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美好的品茶时光
□(中国)郑洪亮
这些年,我渐渐喜欢上了喝茶,每天泡上一杯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捧茶慢慢啜饮,身心就有了悠然的放松,仿佛唯有如此,日子才能氤氲出一种淡淡的香气来。有时清闲,我一天甚至要泡上好几次茶。茶喝得多了,我也就渐渐喜欢浓一点的味道了。茶叶越放越多,是不是日子里的茶香也就越浓了呢?其实这还真不好说。
我偏爱绿茶,最喜欢的还是皖南的毛峰、炒青之类。喜欢上喝茶以后,我和一位皖南朋友的联系便多了起来,我家的茶叶都是他帮着采买的。每年茶季到了,我也会抽空去徽州,去拜访几位爱茶又写诗的朋友、村落民居、山水风景,也问茶买茶。春天的茶叶,若是储存得好,可以用上大半年,甚至可以用到来年新茶上市时。尽管如此,朋友还是很关心我,会适时地问我家里存着的茶叶还有没有了。若是没有了,他会帮我买一点,也常送我一些。我们之间,因茶而保持了一种密切的关系,似一杯绿茶般清透淡香,让人感觉很舒服。
我试过多种不同的杯子泡茶,紫砂的、瓷的、玻璃的。可能是由于个人喜好吧,我不大愿意用紫砂杯泡茶。新茶上市时,用薄而雪白的瓷杯泡茶,是我最喜欢的。瓷杯的外面,可以是写意或工笔的一两枝浅粉色的花,小而疏朗;也可以是青花线描的小品,有宋人的远意。新制的茶叶放入瓷杯中,冲水入杯,约七分满就够了,茶叶在水中旋转、展开。冲好茶,静等一会儿,就看见泡好的茶叶悬浮杯中,或是竖着立于杯底,芽饱满、叶清瘦,杯口有丝丝缕缕的水气,袅袅升腾,如瑞兽铜炉中焚着的盘香青烟弥漫开来。此时,我所见的是清澈淡绿的茶汤,所闻的是恬淡沁心的清香。春天,桌上放着一杯刚沏好的新茶,窗外绿意盎然,间或有花影入眼,即便不去户外,也能感受到融融的春意。平常的日子,我只用玻璃杯泡茶,杯子细长一点最好。略粗的杯子,显得笨拙,与轻灵的茶叶也不相宜。
玻璃杯中的茶,像我们多数人透明简单的日子,微苦而甜、有香却淡,极富层次感。当喝茶成为一种需要和习惯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这样一种与人生相似的口舌体验。就像我每天都要为自己泡上一杯绿茶,但我是否还能认真地去仔细品味每一杯绿茶多层次的滋味呢?有时会,更多的时候却已经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了。我想,习惯有时确实是会掩盖一些生活中的美好细节吧。
泡一杯茶,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而在旧时,它却是颇有仪式感的一种行为。
我读茶书和古时文人生活记趣的小品、笔记,看到其中有许多写饮茶、烹茶的文字,感觉古人真是有闲又有趣。这些文字中,烹茶多有繁复程式,且有雅趣。古人烹茶,对茶、水、茶器、环境等的讲究,这是今人无法完全体会,也难以完全做到的。
古人烹茶也好,今人饮茶也罢,能于日常的忙碌中捧一杯茶细品,这悠然的时光里,便弥漫着或浓或淡的茶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