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所言昆仑宫是神秘的、虚幻的,而《穆天子传》所载昆仑宫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关山古称昆仑山、关隥和小陇山。它从宁夏固原,经甘肃的平凉、天水,到陕西宝鸡,全长100公里。《山海经》称关山之巅的六盘山为女床山、米缸山为高山、桃木山为龙首山、五台山为吴山,此即太古四岳。《尚书孔传●周官》曰:“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据《穆天子传》记载,穆天子曾先后两次考制于四岳,其所到之山、所到之水、所到之国历历在目,其所到昆仑宫更是清晰可见。但不论古人还是今人,其释文却不仅只字未提,而且还移到别的地方去了,这就无形中为昆仑宫增添了神秘色彩。
昆仑宫在昆仑山。但穆天子所到的是古昆仑山,而不是今昆仑山。古昆仑山只有一个,它是原生的,这就是当今关山。而今昆仑山则不少,如祁连山、天山、巴颜喀拉山等,均为次生的,是秦汉时因关山少数民族迁徙而移置的。这从穆天子两次考制于四岳的路线可窥其端倪。
从穆王十二年(前965)九月到十三年(前964)十月,穆天子第一次考制于四岳。大致路线是,从西周都地镐京(今西安)出发,渡过漳水(今陕西凤翔雍水河)。有吴国(在今甘肃华亭五台山之东)首领在磐石上大宴穆天子。随后,穆天子马不停蹄,直奔钘山(今甘肃华亭五台山)脚下。又穿过麻庵河谷,行进在虖沱水(今汭河)北岸。又登上鸡头山(在今宁夏泾源)。在当水(今汭河)北岸,有芮国之君大宴穆天子。又向北到达焉居(在今甘肃崆峒胭脂河)、禺知(在今宁夏泾源颉河)之坪。接着,又由北到南,到达䣙国(在今甘肃华亭仙峪谷),住在漆泽(弦蒲薮)。又登上阳纡山(在仙峪谷之西)。又大宴诸侯于燕然山(胭脂河之西)下。然后,穆天子登上舂山(今甘肃庄浪桃木山),到达昆仑宫。
从穆王十七年(960)六月到八月,穆天子第二次考制于四岳。大致路线是,先到达赤水(今南汭河),封䣙人膜昼于其水北岸。又登上吴岳(今甘肃华亭五台山),考察了虞国人的聚居区。又到达其山脚下的寿余国,在甄鸟山(在今甘肃华亭麻庵河之西)住宿。又登上昆仑之丘,参观了黄帝宫(在今甘肃清水轩辕谷)。又到达珠泽(由麻庵河积聚而成),封珠泽国之君陆吾为黄帝宫长官。随后,穆天子再次登上舂山。
舂山为昆仑宫所在地。《穆天子传》曰:“河宗致命于皇天子。河伯号之,帝曰:‘穆满!女当永致用时事。’南向再拜。”河伯,姓冯,名伯夭,为河神冯夷之后,时为䣙国之君、昆仑宫长官。帝,指天帝。《诅楚文》称之为“皇天上帝”。三皇五帝中,伏羲是唯一“继天而王”者,被誉为“上上圣人”。《甘肃通史》曰:“金文中的‘上帝’,指在天之先王。”故而这里所指当为天帝伏羲。原文意为河宗伯夭向穆天子传达天帝伏羲的旨意。他拖长音调高声呼唤,代表天帝伏羲说道:“穆满!你当永远关注时事。”穆天子面向南方拜了再拜。
《穆天子传》曰:“河宗又号之,帝曰:‘穆满!示女舂山之宝,诏女昆仑宫舍四,平泉七十,乃至于昆仑之丘,以观舂山之宝,赐语晦。’天子受命,南向再拜。”昆仑之丘,指关山之巅。桃木山,《山海经》称之为龙首山,《穆天子传》称之为舂山、蠲山、襄山、雷首,《淮南子》称之为薄落山、峣山,《汉书》称之为幵头山,《平凉府志》称之为湫头山。这里有“千百泉湫”,为“泾汭之源”所在地。其山西麓有朝那湫,《山海经》称之为雷泽①,《穆天子传》称之为悬圃,《列子》称之为华胥国,《拾遗记》称之为华胥洲,《诅楚文》称之为厥湫,《史记》称之为湫渊。这里为太古华胥国、西周犬戎国、东周朝那国都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华胥、伏羲、女娲的诞生地②,为先秦王朝祭祀“皇天上帝”伏羲的地方③,为汉王朝祭川的地方④。原文意为河宗伯夭又拖长音调高声呼唤,代表天帝伏羲说道:“穆满!给你看舂山上的珍宝,告诉你昆仑山上有宫室四处,平泉七十处,等到了昆仑山之巅,可以观赏到舂山的珍宝,并赐给你宝物。”穆天子接受了天帝伏羲的旨意,面向南方拜了再拜。
