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骏(西溪吟客)的个人主页
[文章] 情到深时自成诗 ——读吕新景《负薪集》
情到深时自成诗 ——读吕新景《负薪集》 王骏 第一次认识吕新景先生还是2016年在天台的一次小规模诗词采风活动。我当时作为一个企业诗社的代表也受邀参加了。并认识了刚从台州市广电总台台长的领导岗位上退休后担任台州市诗词学会会长的他。一年后我也退休,到省诗联学会工作,与他在诗词工作上的联系就更为紧密了。 吕新景先生文学创作成果丰富,发表过小说、散文、新体诗,对影视作品的创作也颇有研究和实践。担任市诗词学会会长后,旧体诗词成为他的创作主体,可谓“白发论诗韵,唐音逐画樑。”(《冬至日仙居横街村台州诗联第二次诗词讲坛讲课》)。《负薪集》就是他2016年以来担任台州市诗词学会会长后所创作的诗词楹联作品选集。作者将自己的诗集取名《负薪集》,想必既有对早年负薪挂角的回忆,更有对如今从事诗词事业负薪继火的自白。 诗是诗人足迹和心绪的诗意记录,影射着诗人丰富的精神活动。《负薪集》的作品不是刻意“创作”出来的,而是生活中情感和思想的自然流露或倾泻。吕新景的诗,“寄意诗怀追热血”,有对时局世事的评说,有对人生自然的感悟,有对风景胜迹的怀古,而更多的是日常所行所见所思的心声私(诗)语。“天高云自白,心淡气如虹。”(《六十抒怀》)“宁将玉洁抛冰水,留得芳心不染尘。”(《残荷四首(选三)》)“眼前丘壑三千尺,胸次毫无一点尘”《行唐诗古道西程村》这是诗人借景借事对诗意人生的内心独白。“问道千峰上,飞身万绿中。”(《登西程村观景台》)“求道何辞远,寻幽不问峣。”(《步韵李葆国先生》)这是诗人在山水胜景游历时的放歌。而面对世事的无奈,诗人也会时而发出理性的质疑甚至呐喊。如“古村清寥落,断壁照残阳。邻里二三户,空巢八九堂”(《重阳遥想》)“挥锄毋作秀,做梦莫黄梁”(《植树节》)。“常趋草野知民瘼,少向豪门听佩珂”(《贺临海市诗词楹联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随处悠游,看了心愁。问苍茫、还有吟眸?垣残藏兔,人老如猴。只清溪冷,深溪浊,浅溪。”(《行香子·寄乡村诗词工委》)。 而纵观《负薪集》的诗词楹联,感受到作品有两类互有联系的题材最具特色,数量也最多:一是诗路山水诗,二是家山感怀诗。而对于作者来说,家乡即是诗路乡,所以两类作品也可统称为诗路乡情诗。 台州地处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彩地段,作为台州诗人,天台山、括苍山、石梁、赤城、灵江、府城、神仙居等等众多的诗路名胜古迹都成为吕新景诗词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作者时而用唐诗的雄浑对诗路美景透出自豪:“天台四万八千丈,多少瑶池落翠崦”(《寻铜壶滴漏不遇却见水珠帘》)“惟有台山风日好,还将诗酒换吴钩”(《古风 寻铜壶滴漏》);时而以宋词的婉约对诗路的低吟深情:“红朱柿,白轻纱,秋思一缕挂枝桠。秋红尤比春红胜,灿过西山一朵霞”(《鹧鸪天·通玄寺寻迹》)“烟雨青丝成绝胜,湖堤浅草也飞花。小船画舫隔轻纱”(《浣溪沙·灵湖(三首)》);当然也有以时代情怀对当代诗路巨变的讴歌:“喜万家店厂,百城风物,路通四海,财聚瀛寰。赏雪冰城,观鱼南溟,高铁纵横一夕还”(《沁园春·贺杭绍台高铁通车)》。而收集诗集中的楹联则都是为台州诗路景点创作。通过琳琅多姿的诗词对联,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浙东唐诗之路上台州的山光、水彩和人意。 “诗人的天职是怀乡”(海德格尔)。乡愁、诗人、诗歌,似乎是有一种天然紧密的联系。这一点可以在《负薪集》中得到很好的印证。“乡愁化梦正堪追”(《朱溪水库抒怀》),对家乡山山水水和风俗人情的深情眷恋是吕新景重要的创作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的诗句中略见一斑。诗中有对昔年往事的怀念:“暮春花艳香红袭。一带青山烟雨浥。晚秋金色醉山村。腊酒足鸡肫。”(《酒泉子.长忆家山(四首)》);有对故土乡愁的表白:“霞飞苍昊故乡远,梦落清潭月色稠。”(《和合公园散步听天鹅长鸣有怀》)“一去前程千万里,山花开处是故乡。”(《敬步周文彰会长《天台石梁瀑布》》)还有对新农村新事物的赞歌:“一声啼落千山月,八骏飞腾万谷氲”(《宿石门山民宿》)。故乡在诗人的心中是梦萦魂绕的根。这些诗词既有旧山水田园诗常见的轻快淡雅,也有当代乡村诗追求的清健明亮。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到深时自成诗,倾注了作者对故乡浓浓情意的这一首首诗词便足以能感人心魂,勾动读者的无限乡愁。 当然,古人所云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实质也是揭示了诗词作品的完美几乎是一个可以永远追求的过程。和所有有成就的诗人一样,吕新景的诗作在整体上同样也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负薪集》的付梓,正是作者负薪前行的一个重点节点。我们真诚期望作者一路诗心闪亮、诗情洋溢,为广大读者创作出更多的佳作。
