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七律] 七律·建军节抒怀
南昌枪响震穹苍,八一长旗血映光。铁马金戈平旧世,银鹰战舰卫荣疆。智能锐器山河固,科技雄师社稷强。伟业千秋同筑梦,军魂永铸耀炎黄。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01日 08:31:28     分类:诗
   10         0
[诗论] 孙祝田:戴河诗韵,李书文老师近作鉴赏《重来北戴河有感》与《拜谒老虎石》
诗词作为文学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思考。诗词名家李书文老师的《重来北戴河有感》与《拜谒老虎石》两首诗,以北戴河为背景,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在意境营造、意象运用、风骨呈现以及妙字佳句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重来北戴河有感李书文重来踏浪赏云霞,北戴河边驻客家。临海听涛声正远,扶栏望月影犹斜。前番掌故渡徐福,今日随缘卧虎沙。小巷皆为民宿处,先人留墨绽诗花。注:1、卧虎石公园海边有围栏,近海不易,所以听涛困难;2、距前一次来北戴河已有多年了,那一次我有“榻上听涛,窗中望月”诗句。3、古人有观沧海诗,毛泽东有北戴河诗。所以这里到处是旅馆民宿,他们是在享受前人笔墨诗花带来的福运。不才的我,愿来续笔。先看《重来北戴河有感》的意境营造。诗人“重来踏浪赏云霞”,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悠然闲适的氛围中,海浪翻涌,云霞满天,为全诗奠定了一种舒缓而又充满诗意的基调。“临海听涛声正远,扶栏望月影犹斜”,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悠远、静谧的意境,诗人临海扶栏,涛声隐隐,月影倾斜,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然。而“前番掌故渡徐福,今日随缘卧虎沙”,则在这种宁静中融入了历史的厚重感,将往昔的传说与当下的情境相融合,使整个意境既有现实的闲适,又有历史的深邃,仿佛在时空的长河中穿梭。“小巷皆为民宿处,先人留墨绽诗花”,又从历史回到现实,描绘出如今北戴河小巷的景象,与前文的历史和自然景观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文化与生活交融的和谐意境。这首诗意象丰富,“浪”“云霞”是自然意象,代表着大自然的壮美与变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想。“涛声”“月影”则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的元素,同时也增添了一份清幽与神秘。“徐福”这一历史人物意象的引入,为诗歌注入了历史的文化底蕴,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传奇与探索。“卧虎沙”既指现实中的老虎石沙滩,又带有一种随性、自在的意味。“小巷”“民宿”是生活意象,展现了北戴河的现代生活气息,而“先人留墨”则是文化意象,象征着前人留下的文学艺术财富,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北戴河画卷。诗观风骨,此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陶醉,又有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思考,展现出一种平和、豁达的气质。诗人没有刻意去追求宏大的叙事或强烈的情感表达,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抒发着自己重游北戴河的所感所想,体现出一种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诗中的妙字佳句不少。“临海听涛声正远,扶栏望月影犹斜”中的“远”和“斜”字用得极为精妙,“远”字写出了涛声的悠远,仿佛从天边传来,给人以辽阔之感;“斜”字则生动地描绘出月影的姿态,富有画面感。“前番掌故渡徐福,今日随缘卧虎沙”,“前番”与“今日”形成鲜明的时间对比,突出了历史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而“随缘”二字则体现了诗人的随性与洒脱。拜谒老虎石李书文虎踞沧溟化石雄,千秋长卧韵尤通。潮吞海色重重碧,云卷天涛叠叠红。鸥鹭翩跹旋浪漫,风情缱绻悦朦胧。凭栏欲问桑田事,点点金辉夕照中。《拜谒老虎石》一诗,首句“虎踞沧溟化石雄”,便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老虎石的雄伟姿态,仿佛一只猛虎雄踞于沧海之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营造出一种壮阔、豪迈的意境。