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文化:文化长河中的诗意哲思与千年回响
作者:王全祥
我是王全祥,一个在凉州大地成长起来的诗人。这片土地对我而言,早已不是简单的故乡,它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是我诗歌创作的无尽源泉。当我踏上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开始深入研学凉州文化时,那些曾经只存在于记忆和诗句中的意象,逐渐变得鲜活而立体。
凉州,这座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古老城市,古称雍州、姑臧,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历史上多民族交融的核心地带。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马家窑、齐家、沙井等史前文化在这里孕育,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最初曙光。先秦时期,凉州属雍州属地,成为华夏文明与域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汉武帝时期,为反击匈奴,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将领西征,控制了河西走廊,并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从此,凉州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丝绸之路也因此得以形成。
“遥忆旧凉州,黄沙漫眼眸。叹往年、城破人愁。汉武挥师驱劲敌,丝绸路,始通流。”我的这首《南楼令》,便是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追忆。
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仿佛能看到当年汉军铁骑的金戈铁马,听到悠扬的驼铃声在大漠中回荡。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不仅改变了凉州的命运,也为中华文化的多元融合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开通,让凉州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而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等作物,以及佛教、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也传入中原,在凉州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凉州文化经历了多次繁荣与变迁。两汉时期,随着中原文化的不断输入,儒家思想在凉州逐渐传播开来,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而凉州却相对安定,吸引了大量中原士人的迁入。这些士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凉文化。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等五个政权先后在此建都,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凉州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漠孤城,千载烽烟,万里雪霜。望祁连横亘,冰川映日;石羊奔涌,浊浪淘光。烽火台残,胡杨影瘦,几处荒村枕旧隍。驼铃远,剩沙痕雁迹,暮色苍苍。”我的《沁园春》描绘了凉州这片土地的雄浑与沧桑。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凉州既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沿阵地,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舞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了凉州文化独特的魅力。五凉政权在文化上的成就尤为突出,他们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他们还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凉州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天梯山石窟便是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杰出代表,它的开凿,不仅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也见证了凉州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隋唐时期,凉州迎来了又一个繁荣时期。作为河西节度使的驻地,凉州成为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凉州的商业贸易十分发达,“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岑参的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凉州城的繁华景象。同时,凉州的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巅峰,西凉乐舞风靡全国,成为唐代宫廷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杜牧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凉州乐舞的独特魅力。西凉乐舞融合了中原音乐、西域音乐和当地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舞姿婀娜,充满了浓郁的异域风情。这种多元文化融合的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唐代的文化生活,也对后世的音乐舞蹈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音乐舞蹈,凉州在诗歌领域也有着辉煌的成就。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凉州作为边塞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诗作。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戍边将士的壮志豪情;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以简洁而雄浑的笔触,描绘出了凉州大漠的壮丽风光。这些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凉州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它们是凉州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在研学凉州文化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它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创新性。这种文化特质,不仅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融入了现代凉州人的生活。如今的凉州,依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文化遗迹,如雷台汉墓、文庙、罗什寺塔等,这些遗迹见证了凉州的辉煌历史,也成为了人们了解和传承凉州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凉州人民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例如,凉州的葡萄酒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凉州的葡萄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刘禹锡的这句诗虽然是对古代凉州葡萄酒的赞美,但如今的凉州葡萄酒,同样续写着这片土地的传奇。
“卅年重返家乡,见平野新畴接大荒。看铁牛耕月,渠分碧浪;温棚滴翠,苗吐清芳。沙退林生,葡藤绕架,琥珀琼浆溢酒坊。春风里,正秧歌动地,麦秀葱浪。”我的《沁园春》不仅是对凉州过去的回忆,更是对现在的赞美。如今的凉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政府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凉州文化。同时,凉州人民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着凉州文化的精神内涵,勤劳、勇敢、包容、创新的品质,成为了他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为一名凉州诗人,我深感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凉州文化的责任。在我的诗歌创作中,我始终以凉州为主题,用文字描绘这片土地的美丽与沧桑,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我希望通过我的诗歌,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凉州文化,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凉州文化,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记载着这片土地的兴衰荣辱;它是一首悠扬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多元文化融合的旋律;它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凉州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奋勇前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视和传承凉州文化,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我在诗中所写:“今日再重游,风光醉不休。看山川、翠影盈丘。产业兴来民富足,新貌展,韵长留 。”愿凉州的明天更加美好,愿凉州文化的光芒永远闪耀。
作于2025年7月15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