发表时间:2023年08月11日 10:31:32     分类:新建文档NaN
   61         5
[文章] 诗心不老 健笔凌云 ------傅明夫先生《鲲鹏集(续三)》序
傅明夫老先生是浦江诗教工作的领军人物,在浙江诗词界也德高望重。我是经孔汝煌先生的介绍认识傅先生的。最近,孔先生告知,90多高龄的傅先生最近打算出版第四本诗词集,并希望我能为之写序。傅先生是我所敬重的诗坛前辈,虽然为老先生诗集作序有自不量力之嫌,但还是应承了下来。这既是对老先生的一颗年轻的诗心的敬仰,也是为老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推动基层诗教不遗余力的精神所感动。 傅明夫先生年青时投笔从戎参加解放军,后解甲回乡执教,多年担任仙华诗社社长,在当地致力推行中华诗词的基层普及。浦江的中小学、农村、企业都有傅先生推行诗教活动的足迹身影。在他的精心筹划和积极推动下,浦江县成为浙江诗教创先活动的典型,浦江也因此早在2011年就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是我省最早得到此殊荣的少数几个县之一。傅先生有传统的国学基础,于诗词曲联赋文各体兼长,作品劲健阳刚、格高情真,多有精品力作。更值得称道的是,他胸怀家国、心随时代,皓首丹心、老当益壮,倾心于中华诗词复兴事业,是一位活跃在今日诗坛德艺双馨的吟翁。这一次结集出版的《鲲鹏集(续三》,是傅先生近几年的诗词(包括曲联赋)作品集。全书分“时代风云”“情系桑梓“俯仰平生”“因景抒情”“咏物明志”“感事述怀”“楹联选录”“辞赋文选”共八编,作品约250篇。读《鲲鹏集》,我们不但可欣赏其创作的佳作美篇,也能感受到他的思想境界和人格力量。 诗心与时代共振,这是傅先生诗词的鲜明特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九元书》)。读傅先生诗集,被其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所震动。虽然已年过九旬,但他充满家国情怀,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变化,心有所感,每成佳作。如《一带一路赞》:“华夏千秋梦大同,欣今带路万邦通。精诚联手胆肝照,风雨同舟情谊浓。西往船舱装日满,东还车列货常隆。亚非拉美金桥架,海角天涯促共荣”。诗中首句“华夏千秋梦大同”和尾句“海角天涯促共荣”呼应点出了“一带一路”的宗旨。中两联一虚一实,写出了一带一路实施的情形。看得出傅先生对一带一路这一影响我国国运和国际局势的国之大事是深入了解过的,也是从心底为之拥护歌赞的。 傅先生以一位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时代前进的发展,以诗记录着当今日新月异的变化“进行曲”。如浙江杭温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重点推进项目之一,二期建成后将结束磐安、东阳、浦江三地不通高铁的历史。对于这一身边发生的大喜事,傅老满怀期待,引吭高歌:“长虹跨越势横空,指日梦圆驰甲龙。早赴沪宁朝日出,暮归梓里夕阳红。交通快捷助兴业,岁月腾飞促富农。似听耳边进行曲,驱云破雾卷雄风”(《高铁贯通浦江感怀》)。还有如在《时代风云篇》中的许多诗篇都是如此。既使像一些感怀、咏物、山水田园等类别的诗作,也常流露出对新时代新气象的由衷赞叹。如“澄江百里来从古,广厦千间兴自今”《 薄暮江滨漫步》、“层楼崛起凌霄碧,大道新成驰彩霞” 《燕》、“有幸余生,值升平丰岁......且看波间,琼楼摇影,画图尤美”(《醉蓬莱·除夕有怀)》,这些诗句都反映了傅先生个人情怀与时代脉搏的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傅先生正是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在努力践行着这一要求。用他自己的诗句来阐释就是“万里请缨客,百年霜鬓翁。登临犹有梦,磨剑吼西风”(《重阳--原韵奉和楼炽阳会长》)。 诗味与理义相融,这是傅先生诗词创作的追求。清人沈德潜云:“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有理语”(《清诗别裁集·凡例》)在钱钟书看来,“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恨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所谓冥合圆显者也。”(《谈艺录》)。我们从傅先生的一些作品中可以读出其中形象化了的情理、事理、道理或哲理。