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龙湾在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中,认真挖掘整理当地的历代诗词作品,陆续整理编辑出版了《王瓒集》《张骢集》《王叔杲集》《明代英桥王氏诗录》等颇具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的诗词作品。现在又通过三年努力,编辑出版了这本《诗词龙湾》,实为可喜可贺。此书选录历代275位龙湾籍和客籍诗人的诗词2500多首,是龙湾历代诗词之精华,地方文化之宝库。作为龙湾历代诗词的权威选本,《诗词龙湾》是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的一项重要建设成果,更是龙湾区创建中华诗词之区的一项可喜成绩。
就我所知,在2022年成功创建浙江省诗词之区之后,龙湾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创建中华诗词之区的目标任务。近年来,创建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进中华诗词的群众性普及,诗词“五进”工作广泛展开;组织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活动,特别称道的是,十多年来每年都组织省市百名诗人走进龙湾采风活动,在全省诗词界影响颇大;建设诗路文化环境,组织实施黄石山雕塑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形成“户外美术馆+室内雕塑馆”山水文化艺术地标。除上述这些工作以外,挖掘整理地方古诗词也是龙湾创建中华诗词之区中着力在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知道,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重要标志。一个地方历代流传下来的诗词量的多少,也最能反映一个地方文化底蕴。留存的诗词作品多,一是可以肯定当地人文发达、名士文人多。二是可以说明当地或因山川秀美、或因人文荟萃而吸引外地诗人慕名纷至沓来,留下赞美诗篇。诗因地生、地因诗名。正是因为浙江的奇山秀水吸引了历代众多诗人词家文人学士留下众多美丽诗篇,也正是因为这些成千上万的诗篇,造就了了浙江今天的四条诗路。
地处瓯江山水诗路重要节点的龙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龙湾地处东海之滨、瓯江口南岸,大罗山贯穿南北,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风光绮丽迷人。作为温州城的东部城郊,龙湾自古以来,擅舟楫之便,得人文之胜,经济与文化都不断发展,在龙湾这片土地上,先辈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千百年来放射出闪亮的文化之光,为这座古老的城区增添了无限魅力。山水名胜大罗山景点众多,历代受文人雅士钟爱,至今留有了数百首诗篇,堪称诗之山;明代私家抗倭寨堡永昌堡,文化深厚、名人辈出,留有诗词近2000首,堪称诗之堡。龙湾历代当地所出诗人众多,其中佼佼者有宋代词宗卢祖皋、南宋状元赵建大、明内阁首辅张璁、三朝循臣榜眼王瓒、国学宗师王激、著名乡贤王叔果王叔杲、清代爱国学者张振夔、现代一代词宗夏承焘等等。一处处名胜闻名南北、一个个名字光照青史、一篇篇诗词代代流传。文化创造的活跃、文化氛围的浓郁,文化底蕴的深厚,使龙湾成为文化渊薮之区的形象更加突现。
诗言志,诗缘情。诗道不绝,薪火相传。从《诗词龙湾》收集的诗词可以发现,龙湾历代名宦先贤诗词,多以当地山水为题,同时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为我们留下不少既赞美龙湾山水田园的优美风光,又抒发家国情怀的优秀诗篇。如明代内阁首辅张璁在走上仕途前,就在山水清幽的瑶溪之畔创办书院,书院落成时他写了《罗峰书院成》:
卧龙潭下书院成,白鹿洞主渐齐名。松菊已变荒芜径,溪壑更添吾伊声。苍生有望山中相,白首愿观天下平。青衿登进乐相与,日听沧浪歌水清。
这首诗写出了他虽然七次科举名落孙山,但志不消沉、创办罗峰书院的目的:在甘愿淡泊的同时甘当山中宰相,为国培养人才、祈望天下太平。
又如明代榜眼、礼部尚书王瓒,写过一首《茅竹岭西庄》。诗云:
乘闲聊赴野云期,水荇牵风荡浆迟。求友黄鹂声缓啭,伺魚白鸳步轻移。江清似此谁同渡,山好吾今更有诗。茅竹岭西千树竹,繁阴如盖后多时。
茅竹岭面临瓯江口,可远观东海波涛翻滾。诗中描写了茅竹岭一带水荇牵风、岭竹成林,黄鹂啼鸣、白鹭伺魚的山乡景物,陶醉在自己深爱的家乡美丽山水之中。
又如明代修建永昌堡抗倭的英桥王氏王叔果、王叔杲兄弟,从他们的诗中我们则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忧国情怀。至今读来,荡气回肠:
古寺岿然傍水湄,宋皇曾此驻龙旗。荒池解道蛙声寂,僻壤何当骏足驰。海甸尘氛经累劫,珠林日月际重熙。眼中诧见兴亡事,壁上谁题孤愤诗。
----王叔果《过金岙福圣寺宋高宗南渡时曾驻蹕於此旧有静蛙轩留云轩今废壁留宋臣刘仲达所题诗读之怅然赋此志感》
形胜归东越,双洲负上游。中流闻羯鼓,沙岸系龙舟。
浪吐中原愤,山含故国愁。文山祠庙在,千古大江流。
----王叔杲《江心寺(四首选一) 》
诗集中的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很多,读者值得细细赏读。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古为今用,继承发展。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的神圣责任和文化使命。挖掘整理研究并充分运用历代中华优秀诗词,也是当代文化工作者和当代诗人的责任和使命。正是凭着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热爱和对诗词的执着,龙湾区组织力量通过搜集查阅古籍族谱和有关书籍,认真校正,严谨编辑地编辑了这本质量上乘、颇具应文学和社会价值的《诗词龙湾》。我很钦佩他们的卓识,更为他们的不懈努力而感动。相信《诗词龙湾》出版发行必然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了解龙湾历史和文化的一座桥梁。我更相信,龙湾立足当地文化底蕴和特色正在着力开展的中华诗词之区创建工作、正在奋力推进的诗路建设和宋韵传世工程建设,必定会结出一个又一个的硕果。
是为序。
王 骏
2023年10月15日
(作者为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