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七律] 咏重阳节
咏 重 阳 节□(中国)郑洪亮九月重阳桂蕊香,桑榆秋景贺安康。登高望远添活力,健体怡心乐未央。作赋吟诗抒雅意,品菊饮酒赏风光。 亲朋挚友同欢聚,老有所为福寿长。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9日 13:07:42     分类:诗
   37         5
[散文] 诗意美好的品茶时光
诗意美好的品茶时光□(中国)郑洪亮 这些年,我渐渐喜欢上了喝茶,每天泡上一杯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捧茶慢慢啜饮,身心就有了悠然的放松,仿佛唯有如此,日子才能氤氲出一种淡淡的香气来。有时清闲,我一天甚至要泡上好几次茶。茶喝得多了,我也就渐渐喜欢浓一点的味道了。茶叶越放越多,是不是日子里的茶香也就越浓了呢?其实这还真不好说。 我偏爱绿茶,最喜欢的还是皖南的毛峰、炒青之类。喜欢上喝茶以后,我和一位皖南朋友的联系便多了起来,我家的茶叶都是他帮着采买的。每年茶季到了,我也会抽空去徽州,去拜访几位爱茶又写诗的朋友、村落民居、山水风景,也问茶买茶。春天的茶叶,若是储存得好,可以用上大半年,甚至可以用到来年新茶上市时。尽管如此,朋友还是很关心我,会适时地问我家里存着的茶叶还有没有了。若是没有了,他会帮我买一点,也常送我一些。我们之间,因茶而保持了一种密切的关系,似一杯绿茶般清透淡香,让人感觉很舒服。 我试过多种不同的杯子泡茶,紫砂的、瓷的、玻璃的。可能是由于个人喜好吧,我不大愿意用紫砂杯泡茶。新茶上市时,用薄而雪白的瓷杯泡茶,是我最喜欢的。瓷杯的外面,可以是写意或工笔的一两枝浅粉色的花,小而疏朗;也可以是青花线描的小品,有宋人的远意。新制的茶叶放入瓷杯中,冲水入杯,约七分满就够了,茶叶在水中旋转、展开。冲好茶,静等一会儿,就看见泡好的茶叶悬浮杯中,或是竖着立于杯底,芽饱满、叶清瘦,杯口有丝丝缕缕的水气,袅袅升腾,如瑞兽铜炉中焚着的盘香青烟弥漫开来。此时,我所见的是清澈淡绿的茶汤,所闻的是恬淡沁心的清香。春天,桌上放着一杯刚沏好的新茶,窗外绿意盎然,间或有花影入眼,即便不去户外,也能感受到融融的春意。平常的日子,我只用玻璃杯泡茶,杯子细长一点最好。略粗的杯子,显得笨拙,与轻灵的茶叶也不相宜。 玻璃杯中的茶,像我们多数人透明简单的日子,微苦而甜、有香却淡,极富层次感。当喝茶成为一种需要和习惯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这样一种与人生相似的口舌体验。就像我每天都要为自己泡上一杯绿茶,但我是否还能认真地去仔细品味每一杯绿茶多层次的滋味呢?有时会,更多的时候却已经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了。我想,习惯有时确实是会掩盖一些生活中的美好细节吧。 泡一杯茶,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而在旧时,它却是颇有仪式感的一种行为。 我读茶书和古时文人生活记趣的小品、笔记,看到其中有许多写饮茶、烹茶的文字,感觉古人真是有闲又有趣。这些文字中,烹茶多有繁复程式,且有雅趣。古人烹茶,对茶、水、茶器、环境等的讲究,这是今人无法完全体会,也难以完全做到的。 古人烹茶也好,今人饮茶也罢,能于日常的忙碌中捧一杯茶细品,这悠然的时光里,便弥漫着或浓或淡的茶香了。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8日 22:17:34     分类:其他作品
   24         1
[词] 水调歌头·咏重阳节敬老
水调歌头●咏重阳节敬老‌□(中国)郑洪亮 秋暮逢霜降,九九话重阳。登高望远愉悅,心海共徜徉。尊贤敬老自古,美德传承万代,华夏韵流芳。菊酒盈杯盏,笑语满庭堂。 忆昔日,峥岁月,志刚强。今朝盛世如锦,万众乐无疆。莫道桑榆已晚,意愿依然灿烂,晚景胜春光。福瑞年如此,长寿永安康。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8日 21:26:00     分类:词
   7         1
[词] 鹧鸪天·重阳节
鹧鸪天·重阳节□(中国)郑洪亮气爽秋高草木黄,茱萸遍插过重阳。邀朋品酒吟诗赋,携友烹茶丹桂芳。 怀故里,念高堂。登高遥望是他乡。亲临莫叹斜阳晚,且共清风醉意扬。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8日 21:18:33     分类:词
   9         1
[词] 满庭芳·重阳节感怀
满庭芳·重阳节感怀□(中国)郑洪亮岁岁重阳,秋风送爽,菊花漫卷诗行。晨晖轻洒,丹桂溢芬芳。遥望青山如黛,层林染、五彩霞光。登高眺,心随云舞,豪情满山岗。忆同学聚会,亲朋携手,笑语飞扬。把酒欢,深情厚意绵长。岁月匆匆似水,却难掩、愉悅心肠。今朝醉,齐声高唱,共度好时光。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8日 13:11:59     分类:词
   25         2
[词] 沁园春·咏重阳节
沁园春●咏重阳节□(中国)郑洪亮 秋色横空,云淡天高,雁阵南翔。看层林尽染,丹枫似火;黄花遍地,冷露凝霜。望远登高,心随远岫,欲寄乡愁入渺茫。重阳日,念茱萸遍插,酒盏盈觞。 人生几度斜阳,叹岁月匆匆似水长。忆少年豪气,凌云壮志;而今霜鬓,暮雪盈窗。莫道桑榆,晚霞犹灿,且赋新诗雅韵扬。休言老,待来年重九,再醉山乡。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8日 12:44:27     分类:词