《凌霄花》便是一首既有形象描写,又深含理趣的咏物诗佳作:“附柏缠松百仞高,惊看龙甲上翔翱。一空依傍诚奇士,借物登攀亦俊豪。翠蔓笼阴凉去暑,绛英焕彩锦披袍。江山红紫春光好,当许成材路万条。”古今咏凌霄诗有褒有贬。褒之者如“朝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宋 贾昌《凌霄花》),凌霄花被喻为志存高远的形象。而贬之者如“......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白居易《咏凌霄花》),把凌霄花比作攀附权贵的形象,虽“朝为拂云花”,而“暮为委地樵”,故“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不管是褒是贬都主要是在借物寄托,表达作者的喜恶。傅先生的这首诗,则没有单纯停留在对自我境遇的寄托上,而是在以诗家语形象描写凌霄的藤蔓花叶的同时,别出新意地说出了“借物登攀亦俊豪”“江山红紫春光好,当许成材路万条”的人才成长的重要规律:借助外部有利因素和条件来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又如对联作品《浦西问莲亭》:“欲知政事先看水;想懂人生且问莲”,该联联短内涵丰富,上联道出了“治水如治国”的深刻从政道理,下联道出了“人生如莲”的人生哲理。还有如“天寒松未老,岸曲水仍东”(《重阳》)、“马柔未必非枭骏,石润应堪作柱梁”(《通济湖采风 》)、“泉自石根喷薄出,清经沙砾滤筛成”(《岩井涌泉》)、“夏木绿难染霜发,江风清可净心埃” (《初夏》)、“欲探渊源,白云深处;拟寻仙迹,曲涧尽头”(《探源亭联》)、“群鸟喧林闹逾静;一泉沁石冷翻甜”(《宝掌冷泉联》)等等这类诗联,既寄托着真切的情感,又有着隐含义理,达到了“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宋包恢《答曾子华论诗》)的效果,确实值得细细品味。 诗情与才识互见,是傅先生诗词给人的突出感受。诗情,是诗人浓烈的感情冲动;才识,是诗人的见识水平。诗人的才、情、识只有协调,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钱钟书在《性情与才学》一文有云:“性情可以为诗,而非诗也。诗者,艺也......艺之成败,系乎才也”(《谈艺录》)。我们读傅先生的诗作,每每能体悟到作者情、才、识的融合互见。他的诗中,有对家山的深情倾注:“小院赏梅无客共,半窗听雨有禽和。江村幽静凝清韵,釀作诗情任放歌” (《江村》);有对亲人的柔情表白:“江滨携手并肩游,几度行人夸白头。风雨岂知君骤病,庭院乍静我深忧。枯唇附耳低言梦,热泪揪心未敢留。此去但望逢圣手,归来同赏水边鸥”(《妻病重赴沪治疗》);有对英雄的真情诗赞:“莽莽大洋吾远征,深深万米首潜行。空前纪录纵豪情。 吐气扬眉看眼下,兴邦强国见前程。龙吟欣听一声声”(《浣溪沙·贺“奋斗者”号潜海万米破世界纪录 》),感情充沛、诗情洋溢。 在傅先生的许多政论诗、时政诗中有着难得的见识和才思。如《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文艺安能讥作虫,灵魂凝处可兴中。咏梅傲雪颂风骨,讽蚁溃堤鸣警钟。志务黎民文始正,心怀家国艺方雄。破看后浪赶前浪,仰踵先贤唱大风。”诗中对文艺的功能、方向,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责任作了形象的阐述。又如:“不争前列也风险,敢奋双翎望北鲲”(《学习中共十九大六中全会文件有怀》 )、“端须举国智和勇,赶考共书金玉篇。”(《学习二十大报告感怀》)、“未必难多即兴国,端凭舵正有嘉辰”(《学习习总书记脱贫改坚讲话有怀》),这些诗句,只有在真正学习领会了党中央有关报告文件精神基础上才能写下的体会。也正是傅先生“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和精神,使我们在读他的许多作品时,常为一些真知卓见的诗句所折服。 诗品与人品统一,是傅先生诗词人生的真实写照。诗品是指诗词作品的思想品位与艺术风格,而人品是指诗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品性。关于诗品与人品的关系,历来诗论中多有论述,一种观点认为“诗品出于人品”(刘熙载《艺概·诗概》)、“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叶燮《原诗外篇》)。也有观点认为诗品与人品不能等同也无法对应,“心画心声总失真”(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诗格与人格之表现,亦有不甚一律者......欲于其诗格中窥见其人格,殊非易事”(詹安泰:《论诗之风格》)。客观而言,“诗如其人”和“诗非心声”这两种现象是并存的。但可以肯定,“诗如其人”的“诗”是“真诗”,而“诗非心声”的“诗”定为“非真诗”,所以就普遍规律而言,诗品与人品还是统一的。