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乡建设永远在路上
仁怀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背靠历史名城遵义,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典型山地地带,是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斗过的地方。诗词文化厚重,自明代以来涌现出了卞文龙、卞庆藻、卢郁芷、母重光、刘莘园、徐世珩、赵敦彝、陈天伟等一大批诗人。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以及中华诗词学会的关心指导下,我市扎实开展诗教工作,取得比较显著的成绩。2015年,中共仁怀市委办公室“仁办发〔2015〕59号”印发《仁怀市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方案》,仁怀市创建工作进入攻坚阶段。2016年9月16日获贵州省“中华诗词之市”称号;2017年9月11日荣获全国“中华诗词之乡”称号。我市随即提出了“诗乡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并于2019年6月3日,中共仁怀市委办公室以“2019—74”通知,印发《仁怀市巩固提升“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成果,建设中华诗词强市的工作方案》,建立了诗教工作长效机制。仁怀市红色文化厚重。仁怀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将红色诗词教育工作列入诗词强市建设内容。
鲁班场是红军四渡赤水的主战场之一。1935年3月15日,中央红军主动进攻鲁班场。战斗十分激烈,敌我双方伤亡都很大。而这场战斗,红军打掉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周浑元部的锐气,龟缩在鲁班场中,不敢尾追红军。红军赢得了三渡赤水河的时间。中央红军在茅台顺利三渡赤水,从此由被动转为主动。这就是红军鲁班场战斗的战略意义。于是,这里有了红军鲁班场战斗遗址、红军烈士陵园、红军鲁班场战斗陈列馆、红军鲁班场战斗纪念雕塑、红军鲁班场战斗指挥所等红色印记。同时留下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战斗故事和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仁怀市委市政府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市委宣传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将红色文化与诗词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诗教特色。同时以创建红色诗教示范基地、示范学校为抓手,形成了以诸多红色印记和鲁班一小、鲁班二小、仁怀十三中为支撑的红色诗教示范基地。然后在全市整体推进。按照“五强”要求开展诗教工作。我们按照中华诗词学会《关于诗教示范单位建设的意见》和仁怀市“诗词强市”建设的“五强”要求,巩固提升“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成果,向着“中华红色诗城”建设的目标前进。
一、组织强
1.完善组织机构。我们研究会先后完善和加强了组织机构,在原有办公室、编辑部的基础上,增设了组联部、宣教部、直属部,成立了女子诗社、竹林诗社、民族团结诗教工委。分会下建有诗社、诗词之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诗词组织网络。
2.发展推荐会员。积极发展会员和向遵义市、贵州省、中华诗词学会推荐优秀会员。自2018年以来,新增仁怀市级会员158人,新遵义市级会员64人,新增省级会员52人,新增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1人。
3.加强会员管理。2020年,我们建立了会员管理系统,并于当年8月6日和9月12日进行了两次会员管理系统技术培训,为坛厂、鲁班、五马、茅坝、后山、龙井等分会和竹林诗社、女子诗社配置管理系统设备,并试运行。
4.建立学会党支部。2018年11月下旬,按照市委组织部门的要求,研究会成立了党支部。
二、刊物强
1.办理准印证号,进行改版,提高档次、质量和影响力;时出版诗刊,纸质诗刊《茅台魂》出版已达总86期。创办微刊,现已编发62期。另外,五马分会《吴江颂》、茅坝分会《茅坝人文》、坛厂分会《怀阳洞天》、后山分会《西苗故里》、鲁班分会《鲁班风采》等诗刊也出版了多期。
2.出版诗词书籍。“仁诗强建办〔2021〕05号”、“仁诗强建办〔2021〕06号”文件相继印发,重申“对仁怀市诗联书画研究会会员出版诗集进行奖励”(后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已终止执行),在此期间,本会会员新出版诗集30多本。
三、诗教强
1.继续诗乡创建。继鲁班街道、坛厂街道、五马镇2017年9月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之后,2018年12月18日,茅坝镇又获全国“中华诗词之乡”称号。2019年,后山苗族布依族乡荣获贵州省“中华诗词之乡”称号。至此,我市有国家级“中华诗词之乡”4个(五马镇、鲁班街道、坛厂街道、茅坝镇),省级“中华诗词之乡”3个(合马镇、高大坪镇和后山乡)。
2.我们首创诗词之家。继2018年12月18日,五马镇华林诗社胡刚家庭荣获全国首家“中华诗词之家”后,2022年8月24日,合马镇理学诗社程天一家庭、五马镇元宵诗社赵浪家庭和娄山画廊诗社王自华家庭又荣获全国“中华诗词之家”称号。另有茅坝镇王昭楷家庭、朱永杰家庭、李一家庭,龙井镇杨科伦家庭、杨支诚家庭,后山乡汪恩福家庭,鲁班镇徐章富家庭,分别获得遵义市级和贵州省级“中华诗词之家”称号。目前,我市有各级“中华诗词之家”共11个。
3.举办诗词讲座。市研究会受有关分会和学校邀请,分别赴茅坝中学、茅坝一小、茅坝传统文化大讲堂、五马元宵诗社、龙井分会、九仓中学、仁怀十三中等地诗词楹联文化讲座。
