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胡蝶(1908年3月23日-1989年4月23日),本名胡瑞华,祖籍广东鹤山坡山水寨村,出生于中国上海市,毕业于上海中华电影学校,中国内地女演员、导演、编剧,被誉为“中国的葛丽泰·嘉宝”。1924年,成为上海中华电影学校首届训练班学员。1925年,凭借主演的电影《战功》开始演艺生涯。1926年起,主演的《梁祝痛史》《白蛇传》《铁扇公主》等古装电影相继上映。1928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同年,主演的电影《火烧红莲寺》《白云塔》相继上映[1-2]。1931年,凭借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而轰动国内外。1933年,获得了“电影皇后”的称号;同年,主演的电影《狂流》上映。1934年起,主演的《姊妹花》《《绝代佳人》》《孔雀东南飞》等电影相继上映。1947年-1949年,主演的电影《某夫人》《锦绣天堂》相继上映。1953年,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檀岛佳人》上映。1959年,加入邵氏电影公司。1960年,凭借主演的电影《后门》获得第7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1966年,在拍摄完电影《明月几时圆》《塔里的女人》后,正式退出了影坛。1975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并改名为潘宝娟。1985年,获得第2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特别奖。1995年,被中国电影界选入中华影星126名名单。1989年4月23日,胡蝶在温哥华病逝。
关键字
银海沉浮四十秋,历劫尤存冰雪操。当其盛时,摩登女郎皆仿其卷发旗袍;当其厄时,弱质偏能拒枭雄之胁。台上演尽离合悲欢,幕后尝遍炎凉世态,终以八十一载写就人生传奇。嗟乎!乱世名伶,绝代风华,岂止皮囊之美耶?
胡蝶风采
民国一代影后胡蝶
胡蝶迷人风采
民国影后胡蝶传略
丘麦
胡蝶者,本名瑞华,粤之鹤山人也。光绪三十四年(1908)仲春诞于沪上提篮桥石库门,时值两宫晏驾,帝星西沉。襁褓间已逢鼎革(改号民国),其母尝言:“此女乃龙驭上宾之年所生。”虽戏谑之语,冥冥中似兆其非凡。
父少贡,京奉铁路总稽查,性诙谐如东方曼倩,携家辗转九衢。蝶自幼随父驰驱南北,习各处方言如鹦鹉学舌,尤善摹吴侬软语。八岁尝寓津门圣公学堂,白衫黑裙,规矩森严,然散学后辄购大肉包、糖炒栗,乘黄包车嬉游街市,俨然不知人间愁滋味。
时九岁,随父南下,在穗入培道学堂,与声乐家伍伯同窗。年十六,重回沪上。家道中落,偶见中华电影学校招生告示,恍见幼时所迷皮影幻作西洋影戏。应试时即兴作态,光影交错间竟得曾焕堂青眼,遂为首届门生。后得陈寿荫提携,初试银幕于《战功》,虽饰配角,然顾盼间已见风华,先后入“友联”“天一”公司,参演《夫妻之秘密》《梁祝痛史》《孟姜女》《孙行者大战金钱豹》《白蛇传》《刘关张大破黄巾》《西游记女儿国》《新茶花》《铁扇公主》等,始崭露头角。演《秋扇怨》,与粤人林雪怀因戏生情,然林郎心性浮躁,终成解约讼案,蝶八上公堂,沪上小报谓之“蝶雪惊变”,实乃民国首例明星婚约讼案。
转投明星公司后,得郑正秋亲授艺道,与阮玲玉联演《白云塔》,并称双璧。后出演《火烧红莲寺》《自由之花》《姊妹花》《渔光曲》等,名声雀起。尝赴柏林影展,为东方唯一代表,玉立红毯,艳惊欧陆。民国廿二年,陈蝶衣创《明星日报》,欲扬其名,见众人争论蝶与阮玲玉孰美,遂设“电影皇后选举大会”。蝶时已投身左翼电影,其主演之《狂流》,乃中国黑白影片之经典,亦其演艺生涯之丰碑。最终,蝶以二万余票力压陈玉梅、阮玲玉,荣膺“电影皇后”之号,名震天下。时人赞其“梨涡含春雪,眉黛染秋霜”。其夫潘郎竟以“胡蝶牌”为号,营暖壶之业,可见倾城之貌已成商贾图腾。
九一八祸起,因传当晚与不抵抗将军张少帅共舞,国民党元老马君武作诗讽其“商女不知亡国恨”,蝶遂登报辟谣:“蝶虽弱质,岂肯与失土者共舞!”时人方知其性烈。抗战军兴,拒为日寇演剧,举家遁港。途中三十九箱细软遭劫,内有柏林艺术节所得水晶杯,蝶泣血盟誓:“宁失千金,不折气节。”
然红颜多舛,传闻军统头目戴雨农慕其风华,假寻宝之名强占三载。癸未年(1943)幽居歌乐山时,蝶日书“忍”字百遍,以檀香灰和泪吞服。后戴笠坠机戴山,始脱樊笼。晚年易名潘宝娟,丙戌年(1946)与夫潘有声移居香港,己巳年(1989年)四月,骨灰同葬温哥华科士兰公墓,墓碑镌蝴蝶纹样,应其临终语:“蝴蝶终要飞走了。”
今鹤山坡山水寨村设有胡蝶故居,癸巳年(2013)修葺一新,建成三进院落之电影文化展馆,青砖黛瓦间嵌《歌女红牡丹》剧照墙绘,廊庑悬《战功》《狂流》《姊妹花》《后门》等电影剧照,辅以全息投影重现《火烧红莲寺》特技场景。游客摩肩接踵间,常见耄耋老者指认道:“此即当年胡蝶摹方言处!”更有学童执笔临摹墙上蝶形图腾,上书:“绝代名伶贯古今,翩翩彩蝶入梨林。无双白璧留台榭,一对旋涡摄魄心。故事争传秋扇怨,银屏接唱战功吟。明星风韵芳华在,富贵尊荣考玉簪。”将影史传奇化入丹青。
丘麦曰:银海沉浮四十秋,历劫尤存冰雪操。当其盛时,摩登女郎皆仿其卷发旗袍;当其厄时,弱质偏能拒枭雄之胁。台上演尽离合悲欢,幕后尝遍炎凉世态,终以八十一载写就人生传奇。嗟乎!蝶乱世名伶,纵横影坛,历经风雨,其艺愈精,其名愈彰,以一己之力扛起民国影坛之重担,实乃时代之缩影、后人之榜样,岂非天资智慧、皮相之美耶?
胡蝶亲笔签名的电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