“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沈德潜(《说诗晬语》),作为一位真正的诗人,总是把诗品和人品的完美融合作为自己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 诗品和人品的统一,我们可以在傅先生及其《鲲鹏集》中得到充分印证。傅先生的诗词总体来说属于雄浑、劲健的风格,当然也有不少旷达、冲淡的作品。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和品格特性是一致的。军旅生涯对傅先生的诗品和人品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我们读《昨夜梦醒有怀》中“西征万里铁和血,投笔书生志与心。师出巴山旗猎猎,夜追残匪月沉沉”这样豪迈雄壮的诗句时,就会联想到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等充满报国之心的名句。《2022年国庆抒怀》与一般作者的迎国庆诗词不同,诗中通过回顾“青春既往路千里,烽火当年我一兵”的人生经历,得出“亲历振兴凭鼎革,深知幸福仰长庚”的准确认识,表达了“年逾九秩犹多梦,不敢后人驱浪行”的暮年壮心,劲健的诗风与作者思想情操统一在了一起。教书育人、普及诗词、推行诗教,首先是为人师表,这一点傅先生的成绩在当地和浙江诗词界有口皆碑。我们也可以从他的不少咏物诗中,看到作者的高尚品格和淡泊心迹。如“千秋守得善根在,一任他人论短长”(《金钱花》)、“已惯炎凉经患难,何愁风雨立乾坤”(《竹》)、“不慕枝头惹眼红,但求贴地共葱茏”(《春草》)、“淡对枯荣寒自守,不同桃李争娇秀。一点芳心红似豆。终不负,满庭青绿甘消瘦”(《渔家傲·红梅》)、“埋头风雨犁和耙,发奋光阴春与秋”(《牛》)、“欲效凤凰何用令,拟追鸿鹄不趋炎”(《雀》)。傅先生的抒怀诗更是直抒胸臆,如《拓荒》:“不诩生涯当日红,何曾诸事掉头空。虽今老矣身犹健,犹望余晖荐寸功”,又如《惜时》:“征尘抖落复扬鞭,骋目漫漫路万千。西下夕阳时不待,小车不倒自奔前”。在这里,我们可以生动地看到一位忠于事业、不甘言老的老黄牛形象。傅先生为自己的书斋取名“九思斋”,自律以“君子有九思”为人为事,坚持做到“林泉不负初心,迟暮不易素志,起居时以励己”。读者可以从他所作的《九思斋赋》中解读其一贯遵循的人生准则和处事规范,就不难理解为何傅先生能广受人们尊敬的原因了。 《鲲鹏集(续三)》就要出版发行,我有幸能先行拜读,并写下上述读后的一点体会权作序言,以表达对傅先生诗词人生的敬意、对傅先生为浙江诗词事业所作贡献的谢意。相信广大读者读后会有比我更准确、更多角度的感受和启发。 2023年3月24日于杭州西溪
发表时间:2023年08月11日 10:29:18     分类:新建文档NaN
   111         1
[诗论] 试述杜甫题画诗中的绘画美学观点
中国的题画诗,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当时朝庭为表彰功臣烈士的功勋,在凌烟阁为他们画像,并用诗句题画和咏画。到了唐代,随着绘画的发展,题画诗得到很大的发展。像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这些著名诗人都有题画诗传世。而杜甫的题画诗以创作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远过前人、时辈,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甚至将杜甫奉为题画诗的开山之祖。当然,我们说题画诗事实并非杜甫首创,但确实是“有杜甫而题画诗始著”(徐复观)。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自序里也写道:“以诗论艺,始于少陵六绝句”。也就是说,杜老夫子开了以诗论艺的先河,后来的人们纷纷以诗论诗、论书法、论绘画,论述得不亦乐乎。 严格意义上的杜甫题画诗共有21 首,分别是: 《画鹰》《天育骠骑图歌》《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画鹘行》《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戏为韦偃画双松图歌》《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姜楚公画角鹰歌》《题玄武禅师屋壁》《观薛稷少保书画壁》《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沲江画图十韵》《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画马赞》。体裁以古体为主,计七古9首,五古4首,五律7 首,四言赞 1 首。题材广泛,涉及到唐时兴盛的山水、鞍马、翎毛、松木诸科。