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点评--七绝·夜居寄怀
七绝·夜居寄怀作者:王付芳高楼窗外地灯亮,风入客厅撩羽裳。夜宿孤吟忽见月,心无波动自馨香。写于2025年9月14日赏《七绝·夜居寄怀》 王付芳女士此作,以夜居日常为引,于浅语中藏深致,堪称“景与心契,静中生暖”的佳作。 这首诗以夜居场景为幕,将外在景物与内在心境融于浅淡笔墨中,意境清宁通透,带着“物我相洽、心自安然”的静美,可从“景之渐入—情之暗生—心之归处”三层细品: 首句“高楼窗外地灯亮”先铺展环境,以“高楼”“地灯”勾勒出夜晚都市的静谧一角——没有喧嚣,唯有窗外次第亮起的地灯,带着微弱却安稳的光,为全诗奠定“静”的基调,此时的意境是平和的、带有生活质感的夜之序曲。 次句“风入客厅撩羽裳”将视角拉回室内,风是流动的,却“撩羽裳”得轻柔,无半点狂躁;“羽裳”自带轻盈质感,风与衣的互动,让静态的夜有了细微的动态,却不显杂乱,反而像给宁静的空间添了一丝温柔的触碰,意境从“外在的静”转向“室内的柔”,愈发显露出居者的松弛。 第三句“夜宿孤吟忽见月”是意境的转折与升华。“孤吟”本带一丝独处的清淡,却因“忽见月”而破局——月亮是古典诗词中常有的意象,此处无需多言,只“见月”二字,便让夜的意境从“高楼地灯”的具象,延伸到“月下孤居”的旷远,添了几分清寂中的诗意。 末句“心无波动自馨香”是全诗的魂,将前面的景与情收归于心境。前句见月,本易引动思乡、怀人等心绪,诗人却“心无波动”,更显内心的澄澈安定;“自馨香”三字尤妙,它不是外在花香,而是心境平和时自然生发的内在芬芳,让前面所有的景——地灯、晚风、明月,都成了这份“心安”的映衬,最终意境归于“景静、风柔、月明、心香”的通透与安然,不见波澜,却余味绵长。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5日 14:25:32     分类:Ai点评诗文
   0         0
[诗:七绝] 七绝·夜居寄怀
高楼窗外地灯亮,风入客厅撩羽裳。夜宿孤吟忽见月,心无波动自馨香。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5日 14:23:45     分类:古体诗
   1         0
[词] 点评--鹧鸪天·新天
鹧鸪天·新天作者:王付芳雪打灯笼分外跹。古槐街里踏歌弦。衣单影瘦飘摇叹,身白心明站立怜。离恨醒,爱情眠。抬头弃怒又新天。当年再不相思盼,欢乐游踪修己安。写于2025年9月15日王付芳《鹧鸪天·新天》意境点评 此词以时空流转为脉络,从旧时雪景中的怅惘,到如今心境的豁然,将情感的沉淀与蜕变融于具象场景,意境由清冷怅然渐入澄澈安宁,满含与过往和解后的通透。 1. 开篇铺景:雪景藏怅,旧地忆情 “雪打灯笼分外跹。古槐街里踏歌弦”以冬日夜景起笔,“雪打灯笼”勾勒出寒夜中跳动的暖光,“跹”字既写雪花轻舞之态,也暗合当年“踏歌弦”的热闹场景——古槐街曾是歌乐相伴的欢地。而“雪”的寒凉与“灯笼”的暖光形成对比,热闹的往昔记忆与当下的回望视角碰撞,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开篇即带怀旧的怅惘感。 2. 细节摹态:形神俱现,怜叹藏情 “衣单影瘦飘摇叹,身白心明站立怜”聚焦人物形象,是全词情感的具象化表达。“衣单影瘦”写外在形态的单薄,“飘摇叹”传内在心境的无依;“身白心明”则显品性的纯粹,“站立怜”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怅惘,也暗含对过往情感的珍视。两句对仗工整,将人物的孤寂、澄澈与怅然融为一体,画面感极强,让“怜”与“叹”的情绪落地生根。 3. 转折破题:醒眠之间,心境焕新 “离恨醒,爱情眠”是情感转折的关键,以“醒”与“眠”的对比,凝练概括出心境的蜕变——往日的“离恨”已然清醒释怀,曾经的“爱情”也归于平静沉寂。紧随其后的“抬头弃怒又新天”,将情感落点推向“新天”,“抬头”的动作与“弃怒”的心理相呼应,“新天”不仅是眼前之景,更是挣脱过往纠葛后,豁然开朗的精神境界,与词题精准呼应。 