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胡友松,胡蝶之女,幼年孤苦,成年后与爱国将领李宗仁结为连理。她以坚韧守护李公至生命终点,守贞自誓,鬻画济贫,终老于台儿庄,用一生诠释了不离不弃的忠贞与担当。

胡蝶之女胡友松(1939-2008)

民国一代影后胡蝶

胡友松与李宗仁

1966年,胡友松嫁给李宗仁,成为他第三任妻子

1965年,李宗仁归来,周总理到机场迎接

毛主席接见李宗仁(右一)

晚年的胡友松喜欢绘画

胡蝶旧居在广东鹤山坡山村
胡友松传略
丘麦
胡友松者,粤东鹤山胡氏女也,本名若梅。生逢己卯(1939年),沪上名伶、民国影后胡蝶之女也。然名门之华彩,未暖稚子之心。幼失怙恃,慈母亦疏离难亲,茕茕孤影,常蜷灶角啜泣。六龄患疮疹(又称黄疱疹),乃寄养于沈氏文芝(大军阀张宗昌的姨太太)。沈性狠戾,鞭笞辄见血痕,饥寒交迫,若梅遂闭心扉如幽谷,惕惕然若惊禽。及总角之年,生母欲携归,沈竟悍拒,且尽吞其资财,幼女复坠冰窟。其孤苦无依之状,实堪悲悯!
后友松奋志向学,卒业于医庠(北京第三护士学校)。己亥岁(1959年),始为护者于京华结核、积水潭、复兴二院。然院署森严,同侪相轧,初恋无疾而终,其心郁结如磐石,日夜思觅方寸可安魂息肩之地。
时维乙巳(1965年),党国耆宿李公德邻(李宗仁,广西桂林人,爱国将领,抗战期间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取得台儿庄大捷),感于“爱国一家”之召,携夫人郭德洁自海外归。举国瞩目,以为盛事。孰料翌年丙午(1966年)春,其夫人遽然病殒。德邻公年逾古稀(时年75岁),顿失鹣鲽,虽膺国士之礼遇,而庭院深寂,形影相吊,暮景苍茫,闻者无不恻然。
公之幕宾程思远者,忧公孤寂,遂托友张成仁物色良伴。友松清姿婉约,乃得引见于西总布胡同李邸。德邻公一见倾心,直诉衷曲;友松亦仰其勋望,复感其诚。兼慕庭帏之暖,此念恰如久旱之望云霓。周公恩来闻而颔之,曰:“当以礼聘,勿称私记。”友松(时年27岁)乃许婚,丙午年(1966年)孟夏,结褵于京师。
初入李门,德邻公待之若掌珠。每夕亲为掩衾,深宵犹嗑瓜子盈掬以奉。琐碎殷勤,熨帖其平生未得之温情。然时局陡转,“文革”狂飙骤起,谤议汹汹如沸鼎。当风雨飘摇之际,友松守节弥坚,侍奉益谨,虽履薄冰而颜色无改。
戊申岁(1968年)季秋晦日,公忽染沉疴,医断为肠癰(直肠癌)。友松夙夜护持,衣不解带,药必亲尝,以纤弱之躯,尽托孤之诚。延至己酉年(1969年)元月晦日,德邻公薨,春秋七十有九。弥留执手,犹嘱清明代扫故园丘陇。公子幼邻,初疑其心,及见其侍疾之赤诚,泣曰:“彼实李氏家人,永为李氏之人也!”疑云尽散,真心乃昭。
公既殁,世情冷暖,再醮之议时闻。友松尽焚聘书,守贞自誓,甘守清贫,不受公帑之养。辛酉(1981年),中枢彰表德邻公抗日勋劳,友松闻之,潜然泪下,多年冰雪,至此稍融。癸丑(1973年),承周总理垂念,初入无线电元件九厂,后入第一历史档案馆掌档册。甲子(1984年),《李宗仁回忆录》刊行,其爬梳史料之功,深蕴卷帙。友松雅好丹青,退隐后尤勤于绘事,笔下兰竹清逸,颇得时誉。鬻画市廛,所得尽捐寒门学子,慈心若此。乙亥(1995年),皈依法门,入广济寺,持斋修心。戊寅(1998年),应鲁南台儿庄父老殷邀,卜居于李公史料馆之侧,守英魂于旧日疆场。戊子(2008年)初,竟亦罹肠癰之疾,自哂曰:“此真同病相怜矣!”是年仲冬(11月25日),溘然长逝于德州金山寺,享年六十有九。
丘麦曰:胡蝶孤女,命若飘蓬。既遇德邻,暂得栖枝。世人初见,或疑其攀附;风波骤至,乃见其贞松之节。不以盛衰易心,岂因荣辱移志?护遗文于乱世,鬻丹青济苍生,终老于忠魂之地。其半生守护,岂独伉俪之情?实乃以一身承转时代之重,于无声处,尽瘁鞠躬。至若其画境清远,犹似心迹孤标,遗泽长存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