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期武
的个人主页
首页
个人作品
诗书画苑
收藏推荐
诗坛互动
留言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
首页
>>
作品详情
重阳赋
[散文]
冯期武 发布时间: 2025/10/29 9:01:33
阅读:31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关键字
重阳赋
文
/
冯期武
岁在乙巳,序属三秋。金风飒沓,玉露凝眸。天高而云淡,气爽而清幽。东篱菊绽,疑碎金之铺地;西岭枫燃,若赤霞之盈丘。携壶觞以登高,临绝顶而长讴。感四时之更替,念天地之悠悠。
观夫重阳肇始,源远流长。桓景悬茱萸以辟邪,长房授术法而禳殃。自汉宫传佩萸之俗,于唐苑兴尝糕之章。陶令采菊,对
南山
而独酌;孟嘉落帽,效龙山之疏狂。摩诘登高,遥忆山东兄弟;牧之载酒,畅咏江上云樯。古人之风流,尽付与长空雁字,遍野霜黄。
若夫九之为数,阳极之象。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取其长久之吉兆,寓之安康之祈望。于是携眷登高,效先人之遗风;奉亲敬老,承百代之纲常。垂髫逐欢,纸鸢直上重霄;耄耋颜开,菊酒频添寿康。滨河之畔,翁媪执手而观舞;广场之中,稚子承欢以伴簧。更有社团雅集,吹拉弹唱,歌盛世之昌隆;学堂授业,传孝育德,塑人伦之典章。此非独秋节之乐,实乃文明之芳芳。
至若重阳佳景,秋色斑斓。谷黄稻熟,瓜果满园。无盛夏之暑气,缺严冬之寒烟。木兰坠露,可品可酌;金菊落英,堪咏堪欢。嗅红花谢蕊之余香,听绿叶恋枝之缠绵。感岁月之流转,叙
人生
之暖寒。而或细雨染城,草木犹自欣荣;雁阵南回,声断衡阳之川。一叶知秋,见叠翠之流金;层林尽染,叹丹枫之迎寒。此皆造化之馈赠,亦乃节令之华笺。
嗟乎!重阳之意,岂独在景?更在情思之绵萦。游子天涯,望断故乡之云树;慈母灯下,缝尽离愁之衣襟。
“腹思手足,胸盼亲朋”,根植于悲欢离合,缘注于圆缺阴晴。萧瑟秋风吹叶落,凄凉花影败枝横。然则“敬老崇文,既承古训;扶贫助孱,更谱新章”。使佳节百无禁忌,令传统顺理成章。昔时王勃作序于滕王阁,句句骈俪;今朝吾辈赋文于重九日,字字衷肠。
今者临高举目,感天地之无穷;抚景骋怀,悟盈虚之有数。效渊明之淡泊,长拥深情;追摩诘之赤诚,永珍厚谊。既享物理之欢愉,复得性灵之澄净。乃作颂曰:
重九佳节日,乾坤清气扬。登高舒远目,采菊沐秋光。
敬老民风厚,尊贤国运昌。千年奏锦弦,盛世谱华章。
夫九九重阳,音谐
“久久”,寓地久天长。愿天下老者,如苍松之挺拔,似晚菊之昂扬,无疾无忧,福寿绵长;愿世间儿女,怀反哺之诚心,行敬老之实事,承传统之脉,续美德之芳。则四海皆安,惠风和畅;天下大同,日月重光!
跋:此赋以骈体为骨,融骚赋之抒情,参文赋之理趣。用韵参照《词林正韵》,平仄相间,随文转韵。句式兼采壮、紧、长、隔,以求铿锵错落之致。典故多取重阳本源,化用而不泥古。时值盛世重阳,谨以拙笔,敬呈千年节俗之瑰丽,歌咏中华孝道之绵长!
注:赋中化用下列典故:
1,
桓景避灾(《续齐谐记》)
2,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3,
孟嘉“落帽”于龙山(《晋书》)
4,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6,
骈句技法参考《滕王阁序》句式
2025,10,29于宜春靖安县城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
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