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坝位于贺州市钟山县凤翔境内,于明朝万历十三年公元 1585 年立村,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光辉历史,是首批国家森林乡村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传统村落。这里民风淳厚,耕读传家,全村叔侄同心同德,笃行忠孝礼义,和谐共生。就在这三面环山的古村落里,却流淌着浓浓的红色基因,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回到1947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钟山县大队大队长莫若德和共产党员陈保民同志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当局破坏进步师生以及内战、独栽等罪行而遭桂林市反动当局的搜捕进而转移到当时贺县以及钟山县一带组织地下武装斗争。为更好的开展工作,莫若德需要建立秘密根据地,此时,他想到他上高小时同样思想进步的同古坝杨德清、杨承华、杨植庭、杨意清等同学及好友,加上同古坝地处贺县和钟山县的交界处,三面环山,西面地势开阔,最重要的是同古坝村庄面积大且纵横交错,如迷宫一般,且大家讲的语言一样,非常适合作为展开地下工作的秘密根据地。为了保密起见,在取得家人的支持后,杨德清干脆让莫若德大队长住进自己家,并由几人轮流照顾其饮食起居,四人对外严格保密,让莫若德安心工作。从此,莫若德队长以同古坝为核心根据地,白天或在村庄的灰塘、炮楼或到到附近的关圣庙以及石岩庙、霸冲庙等组织和召开会议,或到周边乡和村寨如刘家、唐福冲、凤凰村等多地活动组织进步青年参加革命,或去筹枪筹款等等,晚上又回到同古坝杨德清家挑灯工作、休息,就这样,有声有色的展开了革命工作。
至1948年8月,贺县里松发生事变,亲密战友陈保民被害,莫若德亦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广西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通缉。反动派到处派兵搜查,同古坝地处两县交界又位置偏僻,自然成重点搜查对象之一,莫若德队长的住处也曾多次被搜到,危机重重,不过杨德清、杨承华、杨植庭和杨意清等好友早已商定,冒死都要护莫若德大队长周全,每每巧妙的利用有利地形和反动派斗智斗勇,化险为夷,确保了莫若德队长不被暴露。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莫若德队长毫不惧怕,表现出大无畏之精神,继续投身革命。
1949年春,出于对革命斗争形势需要,莫若德队长服从组织安排从同古坝村转移到公安的界牌村继续发动贫苦农民参加革命。11月20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119师整装开进县城,钟山解放,24日,莫若德队长率领游击大队开进县城,接管国民党钟山县政府。之后,为维护和稳定社会治安,莫若德队长多次带领部队前往剿匪,1950年8月中旬在出击挂壁山土匪过程中,不幸被飞弹击中,于23日晚经抢救治疗无效后牺牲,年仅22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了年青的宝贵生命。
莫若德队长不幸的消息传回同古坝,村民无不不感到伤心和万分悲痛。英雄长辞,英魂永在!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红色的种子已然种下,在莫若德队长热情的革命精神影响下,同古坝的杨斗清、甘运祖、杨秀早以及凤凰村的周科才等本地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已经成长起来,继承和发扬莫若德队长拳拳的爱国意志和铮铮的家国情怀!杨秀意、杨扩清、杨秀湾、甘传迎、杨秀匡等有志村民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参加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至自卫反击战,杨秀匡等人更是二次带兵上战场,谱写出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歌!
莫若德队长在同古坝的三年中,不但孕育了村庄的红色革命土壤,更诠释了一段浓厚的军民鱼水情。莫若德队长激扬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早已植入同古坝人的心里,时刻激励着村民保家卫国,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家国情怀。如今,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早已换了人间,悠悠岁月几十载,艰苦奋斗数代人,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同古坝于2020年3月已经全面脱贫,村庄中一栋栋漂亮的楼房、优美的村容村貌无不衬托着今天的美好生活。在往后的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同古坝人必将保持初心,弘扬红色传统,筑牢信仰之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告慰先烈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