“潮吞海色重重碧,云卷天涛叠叠红”,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壮阔的氛围,潮水涌动,吞没了重重碧海,云彩翻卷,与层层红涛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画面。“鸥鹭翩跹旋浪漫,风情缱绻悦朦胧”,则在壮阔中融入了一份浪漫与朦胧,鸥鹭在空中翩翩起舞,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而朦胧的风情又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迷人,使意境更加丰富多元。“凭栏欲问桑田事,点点金辉夕照中”,在夕阳的余晖中,诗人凭栏远望,欲问世事变迁,给人以一种沧桑、深沉的意境,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与自然交流。此诗以“虎”这一强大、威严的意象为核心,象征着老虎石的雄伟与坚韧。“潮”“海色”“云”“天涛”等自然意象,展现了大海的浩瀚与多变,突出了自然的力量。“鸥鹭”是自由、灵动的象征,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金辉”“夕照”则是富有诗意的时间意象,不仅点明了时间,也为整个场景染上了一层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色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这首诗展现出一种雄浑豪迈与细腻浪漫相结合的气质。既有对老虎石和大海等自然景观的壮美描绘,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雄伟力量的赞叹和敬畏,又有对鸥鹭、风情等细腻元素的刻画,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浪漫情怀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凭栏欲问桑田事”又展现出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厚度。诗中精彩的妙字佳句同样值得细品。“虎踞沧溟化石雄”的“踞”字,生动地写出了老虎石的姿态,如猛虎盘踞,极具动感和力量感。“潮吞海色重重碧,云卷天涛叠叠红”中的“吞”和“卷”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潮水和云彩以生命和力量,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气势不凡。“鸥鹭翩跹旋浪漫,风情缱绻悦朦胧”中的“翩跹”和“缱绻”两个叠词,将鸥鹭的姿态和风情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总体而言,李书文先生的这两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水准。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北戴河的自然之美、历史之韵和文化之魂。在如今的诗坛,这样审美全息创新有为的作品犹如一股清泉,让我们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女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历史的热爱与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就如有的诗以独特的意象和纯真的情感构建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有的词作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打动人心,也有的诗词以浪漫的想象和对生命的热爱震撼灵魂一样,李书文老师的这两首诗也以其自身的特色,在诗词的百花园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为读者带来了一场美妙的文学之旅。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31日 01:13:58     分类:诗论
   21         1
