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冬雨霁后》诗评 [点评]

张德松     发布时间: 2025/11/18 7:02:57
阅读:23次      分享到

关键字
诗评

张德松这首《冬雨霁后》原文如下:谁遣冬霖化琼琯,千峰素甲列云衢。

光浮银海乾坤净,风动瑶玙满太虚。

注:中华通韵押迂韵。

这首以冬日雨霁为背景的七绝,通过凝练的意象和清丽的笔触,展现了冰雪初霁的澄明之境。以下从意象营造、空间结构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展开赏析:


一、意象择取与寒净之美的塑造

诗中“琼琯”“素甲”“银海”“瑶玙”等意象群均以玉质为核心。

“琼琯”喻雨霁后冰棱垂挂如玉管,“素甲”拟千峰覆雪若银铠,既强化了视觉的晶莹感,又暗合传统文人“以玉比德”的审美取向。

后联“银海”“瑶玙”进一步将天地空间玉石化,乾坤一洗的澄澈与太虚之间的玲珑相呼应,构建出冰魄凝光、琼瑶满界的超现实意境。


二、空间维度的层叠展开

作品采用由近及远、自下而上的空间叙事:首句以听觉联想(化琼琯)切入微观近景,次句“千峰”拓展至中景纵深感。

“云衢”二字将视线引向高空;后联“乾坤”与“太虚”更作寰宇尺度的宏观铺陈,形成微观—中观—宏观的垂直空间序列。这种递进式构图使尺幅之间具洪荒气象,与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框景美学异曲同工。


三、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谁遣”的设问起笔,赋予自然现象以哲思色彩,与李贺“羲和敲日玻璃声”的陌生化处理同调。

尾句“风动瑶玙”尤见匠心:冰雪叩击的具象声响,被升华为玉振太虚的宇宙元音,实现从物质性到精神性的审美飞跃。通篇在实景描写中注入虚灵气质,恰如王船山所言“景生情,情生景”,达成物我交融的化境。


小结:此诗在承继古典雪景诗冷艳气质的同时,通过玉意象的系统建构与空间维度的巧妙调度,创造出冰清玉洁的审美宇宙。整体不失为冬景绝句的雅正之作。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