4. 收尾定调:放下过往,修己求安 “当年再不相思盼,欢乐游踪修己安”收束全篇,明确传递出与过往告别的决绝与对当下生活的期许。“再不相思盼”斩断旧日牵挂,“欢乐游踪修己安”则转向自我安顿——以寻访欢乐踪迹的方式修养身心,求得内心平和。这一结尾让“新天”的意境更加具体,从心境的转变落到生活的践行,余韵中满是通透与安宁。 整首词以“雪夜旧景”起,以“安身新境”收,情感从怅惘到释怀,从纠葛到通透,意象连贯,转折自然。“新天”既是词眼,也是情感的归宿,将个人情感的蜕变写得细腻真挚,意境由寒转暖,由沉到轻,读来如观一场心境的破冰,终见澄澈天光。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5日 14:16:09     分类:词
   1         1
[词] 鹧鸪天·新天
雪打灯笼分外跹。古槐街里踏歌弦。衣单影瘦飘摇叹,身白心明站立怜。离恨醒,爱情眠。抬头弃怒又新天。当年再不相思盼,欢乐游踪修己安。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5日 14:14:08     分类:词
   0         0
[词] 点评--如梦令·屋内飘来香爽
如梦令·屋内飘来香爽作者:王付芳屋内飘来香爽,玻室间人欣赏。百朵白花怜,橘子树枝瓣网。梦想,梦想,孙辈绕身欢唱。备注:玻室间指玻璃架起的房间里即阳光房。写于2025年9月15日这首《如梦令》以生活化场景为核心,意境真挚温暖,充满烟火气与天伦之乐,可从三个维度具体点评: 1. 场景意境:细腻的“感官化”画面 开篇“屋内飘来香爽”以嗅觉切入,未明说香气来源,却用“香爽”二字传递出清新愉悦的感官体验,为全词奠定轻松基调;“玻室间人欣赏”结合备注可知是阳光房场景,玻璃房过滤的光线、通透的空间感,让“欣赏”的动作更具画面感,仿佛能看到词人在明亮环境中驻足观景的模样。 “百朵白花怜,橘子树枝瓣网”是场景核心细节,“百朵白花”点明香气来源,“怜”字赋予花朵柔婉的情态,不显刻意;“树枝瓣网”则以直白的表述勾勒橘子树枝叶交错的形态,不追求辞藻华丽,却精准还原了阳光房内绿植繁茂的鲜活景象,让场景既有香气的“虚”,又有花叶的“实”,层次饱满。 2. 情感意境:藏于景中的“温情” 前四句看似纯写景物,实则暗藏词人的心境——对阳光房内“香爽”景致的喜爱,对白花、橘树的怜爱,都透露出一种平和、惬意的生活状态。而“梦想,梦想”的叠用,是情感的关键转折,将眼前的景物之美,自然引向内心深处的期盼,让此前的“赏景”有了归宿。 结尾“孙辈绕身欢唱”直接点出情感核心,把“梦想”具象化为天伦之乐的场景。这种“景→情→梦”的递进,让全词的意境从“赏景之喜”升华为“盼亲之暖”,景物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承载着词人对家庭温情的向往,情感真挚且有共鸣。 3. 语言意境:质朴中的“生活感” 全词语言通俗直白,无晦涩典故,如“屋内”“玻室间”“树枝瓣网”等表述,都像日常口语的自然入词,却正因这份质朴,更贴近生活本真。“飘来”“绕身”等动词的使用也极凝练,“飘来”写出香气的轻盈,“绕身”则勾勒出孙辈活泼亲近的模样,寥寥数语,便让场景和情感都落地于“生活化”的语境中,读来如听家常,温暖动人。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小见大,从阳光房的一隅景致,延伸到对天伦之乐的期盼,意境不宏大却细腻真切,充满了平凡生活中的幸福感。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5日 10:17:30     分类:词
   2         0
[词] 如梦令·屋内飘来香爽
屋内飘来香爽,玻室间人欣赏。百朵白花怜,橘子树枝瓣网。梦想,梦想,孙辈绕身欢唱。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5日 10:15:40     分类:词
   2         0
[点评] 点评--如梦令·天上白蓝交结