[诗论] 孙祝田诗评鉴:何云春,豪情壮志颂军魂,岁月征程谱华章,评《诗咏八一建军节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原玉:诗咏八一建军节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何云春(北京)洪都首义震苍穹,铁血军魂贯日虹。 万里长征燃火种,八年抗战缚倭戎。 雄师砺剑山河固,利舰巡疆海宇通。 敢向烽烟磨重器,金戈永铸卫华风。评析鉴赏:当代诗词名家何云春先生有七律《诗咏八一建军节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诗以其精妙的意境营造、生动的意象运用、刚健的风骨以及诸多妙字佳句,为八一建军节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礼赞,也让读者在诗的字里行间,深刻感受到人民军队的伟大与光荣。首联“洪都首义震苍穹,铁血军魂贯日虹”,开篇气势磅礴,点明八一建军节起源于南昌起义,“震苍穹”凸显起义影响力之大,“铁血军魂贯日虹”生动描绘出人民军队自诞生起便拥有的坚定军魂,如长虹贯日般震撼人心,奠定全诗激昂豪迈的基调。颔联“万里长征燃火种,八年抗战缚倭戎”,对仗工整,“万里长征”对“八年抗战”,“燃火种”对“缚倭戎”。形象展现了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关键阶段的重要作用,长征播撒革命火种,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体现军队坚韧不拔与英勇无畏。颈联“雄师砺剑山河固,利舰巡疆海宇通”,对仗精巧,“雄师”对“利舰”,“砺剑”对“巡疆”,“山河固”对“海宇通”,描绘出当今军队凭借不断磨砺的先进武器,巩固山河、巡视海疆,展现军队强大实力与保家卫国的决心。尾联“敢向烽烟磨重器,金戈永铸卫华风”,收束有力,表达军队敢于在战火中磨炼,铸就精良武器,永远捍卫中华风范的壮志豪情。这首诗构建出雄浑壮阔、气吞山河的意境。开篇“洪都首义震苍穹,铁血军魂贯日虹”,将读者瞬间拉回到1927 年南昌起义的激昂场景,起义的枪声划破苍穹,人民军队就此诞生,“铁血军魂”如长虹般贯穿天际,奠定了整首诗坚毅、果敢的情感基调,让人深刻感受到人民军队诞生的伟大与神圣。“万里长征燃火种,八年抗战缚倭戎”,又把视野拉长拉宽,万里长征艰难险阻却播撒下革命的火种,八年抗战浴血奋战终擒获日寇,营造出艰苦卓绝又充满希望与胜利的意境。“雄师砺剑山河固,利舰巡疆海宇通”,描绘出军队不断磨砺、保家卫国的强大气势,山河稳固,海疆畅通,一幅和平繁荣、军队守护的画卷跃然眼前。诗中选取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洪都”代表着人民军队诞生的起点,承载着革命的最初力量;“铁血军魂”凝练地表达出军人坚韧、忠诚的品质;“火种”象征着革命的希望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倭戎”明确指代日本侵略者,是正义与邪恶对抗中的反面形象;“雄师”“利舰”“金戈”等意象,则展现出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与强大实力,是守护国家和民族的坚实力量象征。这些意象的组合运用,生动地勾勒出人民军队的发展脉络与丰功伟绩。此诗尽显阳刚豪迈、正气凛然的风骨。诗中展现的人民军队,无论是首义时的英勇无畏,长征时的坚韧不拔,抗战时的同仇敌忾,还是当下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都彰显出一种大义凛然、勇往直前的精神气质。面对敌人毫不畏惧,面对困难不屈不挠,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与英雄主义气概,这种风骨使诗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震苍穹”的“震”字,形象地表现出南昌起义的巨大影响力,仿佛那枪声如雷霆般响彻天地;“贯日虹”的“贯”字,将军魂与长虹相连,强化了军魂的强大与永恒。“燃火种”的“燃”字,生动地描绘出长征中革命力量如同火焰般蔓延,充满生机与活力。“缚倭戎”的“缚”字,精准地传达出抗战胜利、擒获敌人的畅快与自豪。“山河固”的“固”字和“海宇通”的“通”字,简洁有力地体现出军队保家卫国的成效,国家山河安稳,海疆畅通无阻。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31日 00:31:14     分类:诗论
   39         0
[诗论] 孙祝田:诗韵中的豪情与雅意,王秀义近作八首评析鉴赏
行业大咖,名医圣手,往往因修为深厚内蕴生诗,用心读来,受益匪浅。著名的王秀义先生,以诗徒为笔名多有诗词创作。这里王先生的一组诗作,题材丰富,涵盖了对历史的缅怀、对生活的感悟、对友人的答谢等多个方面。每一首诗在意境营造、意象运用、风骨展现以及妙字佳句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细腻的情感世界。 《满江红·八一抒怀》开篇“怒浪惊涛,风云变、洪都夜彻”,瞬间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宏大的氛围,将读者带回到南昌起义那风云变幻的夜晚。“枪戟举、割裂昏晓,赤旗如血”,鲜明的意象勾勒出革命的壮烈与决绝,“割裂昏晓”生动地表现出起义打破黑暗的伟大意义。