一般而言,题画诗在宋以前,多不题写在画上,而是独立于画作存在的诗。自宋文人画的兴起,题画诗多见于题在画卷上,作为画作的有机部分。杜甫的题画诗都属于前一类。 杜甫有很高艺术鉴赏力,他通过题画诗表达了对绘画艺术的美学观点,“虽非为质实画论,但其阐奇发幽......论及画之笔妙墨趣,历历有所印证”(郑午昌《中国画学全书》),这从宋元以来画论常引杜诗加以发挥中可窥一斑。宋人许彦周在《彦周诗话》云“画山水诗,少陵数首后,无人可继”,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也说:“读老杜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吴道子)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可见杜甫题画诗历来为人称道,影响很大。 。 我们可以从杜甫的题画诗句中解读出其几个重要美学观点。 一、构思:意匠惨淡经营中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中,其中有“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这八句主叙曹霸奉诏绘画“玉花骢”图。杜甫在此诗中,用“意匠惨淡营经中”来状写画家落笔之前苦心构思,体现了谢赫“六法论”中“经营位置”的理论观点。中国绘画的“位置”是苦心“经营”的,是随画家反复构思而组织和布置的。杜甫的此诗句常被后人引用来说明艺术构思的巧密精思。我们可以从杜甫诗中体悟到,产生“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的画面形象,首先是基于“意匠”的“惨淡经营”。“意匠惨淡经营中”也道出了绘画美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意存笔先"。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立意是总纲。王羲之说过”意在笔先,然后作字“(《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唐代张彦远说过"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历代名画记》),都是说明书画者的意图包括主题的构思,形象的刻划,笔墨的运用,都是在强调要在动笔书画之前先考虑成熟,落笔时才"画尽意在,象应神全"。相传宋人易元吉作画是“十天无语一天画”,“无语”正是杜甫所说的“惨淡经营”。 二、布势:咫尺应须论万里 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的两句诗,是此全诗的点睛升华之笔,也是杜甫题画诗对于章法美学内涵阐述的精华之处。所谓“远势”,即通过在有限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无限的境界,生发无尽的遐想。“咫尺应须论万里”,也就是说在咫尺的画面之中表现出遥远的万里态势。传统中国山水画表现特点,可以不受空间透视的局限,画家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来自由布局空间。凡在一定视域内难以见到或不能见到的景物,如果需要仍然可以在画面上表现出来。所以中国画有“平远”“高远”“深远”这“三远”的经典表现之法。王宰的山水图,杜甫看作是“壮哉昆仑方壶图”。“方壶东极、昆仑西极,盖就图中远景极言之”(王嗣奭《杜臆》)。其间有“云气”“飞龙”“舟人”“渔子”“山木”“溆浦”“江涛”,不但从巴陵洞庭东到日本,而且还从赤岸远上银河,纵深无限、广阔无尽。这种南梁时期就出现的“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间,乃辩千寻之峻”的手法,成为唐代山水画家的布局方法,也是杜甫题画诗中极为推崇的美学思想。他的《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中“华夷山不断,吴蜀水相通”一联也是“咫尺万里”之势的注脚。顺便一提,李白的一首题画诗《当涂赵少府粉图山水歌》中的“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冥连”,既有高远,也有平远,也道出了“咫尺万里”的创作特点。 三、水墨:元气淋漓障犹湿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是杜甫以歌行体形式为奉先县尉刘单父子三人合作的一幅山水屏风画所作的题画诗,全诗17韵。诗歌对画中的景物写得笔简意远,突兀顿挫,重山复水,历历在目。间议画家、评画艺、论人生态度,是杜甫最典型的山水题画诗。