句同时使用对仗者较少。末尾四句不对仗者较罕见。
三、只一处用对仗
(一)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未央怀古》: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二)张可久《【中吕·山坡羊】闺思》: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在元人小令中,三处仅用一处对仗的,仅见上边两个例子。张养浩曲,“当日”“此地”两句可算半对仗。
在《全元散曲》中,对于【山坡羊】一调,全曲不用对偶句者,笔者尚未见到。
从上面例曲可以看出,元代曲家都十分重视【山坡羊】的对仗,这是毋庸质疑的。如元代周德清在《作词十法》中,评价张可久《【中吕·山坡羊】闺思》云:“‘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评曰:意度、平仄俱好,止欠对耳。务头在第七句至尾。”用了“俱好”,评价还是很高的,同时也指出了“止欠对耳”之不足,应是嫌未在两个三字句和末尾四句处用工整对仗。
如果从艺术价值上评判【山坡羊】三处对仗的重要性,那么末尾四句无疑是最重要的,创作时要认真处理好这个“小扇面对”,用纯对仗、重叠语、半叠语都可以,正所谓“诗头曲尾是也”,况此调“务头”也在此处。开头两句对仗的地位排在其次,有个响亮流利的开头,亦属难得。中间两个三字句的对仗排在最末,能对更佳。如不对仗,则宜采用古人那样的连贯之语。
另外,乔吉曲末四句,“酒,何处赊?梅,何处折?”汤舜民曲末四句“酒,花外沽;琴,灯下抚。”“酒”字上声,这是平上声互代的用法,不足为怪。《钦定曲谱》的例曲末四句也是“窄,不够酾;哎,我再买。”(酾,shāi,大致同“筛”)“窄”字也是上声,概末尾处的两个一字句,偶尔用上声也无妨。
赵善庆曲第四句“狐兔悲”未用韵,他的另一首也是如此,此不为常见,但也不能视为“失韵”,概当时格律可以这样。创作时,可不从。
【山坡羊】一调,前半部分韵押四去声二平声,张养浩有《【中吕·山坡羊】沔池怀古》一曲,改四去声全为上声押韵,则不必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