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大阅兵震撼世界,何云春先生的三首阅兵诗作,以诗词的多元形制,从不同维度勾勒出盛大阅兵的壮阔图景,字里行间既见军威赫赫,亦含历史纵深,更藏赤子对家国的赤诚,在时空交织与意象腾挪中,尽显情感与思想的丰沛。
诗咏盛大阅兵
何云春(北京)
雄师昂首震苍穹,八秩峥嵘气若虹。
铁甲劈云寒敌胆,银鹰掠日傲天风。
旌旗漫卷江山丽,鼓角长鸣世纪功。
浩荡三军酬壮志,金瓯永固仗精忠。
诗作《诗咏盛大阅兵》以七律铺展,开篇“雄师昂首震苍穹,八秩峥嵘气若虹”便立起脊梁。“雄师昂首”四字如雕塑般定格军人姿态,“震苍穹”的声威与“气若虹”的豪迈相呼应,将八十年风雨征程凝练为磅礴气势。颔联“铁甲劈云寒敌胆,银鹰掠日傲天风”,以“劈云”“掠日”的动态意象,赋予兵器以生命张力——铁甲划破云层的锐势足以令敌人胆寒,银鹰追日的豪情敢与天风抗衡,刚柔相济间,既见装备之精,更显士气之盛。颈联转至宏观视角,“旌旗漫卷江山丽”融军威于山河之美,“鼓角长鸣世纪功”将当下荣光与历史功绩相连,尾联“浩荡三军酬壮志,金瓯永固仗精忠”以“酬壮志”收束情怀,用“仗精忠”点出根本,从具象场景升华为对家国永固的深沉祈愿,脉络清晰如行云流水。
赞九三大阅兵
何云春(北京)
雄师秋点兵,列阵震寰瀛。
虎豹窥金甲,风云护旆旌。
鹰扬惊碧落,龙啸固长城。
八秩和平誓,山河永晏清。
《赞九三大阅兵》一诗以五律凝炼,字字如金。“雄师秋点兵,列阵震寰瀛”起笔即有古战场的肃杀与今日的威慑,“秋点兵”暗合历史传统,“震寰瀛”则拓开国际视野。“虎豹窥金甲,风云护旆旌”以“虎豹”喻潜在威胁,以“风云”衬军阵威严,一正一反间,凸显我军守土护疆的坚定。“鹰扬惊碧落,龙啸固长城”堪称神来之笔,“鹰扬”承续前诗“银鹰”意象却更添灵动,“龙啸”化用民族图腾,将钢铁之师与文化根脉相连,“固长城”的喻指既实写国防,亦暗喻民族精神的不可摧。末句“八秩和平誓,山河永晏清”以誓言作结,从阅兵的震撼落至对和平的珍视,短章藏深意,余韵悠长。
念奴娇·赞九三大阅兵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何云春(北京)
长街雷动,正雄师列阵,鹰啸苍穹。铁甲破云寒刃烁,射天狼挽雕弓。八秩烽烟,血凝金瓯,忠魂贯长虹。乾坤朗照,赤旗漫卷雄风。
犹记卢沟霜月,台庄血战,百战碎艨艟。平关捷报狼烟彻,英骨青史铭功。寰宇同舟,鸾翔凤集,浩气贯寰中。砺刃卫和平,千秋盛世和融。
词作《念奴娇·赞九三大阅兵》则以词牌的跌宕,融历史与现实于一炉。上阕“长街雷动,正雄师列阵,鹰啸苍穹”以“雷动”起势,写尽现场之盛;“铁甲破云寒刃烁,射天狼挽雕弓”化用典故,将现代军备与传统文化中“射天狼”的豪情相融,古今对话间见创新。下阕“犹记卢沟霜月,台庄血战,百战碎艨艟”陡然转至历史,用“卢沟”“台庄”等标志性意象唤醒记忆,与上阕的今日盛景形成对照,凸显“八秩烽烟”后的来之不易。结句“砺刃卫和平,千秋盛世和融”从历史的厚重中走出,以“砺刃”的清醒与“和融”的愿景,将个人情感、民族记忆与世界胸怀贯通,尽显格局之阔。
何云春先生这里三首诗词大作,或七律的端庄,或五律的精悍,或词牌的流转,均在意象选择上融通古今——“铁甲”“银鹰”是当下军威,“雕弓”“长城”是文化基因;在情感表达上勾连史今——从“八秩峥嵘”到“卢沟霜月”,从“列阵震寰瀛”到“千秋盛世和融”,于时空交错中展现对家国的深沉热爱。这种将具体场景、历史记忆、文化根脉与未来愿景熔铸一炉的表达,正是思维的灵动与审美的丰沛,让阅兵这一题材既有现场的震撼,更有穿透时空的情感力量,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回味无穷。
诗人简介:
何云春,男,四川西充人,中央某国家机关退休后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学术部和编著中心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诗词创作组负责人。现任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德艺双馨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玉南诗书画社社长,玉寿文化艺术苑院长,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受聘于光明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先后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影视剧本和话剧剧本等,作品多次获奖。
诗评鉴者:
孙祝田,中共党员,字尧臻,号浴阳先生。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北京诗词学会、滨州市诗词学会及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系“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理念”发起人、全息审美论者。其创作涵盖诗词、诗歌、散文、小说、诗论等,作品多有发表获奖,常受邀为他人撰写书评、作序。已出版论著《诗眼看天下——创新有为诗论》(2023年元月起于《作家报》连载),诗集《明朗的香》等诗文集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