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2018年《石门歌》 获教育部和中华诗词学会“全国通韵诗词大赛”一等奖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将经山底隧道穿过秦岭,补给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是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石 门 歌
君不见巍巍秦岭昆仑来,一路奔涌出尘埃。向东横亘去千里,分庭南北连河淮。叠嶂层峦鸟不越,群峰六月正积雪。五津①风烟无消息,秦地空与巴蜀望明月。明月始知有千古,才见太白鸟道通商贾。商贾不绝路不绝,商路不绝岁月苦。穿天越险路涩艰,更兼战火刀兵繁。褒谷云烟斜谷雨,秋风不过五丈原。幸有司隶杨孟文,体察民意开石门。为官能知百姓苦,百姓甘当开路人。为官为民豪气生,敢将褒斜古道大开通。铁锤打,烈火烧,刀斧錾罢冷水浇。惊雷滚过岩花绽,排电闪开云路高。烟霞浴火巉崖瘦,山月经霜尘翳消。指点森森绝壁处,石崩天裂出青霄。石门一开万民安,开出一片米粮川。表记功德《石门颂》②,东汉永平有遗篇。摩崖勒石存百代,精神彪炳绝世不可攀。一梦越过千年风,再叩石门到汉中。褒谷遗迹无存照,唯见平湖水色满山松③。默默立无语,卿卿褒河鲤。跃起水生辉,解我西来意:君不见西来秦岭岭复岭,岭岭石门孔连孔。石门岭岭桥相连,车流如电风驰骋。君不闻秦岭山底开石门,亘古无双当代人。水分南北成故事,汉渭握手④惊鬼神。且待汉水北去日,逐梦追寻黄河魂。逆流扑进黄河浪,日照金鳞跃龙门。浴天火⑤,飞彩虹。泱泱华夏成就一代中华龙。
2018年《石门歌》 获教育部和中华诗词学会“全国通韵诗词大赛”一等奖
注释:
①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代指蜀地。
②《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刻于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北褒斜谷石门崖壁,歌颂了东汉永平年间,司隶校尉杨孟文力主开凿石门重修褒斜古道的功德。工程采用“火焚水激”的物理方法,开凿出一条长15米,高宽约4米的穿山隧道,称为石门。凿开了世界上依靠人工开凿隧道的先河,也凿出了世界交通史上第一座人车并行的通车隧道。
③古石门遗址已于70年代修褒河水库时被淹没于水下。
④汉渭握手即“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将经山底隧道穿过秦岭,补给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是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⑤清李元《蠕范·物体》:“有鲤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