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从“网红书记”到“发展工程师”: 流量经济时代的治理创新启示 [文章]

叶兴泰     发布时间: 2025/7/2 15:17:12
阅读:27次      分享到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如何善用流量经济为地方发展赋能,成为检验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新课题。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以“荣昌老高”的鲜明形象,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民生为本”的发展新路,其成功实践不仅让荣昌卤鹅等特色产业借势出圈,更展现了新时代领导干部善用新媒体、驾驭新经济的治理智慧。

  高洪波的走红始于一次颇具深意的“自费饭局”。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背景下,他主动晒出1100元的用餐账单,直言“公务员消费就是民生帮扶”,巧妙化解了纪律约束与促进消费之间的张力。这种“阳光消费”的理念创新,为干部参与经济活动提供了新思路。更可贵的是,他开通“荣昌老高”个人账号,通过分享日常工作、直播问政等方式,打破了政府工作的神秘感,用真实性赢得公信力,用互动性提升亲和力,重塑了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公众形象。

  流量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但如何将稍纵即逝的网络热度转化为持久的发展动能?高洪波团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今年五一期间,“荣昌卤鹅”借网红“卤鹅哥”的流量东风,创下销售29万只、零售额20亿元的佳绩。但这仅是表象,更深层的成功在于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产业转化机制:从成立专班对接网红资源,到建立发现-培育-赋能的网红经济生态链;从设立专项引导基金,到打造从养殖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从培养3500多名持证卤鹅师,到带动7000多人就业。这套“三级转化”机制确保了流量红利能够持续释放,实现了从“爆红”到“长红‘的质变。

  在流量经济的喧嚣中,高洪波始终保持清醒的民生导向。他提出的“万人百元”消费乘数模型,将宏观政策具象化为微观福祉:1万人每周消费100元,一个月就是400万元,这些钱直接流向了街头巷尾的小摊贩。在卤鹅产业发展中,他特别注重“授人以渔”,不仅建立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还开发“一部手机学手艺”培训平台,让普通百姓不仅能“蹭热度”,更能“借东风”。这种既“输血”又“造血”的发展思路,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高洪波现象给我们三点深刻启示:首先,领导干部要具备媒介素养,善用新媒体传播规律提升治理效能;其次,要培养经济思维,能够敏锐把握市场机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最重要的是,要永葆民生情怀,始终把群众获得感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在数字经济大潮中,我们需要更多这样既懂网络传播又深谙地方治理的“发展工程师”。

  当流量退潮,真正留下的不应是昙花一现的热搜话题,而是扎扎实实的产业基础和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高洪波的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让关注度变为获得感,才能书写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发展答卷。这或许就是“网红书记”现象带给新时代治理者的最深启示。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