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居夜起
暮秋夜半露沾身,寒榭池中月一轮。
万籁无声风骤起,惊看簌簌竹精神。
以下是文心一言的解读:
首句“暮秋夜半露沾身”,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季节——暮秋的夜晚,以及诗人的状态——夜半时分,露水已重,以至于沾湿了衣裳。这不仅展现了秋夜的清冷,也透露出诗人独自夜起的孤寂与清寒之感。
次句“寒榭池中月一轮”,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静谧与清冷。寒榭,即清冷的亭台,池中倒映着一轮明月,月光与水波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邃的意境。这轮明月,既是自然之美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照,寄托了诗人对高洁、纯净境界的向往。
第三句“万籁无声风骤起”,笔锋一转,由静转动。在万籁俱寂的秋夜,突然一阵风骤然而起,打破了原有的宁静。这阵风,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它可能代表着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或是某种突如其来的情感波动。
末句“惊看簌簌竹精神”,则是诗人对风中竹子的深情凝视与高度赞美。在风的吹拂下,竹子发出簌簌的声响,展现出其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崇尚的。它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
综上所述,《山居夜起》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山居的静谧与清冷、风的骤起与竹子的精神风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