《穆天子传》曰:“乃披阅时典,周观天子之宝器。曰天子之宝:玉果、璿珠、烛银、黄金之膏。天子之宝万金,诸侯之宝百金,士之宝五十金,鹿人之宝十金。天子之弓射人步,剑牛马犀,每件宝器千金。天子之马走千里,胜人猛兽。天子之狗走百里,执虎豹。”原文意为穆天子翻阅伯夭呈献的图书典册,遍览历代天子的珍宝器物。图册记载历代天子的珍宝有:玉果、璿珠、烛银、黄金之膏。天子的宝物价值万金,诸侯的宝物价值千金,大夫的宝物价值百金,士人的宝物价值五十金,庶人的宝物价值十金。天子有良弓百步之射如同在一步之内,有剑可斩牛、马、犀等大兽,每件宝物都价值千金。天子之马能奔跑千里,胜过猛兽。天子之狗能奔跑百里,可以捕捉虎豹。
《穆天子传》曰:“伯夭曰:‘征鸟使翼,乌鸢、鶤鸡飞八百里。名兽使足,狻猊走千里,野马走五百里,邛邛距虚走百里,麋鹿走二十里’。”原文意为伯夭说道:“飞鸟挥动翅膀,乌鸦、鶤鸡能飞八百里。名兽使用脚力,狻猊能奔跑千里,野马能奔跑五百里,邛邛距虚能奔跑百里,麋鹿能奔跑二十里。”
穆王十七年(前960)六月十九日,穆天子再次登上桃木山。《穆天子传》曰:“季夏丁卯,天子北升于舂山之上,以望四野。曰:‘舂山,是唯天下之高山也!’”桃木山,海拔2857米,在陇东黄土高原并不鲜见。而穆天子却为什么说它是“天下第一山”呢?甲骨文曰:“龙来氐羌。”据《甘肃通志》记载,伏羲部落的后裔为羌族,女娲部落的后裔为氐族。氐羌民族进入中原者,到夏代演变为华夏民族,到汉代演变为汉族。而进入边远地区者,则演变为众多的少数民族。《易》曰:“同人于门。”古称帝王是龙的传人,今称每一位华夏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其龙便指龙首山。而今当地政府已在这里建起了华胥广场,竖起了华胥、伏羲、女娲的雕像。一年四季来这里寻根问祖的华夏儿女络绎不绝。穆天子之所以称其山为“天下第一山”,当缘于此。
《穆天子传》曰:穆天子说“舂山之泽,清水出泉,温和无风,飞鸟百兽之所饮食,先王之所谓悬圃。”朝那湫有前后两个,前湫形如臥蚕,水面30余亩;后湫状似弯月,水面20余亩。其内如峡谷,狰狞可怖,深不可测。因其在岩石间、在地脉中与“泾汭之源”相通,故而数千年、数万年、上亿年以来“不涸不溢”。更奇怪的是,1958年当地村民曾引水灌溉,但渠挖几许水降几许其水就是不流,而当把所挖之渠填平以后其水却又徐徐回升。这一现象在当地传得神乎其神,却又无人能解。而穆天子为什么说这里“温和无风”呢?《淮南子》之所以称桃木山为薄落山,《汉书》之所以称桃木山为幵头山,这与其山体滑坡有关。而朝那湫所在地正是其山体滑坡处,有三边隆起,故而“温和无风”。而先王伏羲之悬圃呢?因高悬于桃木山而得名。
《穆天子传》曰:“曰‘舂山,百兽之所聚也,飞鸟之所栖也。’爰有猛兽,食虎豹,如麋而载骨,盘角,始如麕,小头大鼻。爰有赤豹、白虎、熊罴、豺狼、野马、山羊、野豕。爰有白鶽、青雕,执犬羊,食豕鹿。”这是穆天子当年所看到的一幕。而三千年后的今天呢?桃木山,主峰在甘肃庄浪郑河乡上寨村。其东北麓归宁夏泾源管辖,东南麓归甘肃华亭管辖。这里叠嶂乍起,森林密布,至今仍然散发着一种原始的野逸气息。仍然有金钱豹、梅花鹿、马鹿、獐子、羚羊、青羊、豪猪、豺狼等野兽,有红腹锦鸡、黄腹角雉、黑鹰、乌鸦、猫头鹰等飞禽。
于此,昆仑宫焉然再现于我们面前。而古今之人却为什么要将其神秘化呢?原来,这是时空的错位,着眼点的错位。西周都地明明在镐京,而有人却偏偏将其移到了洛邑;穆天子所到的明明是古昆仑山,而有人却偏偏将其说成了今昆仑山;西周西部疆域明明止于崦嵫山,而有人却偏偏将其扩展到了西域;穆天子北巡明明是在安抚众多的方国,而有人却偏偏将其说成了游山玩水……如此以来,不神秘才怪呢!
(原载《百灵鸟》2025年、总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