其中的“元气淋漓障犹湿”一句,最得画家三昧,成为后来画家们特别是文人画家努力追求的创作境界和希望达到的艺术效果,也成为评价绘画作品品格的重要标准,可以说影响了一千多年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当代美术理论家王伯敏在谈到此诗时,认为这幅山水障是水墨山水,而且是写意山水。自唐代王维在《山水诀》中提出“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这一观念始,“水墨”成为此后历代画家最为看重的要素。以湿笔渲染的这类图画是模仿天地混沌迷离的特点而创作的,它表现的不是天地中固定的形象,而是虚空流荡的景致。荆浩在《笔法记》中说:“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水墨”概念历经唐代后各个朝代的发展,己被塑造成为带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墨在山水画中,作为“六要”之一被明确提出,表明了墨法运用对山水画的表现有着更为重要作用。山水画虽然也需要体现出山水的外部轮廓,但更重要的是用墨渲染出山水的生机律动和内在元气。难怪杜甫在诗中一开头就讲:“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淋漓的水墨使得整个画障上元气氤氲、“烟雾”弥漫。 四、形神:书贵瘦硬方通神 “书贵瘦硬方通神”是杜甫书法品评诗《李潮八分小篆歌》中的一句。虽然是评论书法,但“硬瘦通神”同样是杜甫重要的绘画美学观点。顾恺之在《画云台册记》中对如何画仙人的形神时,提出了“瘦形而神气远”的观点。杜甫接受并将其扩展到了走兽翎毛画和书法之中。杜甫在题画诗中,有不少涉及到美学形神论方面的诗句。《丹青引》中对曹霸所画的马,杜甫认为“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以韩干画马“画肉不画骨”为反衬,赞美曹霸画马画有骨有神,达到了“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水平。与唐人普遍崇尚丰腴为美的趣味不同,杜甫更偏爱魏晋时期提倡的骨力劲瘦为美。这在其他题马咏马诗中多有体现,如 “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天育骠骑图歌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房兵曹胡马》)、“骕驦一骨独当御,春秋二时归至尊”(《沙苑行》)、“头上锐耳批秋竹,脚下高蹄削寒玉。始知神龙别有种,不比俗马空多肉”(《李鄠县丈人胡马行》)。在杜甫看来,良马当以筋骨相,“马以神气清劲为佳,不在多肉”(《杜诗详解》注《房兵曹胡马》引张耒语)。不独于马,杜甫在对鹰、鹤、鹘等也是以骨力劲瘦为标准,如“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姜楚公画角鹰歌》,“干戈少暇日,真骨老崖嶂”(《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画鹘行》)“赤霄有真骨,耻饮洿池津。”(《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都是如此。唐代张怀瓘说:“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杜甫也持这一观点,并在他的题画诗,更是以“筋骨”“天骨”“秋骨”“骏骨”之类诗家语加以表述。对“骨”的主张,目的是以“骨”这一比“肉”更能体现的“形”来“传神”。所以通过追求风骨美,以瘦硬通神,以骨力传神,从而达到“形神兼备”,是杜甫所一贯推崇的书画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值得指出的是,杜甫对形神论的表达,不像画论家那样的概念化,而是用生动形象的诗歌语言将美学见解融于艺术形象之中。 五、创作精神: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一开头就赞扬画家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绘画创作态度。王宰不愿仓促作画、草率作画。据《历代名画记》卷一曾有“王宰之巧密”的评价。也就是说,他的“能事”是仔细认真画好每一根线条,随类赋准每一处色彩。朱景宏在《唐代名画录》中记载自己亲眼看到的一幅王宰的山水画障:“临江双树,一松一柏,古藤萦绕,上盘于空,下着于水。千枝万叶,交植曲屈,分布不杂。或枯或荣,或蔓或亚,或直或倚,叶叠千层,枝分四面”,由此可见,王宰属于“运思精深者,笔迹周密”的画家。杜甫也对另一位画家韦偃的双松图作过题画诗《戏为双松图歌》。宋米芾《画史》记有他看到的韦偃的一幅松树图,“千枝万叶,非经岁不成。鳞文一一如真,笔细圆润”。说明韦偃画松也是繁密细致的。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耗费不少时日,有的需经年累月。