   33         3
[词] 行香子·重阳
行香子·重阳 □(中国)郑洪亮 秋意悠扬,雁字成行。望山川、菊蕊初黄。风携凉爽,云淡天长。正芦花白,蓼花瘦,桂花芳。 茱萸遍插,情思难忘。念亲恩、泪湿衣裳。登高怀远,心海茫茫。忆儿时欢,那时梦,旧时光。(晁补之词谱)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8日 10:29:08     分类:词
   13         4
[论文] 论“中国红”的文化内涵
论“中国红”的文化内涵□(中国)郑洪亮 色彩观呈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轨迹,沉淀着人们对世间万物独有的生存体验、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中华文明的传统色彩观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最深远的当属“五色观”,“五色”即青、赤、黄、白、黑。《周礼·考工记》即有“画缋之事,杂五色”的记载。作为人类最早接触并使用的色彩之一,红色从远古时期开启,就已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化的起源脉络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一) 古时,人们对红色区分较细,汉语中较多指称红色的词即可证明,如绛、赤、朱、丹、红等,它们同属红色,深浅略有差别。“绛”是深红色,《说文解字》曰:“绛,大赤也。”《释名》曰:“绛,工也,染之难得色,以得色为工。”可知绛色最早经由绛草提炼而成,且染制难度极高。汉朝时,这种浓重的红色常被用作染制帷帐,马融“绛帐传薪”由此而来。“赤”则比“绛”稍浅,比“朱”要暗。《说文解字》曰:“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赤是火的颜色,五行说以南方属火,赤色自然就是“南方色”。“朱”和“丹”颜色相近,在后世的使用当中区别不大。《康熙字典》就将“丹”直接释为:“以朱色涂物。”其实,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朱,赤心木,松柏属”,“丹,巴越之赤石也”,若细作比较,“朱”是红心木的颜色,是正红色;而“丹”是由巴郡、南岳出产的红色石料中提取而来,比“朱”更加艳丽。更不为今人所知的是,“红”在今天是所有红色的统称,而它最早仅仅指的是粉色。《说文解字》说的“帛赤白色”,即红与白的混合色。所以《论语》有云:“红紫不以为亵服。”正因为粉紫非正色,所以君子不用其做衣裳。随着年代推移,颜色的区分渐渐不再严格,“红”也成为各种红色的统称。 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尊崇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的人类依赖狩猎为生,猎物的血液是红色的,而人类一旦受到猎物袭击,也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红色与生命就产生了自然的关联。红色还是火的颜色,人类从“茹毛饮血”步入“火燔熟食”,火的出现也为陶器的生产发明提供了制作条件,火的使用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可以说,原始先民的红色崇拜是同血与火长期打交道的结果。战国末期的阴阳学家邹衍根据五行相生相克提出五德终始说,以五正色来表现朝代的更替:“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其中,周以火克商金,其色尚赤。《礼记·檀弓》有“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的记载。周朝以红色为正统,此后历朝亦以红色为尊。汉朝初年、唐朝、宋朝皆尚赤,明朝的红色崇拜更是发展到顶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红色尤为推重,“朱”是其姓氏,红色又为南方色,朱元璋恰好发迹于南方,故他认定红色为喜庆吉兆之色,规定服饰以红色为宜,并要求宫中内外皆以红色做装饰。 (二) 红色在汉语中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产生了众多象征意义。如前所说,在传统色彩观中,红色被认为是正统地位、帝王色彩和尊贵身份的象征。自然的颜色本无高低贵贱,人类的伦理观念赋予其特殊意义。儒家思想以正尊副贱,这一鲜明的等级观念反映到色彩上,就有正色与间色之分,正色贵,间色卑。《礼记·玉藻》孔颖达疏引皇氏云:“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又“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骝黄是也。”古人认为正色是自然之色,间色是在正色的基础上增添颜色而成。而在五正色中,中国的传统是尊黄、爱红,黄、红两色成为富贵的象征。 在民间,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红色一直是“中国年”的主色调,正所谓“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挂红桃木板、点红灯笼、放红鞭炮。