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村鹅问客》诗评 [点评]

张德松     发布时间: 2025/11/19 1:29:50
阅读:13次      分享到

关键字
诗评

张德松的《村鹅问客》原文如下:

村径群鹅引颈鸣,秋风摇叶远山迎。

歪头听客多寻问,不识乡音第几声。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以乡间偶遇为题材,通过白描手法展现田园谐趣。笔者将从意象组合、语言特色、情感内核三个维度解析其艺术魅力。


一、意象组合的时空交响

诗中“村径群鹅”“秋风摇叶”“远山”构成三重空间维度:鹅群喧闹于小径,落叶翩跹在中景,山脉静默于远方,形成由近及远的视觉纵深。而“秋风”意象巧妙引入时间维度,既呼应“摇叶”的动态,又暗合“客路”的漂泊感。这种时空交织的构图,使二十八字间既有工笔细描的生动,又具写意山水的空灵。


二、方言入诗的通感妙用

“歪头听客多寻问”堪称诗眼,以拟人化手法将鹅群好奇姿态刻画入微。更妙在“不识乡音第几声”——诗人不直言乡音难懂,而以鹅的困惑反衬游子口音变迁。这种通感表达既保留“鹅问客”的童趣,又暗藏“客惊心”的震颤。当乡音已成他乡调,连村鹅都需辨认时,那种物是人非的苍凉便穿透纸背。


三、隐逸外壳下的羁旅内核

表面看是闲适的田园小品,细读却发现双重隐喻:秋风不仅是自然节气,更是催人漂泊的时代季风;鹅鸣不仅是禽声,更是故乡对游子的质询。诗人用“平水韵押庚韵”的古典形式,包裹的却是现代人的身份焦虑。那群伸颈谛听的村鹅,何尝不是故乡凝望游子的眼睛?在“识”与“不识”之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故乡认证。


此诗可贵处在于:既承续王维《山中》的隐逸遗风,又注入费翔《故乡的云》般的当代乡愁。当群鹅歪头辨识乡音时,传统与现代在诗意中达成和解,这或许正是旧体诗在当下的生机所在。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