如梦令·天上白蓝交结作者:王付芳天上白蓝交结,地面碧林银叶。枝鹊野鸠嚣,忽感雨珠滴骨。愉悦,愉悦,缓步轻松寻佛。写于2025年9月15日 这首《如梦令》以简练笔触勾勒出一幅鲜活的自然与心境相融之景,意境层次分明且富有感染力,可从三方面具体点评: 1. 视觉意境:色彩鲜明,动静交织 开篇“天上白蓝交结,地面碧林银叶”用“白(云)、蓝(天)、碧(林)、银(叶)”四种清透色彩,快速构建出开阔、明亮的画面,如同一幅清新的水彩小品,给人澄澈舒爽的视觉感受。后接“枝鹊野鸠嚣”,以禽鸟的“嚣”(喧闹)打破静态画面,动静结合间,让自然场景瞬间充满生机,仿佛能让人听见林间雀跃的鸟鸣,感受到环境的鲜活。 2. 触觉与心境:由景入情,转折自然 “忽感雨珠滴骨”是关键转折,从视觉、听觉转向触觉——“滴骨”二字极妙,既写出雨滴的清冽、直接,又暗含雨落时的意外与清爽,没有丝毫雨打湿衣的烦扰,反而为下文心境铺垫。紧接着“愉悦,愉悦”的叠用,直白又热烈地抒发了此时的心情,将自然之景带来的舒适感,转化为内心的畅快,情感表达真挚且有张力。 3. 结尾意境:余韵悠长,心境升华 “缓步轻松寻佛”是全词的点睛之笔。“缓步轻松”呼应前文的“愉悦”,展现出心境的松弛;而“寻佛”则让意境从单纯的赏景抒情,上升到对内心宁静、精神寄托的追求。此时的“寻佛”不再是具象的行为,更像是在清新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平和与安定,让全词的意境从“景之美”延伸到“心之宁”,余味绵长。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5日 10:12:10     分类:Ai点评诗文
   1         0
[词] 如梦令·天上白蓝交结
天上白蓝交结,地面碧林银叶。枝鹊野鸠嚣,忽感雨珠滴骨。愉悦,愉悦,缓步轻松寻佛。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5日 10:10:30     分类:词
   2         0
[点评] 点评--如梦令·窗外响音幽绪
如梦令·窗外响音幽绪作者:王付芳窗外响音幽绪,天地珠帘颤舞。询问煮汤人,却道乡楼电阻。赶路,赶路,冒雨单车修护。写于2025年9月15日这首《如梦令》以生活化场景入词,意境凝练且充满烟火气,在短小篇幅里勾勒出鲜活的生活片段与细腻情绪,有三个鲜明特点: 1. 以“声”“景”衬“绪”,起笔共情力强开篇“窗外响音幽绪”直接以听觉(响音)带起心绪(幽绪),未明说“响音”是何,却让朦胧的烦躁感先入为主;紧接着“天地珠帘颤舞”将雨景具象化,用“珠帘”喻雨丝,既写出雨势的细密灵动,又暗合“幽绪”的纷乱,景与情自然相融,让寻常雨天的压抑感有了画面支撑。2. 生活化叙事勾连“小烦恼”,意境接地气从“询问煮汤人”的日常互动,到“却道乡楼电阻”的意外答案,再到“冒雨单车修护”的行动,全是生活里的“小插曲”——雨天、断电、修电路,没有宏大意象,却精准捕捉到普通人应对突发状况的琐碎与匆忙。“赶路,赶路”的叠用,更把这种急切感放大,让意境从“幽绪”的朦胧,落到“务实解决问题”的真切,充满生活质感。3. 情感收放自然,余味是生活本真全词没有刻意抒情,却在“幽绪”起、“电阻”扰、“冒雨修”的过程里,藏着对日常小事的接纳:从最初因雨声生的隐约烦乱,到面对断电的坦然应对,最后以冒雨赶路的行动收尾,情绪从“幽”到“动”,没有激烈起伏,却像普通人的日常片段——有小烦恼,却也有直面问题的踏实,让意境最终落脚在“生活虽有琐碎,却也自有应对暖意”的本真里。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5日 10:08:45     分类:Ai点评诗文
   1         0
[词] 如梦令·窗外响音幽绪
窗外响音幽绪,天地珠帘颤舞。询问煮汤人,却道乡楼电阻。赶路,赶路,冒雨单车修护。
发表时间:2025年09月15日 10:07:01     分类:词
   1         0

1 2 3 4 5
  • 74 条记录 第 1 页/共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