传统婚礼更是以红为喜庆的颜色:新郎是一袭红袍,骑高头大马喜气洋洋;新娘更要身穿红秀禾、脚踏红绢鞋、头戴红盖头,还要用上红被面、红枕头、红喜字、红帷帐等装饰新房。此外,红色还可以驱恶辟邪,常用来指代神仙灵物,如“赤兔”为瑞兽,“赤鸟”“朱雁”为神鸟,“赤草”“朱草”“朱英”为瑞草。《红楼梦》第一回有“绛珠还泪”的故事,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灌溉绛珠草,使其脱胎换骨修得女儿身。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化缘,绛珠草追随他下世为人,用一世泪水来报答他灌溉之恩。绛珠草为仙草,赤霞宫为神瑛侍者居所,都与红色有关。 红色还象征着忠贞。我们常用“赤子”“赤心”“丹心”“红心”来形容忠诚之士。《孟子·离娄下》有语:“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之心”指如婴孩般纯净质朴的心灵,后多指报国之心。南宋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丹心”指代自己的爱国之心。在京剧脸谱中,红色表示忠贞、英勇、正义的人物性格,红色脸谱多为正面人物,如“三国戏”里的关云长、《满江红》中的岳飞等。今天,我们仍以“红心赤胆”“红心向阳”这些词,来表现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三) 到了近代,红色被赋予浓厚的政治色彩,富有“革命”的意义。红色已不仅仅是事物的颜色,且成为“革命”代名词。以红色象征“革命”主要受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影响,由于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为红色,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便都以红色与之关联。1917年,十月革命再次以红旗为帜,革命后又迅速创建工农红军,强化了红色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象征的文化政治意涵。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一部红色的历史,人们最初把革命比喻为“赤色”。十月革命最初被称为赤色革命,如李大钊振臂一呼:“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只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红色逐渐取代赤色的表述以象征革命。 中国的革命运动受苏联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也以红色为标识,称“红色政权”,工农武装称“红军”,革命根据地“苏区”也称为“红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徽设计也体现了红色的革命象征,首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天安门,也是通体绛红色,彰显了庄重、威严的国家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他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之所以要与时俱进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是因为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些红色精神主要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等等。红色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红色精神的形成和红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赋予红色新的文化内涵,此时的红色更象征着创新、奋斗、贡献、谨慎、求是、进取、自信等熠熠生辉的伟大品质。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8日 07:03:26     分类:其他作品
   48         3
[诗:七律] 重阳节咏
重 阳 节 咏□(中国)郑洪亮登高望远又重阳,气爽秋深遍野黄。天外雁排方阵过,村前谷满小园香。千山枫叶云霞绮,万壑松涛锦绣张。好似青年随节乐,浩歌一曲入苍茫。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7日 07:58:39     分类:诗
   28         4
[诗:七律] 重阳感怀
重 阳 感 怀 □(中国)郑洪亮秋高望断雁南翔,遍插茱萸菊正黄。野径寒侵枫染赤,闲庭露冷桂含香。登峰远眺思千里,把盏低吟忆故乡。莫道流年催岁老,初心未改鬓边霜。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7日 07:46:35     分类:诗
   24         2

1 2 3 4 5
  • 96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