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峰冯氏宗祠的建造材料
都昌南峰冯氏宗祠(仟四公祠)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其建造材料主要遵循徽派传统,以砖、木、石为主。这些材料不仅构成了宗祠的骨架,也通过精湛的雕刻工艺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要建筑材料与用途
徽派建筑素有"无宅不雕花"的美誉,南峰冯氏宗祠的"三雕"艺术更是其精华所在:
砖材:主要用于墙体砌筑。宗祠的墙体基本使用(大)小青砖砌至马头墙(封火墙),起到了防火和防风的作用。砖雕则可能广泛应用于门罩、窗楣、照壁等处,雕刻内容多为寓意吉祥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博古图案。
木材:是宗祠梁架结构的主要材料。徽派建筑的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民间俗称为“冬瓜梁”。宗祠内部的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古朴典雅。木雕在宗祠的装饰中占据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月梁、平盘斗、屏门隔扇、窗扇、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部位,内容涵盖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博古图案,手法包括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
石材:主要用于宗祠的基础、台阶、柱础、栏杆以及一些装饰性构件。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会采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石雕常见于祠堂的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等处,题材多象征吉祥的龙凤、仙鹤、麒麟、祥云、博古等,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
材料背后的文化寓意
这些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水归堂”的寓意:宗祠通过天井组织排水,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寓意“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
自然纹理的运用:在墙角、天井、栏杆等处,常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体现了徽派建筑追求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理念。
三雕艺术的教化功能:砖、木、石雕的题材多为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吉祥图案等,不仅是为了装饰美观,更承载着劝学、劝善、传承忠孝节义等教化功能。
现代修缮与材料思考
随着时间流逝,像南峰冯氏宗祠这样的古建筑,其原有建筑材料难免会老化损坏。在现代的修缮保护工程中,替换材料的选择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尽可能采用与原有材料材质、规格、工艺相近的材料进行替换,以保持建筑的历史风貌和真实性。例如,修复砖墙应使用传统工艺烧制的小青砖,修复木构件应选择相同或相近的木材种类和加工方式。
新材料的谨慎应用: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增强结构的稳定性或满足新的功能需求,可能会谨慎地使用一些现代加固材料或技术,但这些应用通常以不破坏古建筑原有风貌为前提。
总的来说,都昌南峰冯氏宗祠的一砖一木一石,不仅构筑了其宏伟的躯体,更凝结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家族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徽州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