当然,杜甫所说的“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并非说一定要画十天、五天,而是指一种对画作的精益求精的求真精神和认真态度。《林泉高致》中讲到郭熙作画的过程可以为“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作一注脚。郭熙作画“每落笔必曰‘画山水有法,岂得草草’”,“已营(经营结构)之又澈(擦除)之,已增之又润之,一之可矣又再之,再之可矣又复之,每一图必重复始终,如戒严敌,然后毕”。郭熙认为:“凡一景之画,不以大小多少,必须精注以一之,不精则神不专。必神与俱成之,不与俱成则精不明;必严重以肃之,不严则思不深;必恪勤以周之,不恪则景不完。”这一段话不但说出了山水画创作的关键问题,而且也指出了其他艺术创作的成败关键。 通过上述论述,使我们知道,虽然杜甫没有对所有的绘画美学命题都进行“题画”阐述,但作为大诗人,杜甫既具有高超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见识,更具有高于画家的传神再现画面形象的文字功力,这使得他的题画诗独树一帜,流传千古,不少诗句已经固化为汉语成语和历代画论的常用语,如“惨淡经营”“咫尺万里”“元气淋漓”“瘦硬通神”“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等等。从这一点讲,杜甫的题画诗的确对后世中国绘画美学的发展以及历代题画诗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发表时间:2023年08月11日 10:24:48     分类:新建文档NaN
   104         0
[论文] 增添西溪诗意 打造西溪“诗”地
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次研讨会。也非常高兴西溪第一次开展对西溪宋韵诗词文化的研讨。虽然住在留下,平时也关注留下、西溪的人文历史,但没有研究,今天主要向各位专家学者来学习。说到西溪的诗词文化,西湖区特别是西溪文化研究会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西溪每年都有一些诗词文化活动,还有不少西溪诗词的研究整理的成果出版,我手头上就有《(第6册)西溪诗词》以及《西溪诗词选注》《西溪集古楹联匾额》等。当前,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大力开展打造诗路建设和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建设的形势下,西溪如何运用诗词文化元素,让西溪的诗意更浓、更美,把西溪湿地打造成西溪“诗地”?利用这次研讨会的机会,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1、提升两浙词人祠秋祭活动的档次,成为全省甚至全国诗词界的一项高端文化活动。西溪秋雪庵是国内唯一祭祀词人的地方,被誉为中国词人圣地。祠里供奉1044位历代两浙词人,连续十六年来杭州的民间诗社每年在此开展秋祭活动。但社会影响不大,仅局限于杭州市内诗词界。建议西溪管理单位,将两浙词人祠堂秋祭活动作为浙江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内容,作为杭州20条“宋韵精品研学线路”中西湖区的“西溪且留下”项目的内容,成为西湖区或杭州市的诗词文化品牌来打造,组合奉祀西溪的厉杭二公祠,丰富活动内容,增强表演性,提高影响力。还可以邀请中华诗词学会和国内诗人名家前来参与,以增进名人效应,把祭祀活动开发设计成像绍兴祭大禹陵、缙云祭黄帝那样的大型文化活动,使西溪两浙词人祠堂真正成为中国词人圣地。 2、在景区开展“好诗且留下”活动,增强中华诗词在西溪的文旅融合。历代诗人特别自宋以来在西溪一带留下了无数诗文佳作,颇有地域特色和利用价值,为西溪增添了诗意画情。然而,这些诗文所描绘的区域范围是如今整个留下、古荡、五常等地区。真正在如今西溪湿地公园内的景观只占一部分。而且,现今湿地公园与古诗中所描写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有了很大的变化。要打造西溪“诗”地,除了充分运用历代西溪诗词,还应有现代诗人为西溪创作好诗佳篇。建议在西溪景区开展“好诗且留下”活动,通过一系列诗词活动,吸引邀请省内外著名诗人采风创作、开展全国性的西溪诗词比赛(如曾经举办过几年的青少年诗词大会搞已经有影响,可以引进协作单位继续开展。)留下一批当代优秀诗人词家的西溪诗词,作为历代西溪诗词的当代延续。 3、利用湿地公园内的蕉园诗社社址,活跃新蕉园诗社等诗词社团的组织活动,打造成为“女子诗人之家”。清初杭州的闺秀诗社“蕉园诗社”是清代及古代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女子诗社,具有超出地域和时代的影响,在中国诗词发展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值得好好利用。