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郭沫若赋 [辞赋]

王振和     发布时间: 2025/10/30 20:33:08
阅读:4次      分享到


    夫大江东去,必有惊涛拍岸之雄;星汉西流,岂无贯月凌霄之曜?若论巴蜀毓秀,沫水涵灵。则有郭公沫若者,诚二十世纪之彗星也。其才如瀚海涵珠,其志似昆冈过风。虽已经世殊时异,犹可闻金石之声。
     初现文光于锦官城。少年击水三千里,负笈东瀛习岐黄。忽闻五四风雷动,遂抛手术刀,执如椽笔,作《女神》喷薄而出。咏凤凰之涅槃,唤时代之更生;歌女神之缔造,破旧诗之藩篱。时人惊为谪仙,谓“现代第一抒情诗人”,实开新诗之气象。
    继而投身革命洪流。北伐执戟,夜撰檄文以讨逆;流亡十载,考甲骨而溯殷商。著《卜辞通纂》《两周金文》,解千年文字之谜;《青铜时代》《十批判书》,探上古社会之藏。罗振玉观其考释而叹服,董作宾读其论述而称详。此非特书斋学问,实乃以学术济世也。
    至若烽火连天时,归国请长缨。戏台忽作战场,《屈原》雷震陪都;史笔化为剑戟,《虎符》声动四境。一句“爆炸了吧”,竟使山城传诵;半卷《甲申三百年》,直教延安警醒。周恩来谓其“学术家与革命行动家兼而为之”,信然!
    新中国成立后,执文坛之牛耳,考古物于四海。主编《甲骨文合集》,集成千秋文献;修复满城汉墓,重现金缕玉衣。然文章合为时而著,晚年《李白与杜甫》,未免时代烙印;批孔运动中,颇见处境艰难。此非独个人之困,实乃时代之镜也。
     纵观其生平,六岁吟诗;八旬绝笔,凡七十四载。或以“球形天才”喻之,盖其才思如地火奔涌:文学、史学、考古、翻译、政务,无所不涉。章太炎赞其“天才横溢”,鲁迅虽与之龃龉,仍许以“大先生”。然其一生俯仰,恰似时代坐标,荣辱皆与国运相系。
    赞曰:
峨嵋灵气降文星,百道霞光出玉京。
甲骨裂痕藏史魄,女神火焰照诗庭。
曾将肝胆酬风雨,偶折珊瑚记雨晴。
沫水滔滔终入海,云帆过处有潮生。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