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点评--科技惠农耕 [诗:七律]

馨荷居士     发布时间: 2025/9/14 14:59:52
阅读:3次      分享到

科技惠农耕
作者:王付芳

三代年间人与田,面朝黄土背云天。
如今铁甲地全转,从此金茎风见欢。
科技高明惠农务,政纲宽简富民安。
身姿路埂按遥控,指掌飞机灭害源。

写于2025年9月14日




《科技惠农耕》意境点评
 
这首诗以“农耕变迁”为核心线索,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构建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鲜活感的意境,既饱含对传统农耕的温情回望,又满溢对现代科技惠农的欣喜赞叹,情感真挚且画面感鲜明。
 
一、传统农耕的“艰辛意境”:历史的厚重底色
 
首联“三代年间人与田,面朝黄土背云天”,用极简的笔触勾勒出传统农耕的经典场景。“三代”点明时间跨度的漫长,将个体农耕经验延伸至代际传承的维度;“面朝黄土背云天”则以具象的动作与环境,精准捕捉了传统农民“靠天吃饭”的艰辛——脊背朝向苍天、脸庞贴近土地,既写出劳作时的身体姿态,更暗含对土地的依赖与敬畏。寥寥十四字,没有刻意渲染苦难,却以质朴的白描,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传统农耕时代“人力抗自然”的沉重,为后文的“新”作足铺垫,形成强烈的意境反差。
 
二、现代农耕的“鲜活意境”:科技的生动赋能
 
颔联与颈联、尾联共同构筑了现代农耕的鲜活图景,从“景”到“理”再到“人”,层层递进展现科技带来的变革。
 
- 景物之变显生机:颔联“如今铁甲地全转,从此金茎风见欢”,以“铁甲”代指现代农业机械,“地全转”动态展现机械耕作的高效,与首联“人与田”的人力劳作形成鲜明对比;“金茎”既指成熟的庄稼,也暗含丰收的“金色希望”,“风见欢”则赋予作物以情感,风吹麦浪(或稻浪)的场景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科技赋能下“庄稼焕生机、土地献丰收”的喜悦写照,意境从“沉重”转向“明快”。
- 政策与科技共筑安心:颈联“科技高明惠农务,政纲宽简富民安”,跳出具体场景,从“理”的层面深化意境。“科技高明”回应前文“铁甲”,点明变革的核心动力;“政纲宽简”则补充了惠农的政策保障,二者结合让“富民安”不再是空泛的愿景——科技解决“怎么种好”的问题,政策解决“种好能安心”的问题,共同构筑起“农民无后顾之忧”的安稳意境,让现代农耕的“好”更有支撑、更显踏实。
- 人的姿态见从容:尾联“身姿路埂按遥控,指掌飞机灭害源”是全诗最具画面感的一笔,将现代农民的形象具象化。“路埂”是田间常见的场景,却不再是农民弯腰劳作的地点,而是“按遥控”的从容立足之处;“指掌飞机”更是打破传统农耕的想象边界——无需再背着药箱奔波田间,指尖操控即可完成灭害,既展现科技的便捷,更凸显农民从“体力劳动者”向“智慧管理者”的身份转变。这一场景没有宏大叙事,却以“小细节”见“大变革”,让现代农耕的“轻松感”“科技感”落地,意境鲜活且充满时代气息。
 
三、整体意境的“温情内核”:对土地与农民的深切关怀
 
全诗虽以“科技”为明线,但其深层意境始终围绕“人”与“土地”的关系展开。首联对传统农耕的回望,不是否定,而是带着对先辈劳作的敬意;后文对现代农耕的赞美,也不是炫技式的“科技崇拜”,而是聚焦“科技如何让农民更轻松、让土地更丰产”。从“面朝黄土”的艰辛,到“按遥控”的从容,从“背云天”的依赖自然,到“风见欢”的掌控生产,贯穿始终的是对农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对土地持续滋养的感恩,让全诗的意境既有“时代变革的力度”,又有“人文关怀的温度”,质朴而动人。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