虽然,“何处蕉园余旧址”的“蕉园”到底在杭州、在西溪湿地的哪里尚未定论,但如今西溪湿地公园内已有一处“蕉园诗社”的景点,值得做足文章。而且,以杭州女诗人为主体新蕉园诗社本身就是西溪文化研究会的团体会员,同时又是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的团体会员,省内水平最高的一批女诗人大部分聚集在诗社,在省内诗词界有较大的影响。建议大力支持和充分发挥新蕉园女子诗社的作用,定期举办两浙女子赛诗会、雅集、诗词吟唱、女子诗词研讨会等活动,作为西溪的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活动。 4、深化“诗词进景区”活动,争取中华诗词西溪研究创作基地或中华曲文化教育基地的命名。一是诗词元素进景区,景区从多的古诗词和楹联,是开展文化旅游的宝贵历史遗产。现在楹联容易展示,但诗词展示相对较少。建议在合适的地点设立诗碑诗墙,设置诗词二维码导读等,让游客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同时欣赏中华诗词之美,更能体现西溪文旅融合的要求。二是诗词品牌进景区。创造条件,争取中华诗词学会西溪设立“西溪研究创作基地”(目前中华诗词学会已在我省设有天台山、渔浦、艾青三个研创基地)。另外,西溪洪园有戏曲长廊,洪升有《长生殿》,也有好条件挂牌“中华曲文化教育基地”(我省现有遂昌汤显祖纪念馆、瑞安高则诚纪念馆、长兴的臧懋循纪念馆、嘉兴的朱彝尊的曝书亭,兰溪李渔的芥子园)。这些全国性诗词文化招牌的引入,将会提升西溪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根据2022年11月2日在两浙词人祠堂宋韵文化诗词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发表时间:2022年11月16日 16:52:27     分类:新建文档NaN
   486         1
[诗:七绝] 参观杭州国家版本馆二首
文明印记浩星辰,一脉千秋贯古今。 凭我江南文润地,传留版本照乾坤。 青瓷翠玉扇屏开,宋韵淋漓扑面来。 谁取范宽图一截,溪山清远梦初回。
发表时间:2022年10月03日 21:30:55     分类:诗
   447         7
[诗:七绝] 游闲林老街四首
一 唐时河埠宋时街,两岸粉墙青瓦排。 仿佛来归故乡路,桨声惹动旧情怀。 二 石桥河埠马头墙,垂柳摇风细细长。 水墨氤氲展横轴,游人点景自徜徉。 三 诗里烟村画里墟,先生林下此闲居(1)。 我来半日凭栏坐,照水临风清意摅。 注(1):先生,张士衡,唐经师,《旧唐书》有其传。隋时曾为余杭县令,后辞归,闲居林下,授徒讲学。闲林地名因其得名。 四 闲林璀璨老街新,古埠风情又得春。 一变曾经危破旧,如今夺目照星辰。
发表时间:2022年10月03日 21:28:21     分类:诗
   444         3
[诗:七绝] 神仙居六首
一、游神仙居 神仙居所尽峥嵘,自是烟霞第一城。 天姥歌谣何处听,危崖蝌蚪至今横。 注:《方舆胜览》:韦羌山在天台山西四十里,上有石壁,字如蝌蚪。 二、神仙居印象 一望苍山远几重,四围青绿积无穷。 仙人许有洪荒力,拔得峰峰柱碧空。 三、索道登南天顶观景台 一入仙居仙景千,须臾人上白云巅。 万峰足底奔腾起,心已飘飘我已仙。 四、观音峰 一峰突兀秀峰林,道是慈航观世音。 未借净瓶甘露水,青山亦已绿成金。 五、一帆风顺景点 茫茫云海展奇峰,犹似征船出港雄。 不待长风吹万里,高帆一片挂时空。 六、如意桥 峭壁危峰冲紫霄,寒烟深谷日光消。 飞鹰道上惊回首,十万青山如意桥。
发表时间:2022年10月03日 21:22:19     分类:诗
   405         1
[诗:七律] 明显陵怀古
红门神路入重重,高陛明楼认显崇。华表裂痕经剑火,瑶台残瓦没蒿蓬。空流九曲宝瓶水,劳费卌年膏血功。生死兴亡凭谁问,石翁石马对秋风。
发表时间:2022年06月20日 09:17:25     分类:诗词速递
   715         0
[诗:七律] 钟祥莫愁村
莫愁究竟生何地,汉水郢城古有村。一镜沧浪照花影,几回白雪动宫门。诗牵骚客千秋咏,谣唱民间百代存。休问卢家何处是,湖山遍地美人魂。
发表时间:2022年06月20日 09:14:54     分类:诗词速递
   822         0
[诗:七律] ​赴荆门参加中华诗词8学术论坛感吟
江汉茫茫九派吞,早从李杜识荆门。巴山秦壑势如涌,故垒遗祠迹尚存。屈宋文章悬日月,英雄气象壮乾坤。行吟古楚郢中地,余思纷纷归墨痕。
发表时间:2022年06月20日 09:09:50     分类:诗词速递
   423         0

1 2 3 4
  • 39 条记录 第 1 页/共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