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宇宙观之一 [诗:七绝]

张德松     发布时间: 2025/8/8 10:10:02
阅读:38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后,杨振宁曾在美国纽约举行了缅怀毛泽东的追悼大会,他在大会上的讲话题目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开篇就振聋发聩,“你觉得这世上真有“通才”吗?有,毛主席就是,而且是站在思想之巅的那种。” 这个故事还得从1973年的中南海书房里说起。杨振宁跟毛主席聊起物理界的“虚子”,说这东西“从无中来,到无中去”,连他自己都觉得玄乎。毛主席听完沉思片刻:“这个'无'不是真的无,是我们还没弄懂的物质,它来去一定有过程。” 一句话点醒物理学家,用哲学照进科学,原来能这么透彻。 早在1964年,毛主席就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物质是无限可分的。那时候科学家还在争论基本粒子能不能再分,他已经用两千年前的智慧看透了微观世界的本质。 当然,杨振宁作为一位科学家,还不仅仅因为这个,还因为毛主席的世界观、革命观已通达宇宙。你看他写“骄杨”的《蝶恋花》,把革命深情写成千古绝唱;你看他的《送瘟神》,“春风杨柳万千条”里藏着让六亿人摆脱疾苦的决心。他懂农民的苦,所以能领着头闹革命。懂人民群众的力量,所以说出“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正因为如此,杨振宁在纽约追悼会上说他是“人类历史上的巨人”。
关键字
宇宙观

虚涵万象孰知源,粒子微茫见浩端。

矛盾洪炉熔亘古,春风可越万重峦。


注释:平水韵押寒韵。孤雁出群格。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