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高山行》原文如下:
山高云自横,溪石化琴声。
雨过苔光润,风来松臂迎。
注:平水韵押庚韵。
张德松这首绝句虽仅二十字,却展现出深厚的古典山水诗造诣。我们不妨从三个维度细品其妙处:
一、空间建构的纵深感
诗人以“高-横-化-润-迎”五字完成立体空间建构:
· “高”确立山体主轴线
· “横”展现云带水平延展
· “化”实现从视觉到听觉的维度转换
· “润”聚焦地表微观世界
· “迎”形成动态交互场域
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空间叙事,暗合中国山水画“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法则。
二、通感运用的精微处
“溪石化琴声”堪称诗眼:
1. 物理层面:水石相激的天然音响
2. 美学层面:“化”字完成物质向精神的升华
3. 哲学层面:暗含庄子“天籁”观,将自然现象提升至宇宙元音
此句与王维“泉声咽危石”异曲同工,却更显空灵意境。
三、拟人笔法的生命力
“松臂迎”三字更值得玩味:
· 形态契合:松枝横展如臂
· 动态传神:“迎”字既写松姿摇曳,更暗喻山灵对登临者的眷顾
· 文化基因:延续李白“相看两不厌”的物我交融传统
此处的拟人已超越修辞技巧,成为天人感应的诗意呈现。
此诗在平水韵的框架内,以庚韵清越之声应和山水清音,展现出现代创作者对古典诗学的精准把握。其价值不仅在于技巧纯熟,更在于延续了中华山水诗“可观、可游、可居”的审美传统,在钢筋水泥的都市时代,为读者开辟一方精神栖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