4.开展“中华通韵”实验教学。2018年春,根据中华诗词学会的安排,我市在仁怀市城北小学开展“中华通韵”实验教学,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受到中华诗词学会的好评。
5.在巩固原有“诗教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创建示范基地和示范学校。鲁班街道是全国“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因此,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鲁班街道和仁怀第十三中学、仁怀市鲁班第一小学、仁怀市鲁班第二小学创建“红色诗教示范基地”和“红色诗教示范学校”工作。三间学校均以红色润泽校园,引领德育。开展祭扫红军烈士墓,参观红军战斗遗址,讲好红军故事,诵读红色诗词,演唱红色歌曲,排演红色剧目、聘请专家授课等活动。在红色诗教中,有组织,有计划,有教材,有活动,有刊物,有效果。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
仁怀十三中是贵州省“诗教先进单位”,2019年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贵州仁怀鲁班场红军中学”。把“红色诗词进校园”活动,作为构建“红色校园、和谐校园、高雅校园、书香校园、青春校园”的迫切需要,开展诗教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诗教氛围,学生爱诗、学诗、吟诗、写诗、用诗的兴趣盎然。学校诗词氛围浓厚,连续三年举办“春天红色诗会”诗词竞赛活动。“创建诗香校园,彰显学校特色”是该校的一大亮点,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诗教工作者。学生和教师均多次在各级各类诗词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鲁班一小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一直坚持以红色诗词引导出红色故事,开展红色主题活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将红色诗教纳入语文教师工作内容进行检查考核;成立学校师生“红韵诗社”,出版《红韵》诗词期刊,为师生提供诗词创作、鉴赏、交流的平台;建立诗教工作的主体意识和长效机制;建立交流学习平台、提升兴趣品位制定培训制度、保障培训结果;建立有效模式、促进红色诗词、融入文化教育。
鲁班二小的校园红色氛围浓厚,进入学校的第一印象是环境优美,校园一片红。开展“经典诵读”及“诗香校园”建设,为全体师生铺设个展示自我才艺的舞台。开展优秀诗词评选活动,为具有诗词天赋者开辟一个竞技场。其主要特点是:组织健全、职责明确;成立了凯旋诗社,凯旋诗社,校长亲任该校凯旋诗社社长,组织诗社活动;制定培训制度、保障培训结果。校长、教导主任、语文教师分别承担有诗教任务。
鲁班街道的红色诗教示范基地和鲁班一小、鲁班二小、仁怀十三中的红色诗教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初见成效,取得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6.开展诗词竞赛。自2019年起,连续举办“国庆杯”诗词大赛4届,每次大赛结束后都编辑出版了大赛作品集。与市总工会、老年大学等单位合作举办仁怀市“劳动杯”诗词大赛3届,并编辑出版了大赛作品集。协助省诗词楹联学会举办首届“习酒杯”和“丞天下杯”等诗词大赛。
7.重视农民诗人和青少年诗人培养。评选优秀诗人。2020年下半年,组织评选出了仁怀市优秀青年诗人3人,并于2021年1月14日进行表彰奖励。
四、活动强
1.拓展视野,开展诗词教育活动。我们多次组织进行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先后组团参加“湘潭市(全国)红色诗文论坛”;赴四川参观泸定桥、磨西古镇、安顺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毕节市黔西县化屋村、四川茅溪镇、大发渠等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并创作出很多诗词作品。
2.采风活动多彩。先后组织到全国“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怀庄酒业集团、贵州美丽酱乡旅游开发公司和贵州省“中华诗教先进单位”酒中酒集团宋代官窖酒庄等企业以及后山苗族布依族乡、五马镇龙里村等等地采风创作。
3.诗词、楹联是姊妹艺术,我们在做好诗词文化建设的同时,还重视楹联文化建设。先后在五马镇、合马镇、茅坝镇、鲁班街道“楹联一条街”;在茅坝镇、五马镇、后山乡等地创建了楹联村寨。
五、陈列馆强
升级陈列馆规格。2016年,在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时候,我们建设了“仁怀市中华诗词陈列馆”,展出了丰富的图片和本土诗人的诗词书籍。为了避免诗词书籍损毁流失,2021年,投入资金20余万元,对陈列馆进行升级,增加图书存量,集展示、存档、阅览于一体。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市获得“中华诗词之乡”后,秉持“诗乡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巩固提升“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成果,建设“诗词强市”一直在努力前行。正在充分发挥诗词楹联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的作用,务实为乡村振兴工作做出贡献。
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差距。诚望中华诗词学会林会长、李主任以及我们省、遵义市领导进行指导。我们要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下一步要坚定地和衷共济,开拓进取,将全市诗教工作推向新阶段,努力创建“中华红色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