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龙口霄南赋 [辞赋]

麦和幸     发布时间: 2025/4/19 6:21:52
阅读:84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霄南村位于鹤山市龙口镇,下辖8条自然村,面积约2.6平方公里,由霄乡和南安两条村合并而成,常住人口2000人左右。这里是鲜卑族后裔源氏的聚居之地,有着75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今经过村庄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霄南新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庄”。霄南源氏是鲜卑族后裔,起源于大兴安岭林海雪原,后经内蒙古大草原南迁至青海甘肃一带,于南北朝时代曾建立南凉王国。到了南宋建炎期间,与中原地区其他移民一样,源氏南下躲避战乱。其中,今鹤山源氏之祖沿着运河向东南方行走,途经河南商丘、江苏扬州、江西赣州等地,然后越过梅岭,落居广东南雄,并生活了一百多年。后来,源氏在源道贯(字宛忠,号潜夫,别号始宋,鹤山源氏太祖)的带领下,乘竹舟沿西江而南下,在鹤山沙坪上岸,最后定居于龙口霄南村。
关键字
北疆风烈,南岭云祥。溯鲜卑源氏,自兴安岭林涛雪浪,披七百年霜甲,循王道而南翔。北魏烽烟起,破羌将军投明主;太武赐姓时,源贺威名震朔方。


源贺雕像


龙口霄南赋


丘麦

北疆风烈,南岭云祥。溯鲜卑源氏,自兴安岭林涛雪浪,披七百年霜甲,循王道而南翔。北魏烽烟起,破羌将军投明主;太武赐姓时,源贺威名震朔方。西平北凉铁骑,南退刘宋锋芒,拥立文成靖乱,唯取战马明志彰。临终遗训十六言,化作族规万世长:“敦伦亲族诚为本,勉学劝职俭作纲。立品当如松竹劲,睦邻恰似蕙兰芳。”

霄南形胜,承南凉气象。护城河环玉带,烽火台眺云疆,迎龙闸镇水脉,东门园展霓裳。冰心书院藏经史,村史长廊述沧桑。十二宗祠星斗列,飞檐斗拱接穹苍。青砖黛瓦隐游牧豪情,石鼓门环守耕读典章。尤见“发源由北魏”楹联耀目,“华胄开东粤”匾额生光,更将祖训鎏金刻壁,日夜警醒儿郎。

若论饕餮,首推牛香。温氏庖丁传三代,琥珀蹄筋透月光,非遗技艺融烽火记忆,游牧风味化岭南膏粱。甘和茶韵尤为绝,采九曜精华淬药露,凝百年仁心济八方。昔者清热醒酒誉满南洋,今朝古法新承再续茶香。至若龙章布业惊寰宇,七省商衢通异邦。阴丹士林染云锦,晴雨绸缎御炎凉。最是慈善堂前施粥饭,同善医院救死伤,皆承祖训“戒奢靡”“务慈祥”。

祠堂星列,尽显沧桑。长方格局承周礼,三进天井纳阴阳。陶塑仙人乘鹤去,灰雕麒麟踏云翔。梁间八仙过沧海,壁上桃园义气长。尤记杏翘公义演筹善款,太平戏院聚同乡;更叹吉华翁悬壶施仁术,甘和茶香透南洋。黑漆门环犹记巨贾龙章建桥铺路,石狮无言曾见灵昌公捐资筑墙。

薪火相传,古礼新妆。中秋番塔焰冲斗,鲜卑篝火化农桑。主题教育启心智,源贺公园忆忠良。非遗工坊传薪火,牛街蓝图绘康庄。文旅宏图今铺展,古村新韵动四方。

壮哉霄南!北魂南塑,文武兼彰。将军剑气冲牛斗,医者仁心济八方。巨贾义行传四海,祖训清风沐万邦。看今朝文旅兴村承遗志,待明日鲜卑血脉续华章!


近年来,市镇投入1000多万元,挖掘霄南鲜卑建筑文化、中草药文化和教育文化,

整合源贺纪念公园、源吉林甘和茶生产基地、村史民俗文化馆、家训家风展览馆、

“冰心奖”儿童图书馆和400座古建筑等资源,通过举办牛肉美食节等系列活动,

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设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霄南村全貌


乐隐源公祠拥有“左建社学,经营美备,体制崇宏,华丽端庄,卓然大观”的祠堂风貌格局,

成为霄南村的标志性建筑物。


“北魏隋唐宋 朝朝武略文韬 功垂史册,南洋港澳粤代代慈商善贾 德报中华”“乐在洛阳 披坚执锐 只为安邦定家国,隐居霄乡 茹苦含辛 留得福地荫子孙”……祠堂中的长联,奋发进取、爱国报国,激励了一代代源氏后人。


龙口牛肉鲜嫩味浓,吃法也颇为讲究。以精心熬制的大骨清汤作汤底,用打边炉的方式,

可以最大程度保持牛肉的肉质鲜美,涮好的牛肉入口清香弹牙,鲜甜味在口腔里回旋。

图为温三爷牛世家网红店。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