“万里长征摧敌垒,千军鏖战吞胡月”,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红军长征及战斗的艰辛与英勇,体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风骨。“挽山河、铁骨筑长城,坚如铁”,一个“挽”字尽显力量,“坚如铁”则形象地描绘出革命战士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成为整首词的佳句,强化了主题。 《七律·贺其微先生孪孙中考夺魁》营造出一派朝气蓬勃、喜气洋洋的意境。“谢庭兰玉竞芳新,并驾云衢蹄踏春”,运用“谢庭兰玉”的典故,以兰花美玉喻人,展现出双胞胎的优秀,“并驾云衢”“蹄踏春”的意象描绘出他们在学业道路上的意气风发。“笔阵扫开千嶂雾,书山炼就九霄身”,对仗工整,“笔阵”“书山”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在学习中的拼搏与进取,彰显出积极向上的风骨。“十年灯火双星耀,一卷风雷万象皴”,“十年灯火”体现了学子的刻苦,“双星耀”突出双胞胎的优异成绩,“一卷风雷”则将试卷的力量与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为诗句增添了感染力。 《人生如茶——送给朱富生老弟(微信名“人生如茶”)》通过对泡茶场景和茶性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意境。“净几明窗素瓷雅,砂瓯初沸响沙沙”,描绘出干净整洁的环境和煮茶的声音,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沉浮几度春芽嫩,浓淡千般世味奢”,将茶叶的沉浮与人生的起伏相联系,以茶的浓淡喻世味的复杂,意象运用巧妙。“三泡犹存山野气,一杯已负夕阳霞”,“山野气”体现了茶的自然质朴,“夕阳霞”则增添了一份诗意与浪漫,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风骨。“浮生若解清芬永,舌底鸣泉漱玉华”,传达出对人生如茶般保持清芬的美好期许,“舌底鸣泉漱玉华”妙在生动地描绘出饮茶时的美妙感受,给人以美的享受。 《六州歌头·赠兰陵长城镇赵其微先生》为我们呈现了兰陵故郡的古朴与清幽。“兰陵故郡,襄贲旧风流。云屯岫,山名虎,抱清幽。卧林丘”,开篇点明地点,描绘出云雾缭绕、虎山环抱的清幽之景,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有先生宅,竹百杆,摇寒碧;池十步,荷香透,锦鳞浮”,通过对先生居所周围翠竹、碧池、荷花、锦鲤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雅致的生活环境。“曲径通庭,文墨陈精舍,待客常周”,体现出主人的文雅好客。“更房栊映雪,素壁走龙虬。古意悠悠,自春秋”,进一步渲染出居所的古意。整首词充满古雅之风,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氛围的营造,都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在、古朴醇厚的风骨。“小院闲邀俊侣,倾青瓷、细论曹刘”,生动地描绘出友人雅聚的场景,充满生活情趣。 《七律·故乡兰陵抒怀》描绘了兰陵的自然美景与人文底蕴,营造出一种厚重而生机勃勃的意境。“苍山叠翠郁葱葱,紫白盈畴物产丰”,描绘出苍山翠绿、物产丰富的景象,“紫白”指代当地特产,意象具体生动。“古郡春深藏治学,美酒香远溢金浓”,体现了兰陵的文化底蕴和美酒声名,“春深藏治学”暗示荀子在此治学的深远影响。“烽烟淬就英雄骨,血火融成志士胸”,展现了兰陵作为革命老区的英勇历史,彰显出一种慷慨激昂的风骨。“人杰地灵何处是?兰陵毓秀盛世风”,以问句引出答案,强调故乡的人杰地灵,在新时代焕发出的蓬勃生机。 《谢东莞方总赠鲜果荔枝》与《谢方总惠岭南荔枝干》两首诗,都围绕友人赠送荔枝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岭南嘉树蕴丹霞,千里冰邮到雪涯”,描绘荔枝生长地的美好及跨越千里寄送的情谊。“绛壳初分香沁指,晶瓤半破玉无瑕”,细腻地描写荔枝的外观与内质,“香沁指”“玉无瑕”等词句生动形象。“情知速递披星苦,更感君心载物华”,直接表达对友人寄送辛苦及心意的感激。第二首“岭南嘉木蕴灵琛,遥寄金丸胜万金”,同样表达珍贵之意,“绛雪凝霜滋气血,琼浆润腑养仁心”,进一步阐述荔枝干的功效,“驿传千驿情尤重,香贮三秋味愈沉”,强调情谊随着时间愈发深厚,两首诗都以真挚的情感营造出温馨的意境,用词精妙,将感激之情表达得委婉而动人。诗徒的这组诗作,在不同题材的创作中,通过巧妙的意境营造、丰富的意象运用、独特的风骨展现以及众多妙字佳句,展现了多彩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诗歌技艺,让读者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生活的情趣以及人间的真挚情谊。附王秀义先生原玉:满江红·八一抒怀诗徒怒浪惊涛,风云变、洪都夜彻。枪戟举、割裂昏晓,赤旗如血。万里长征摧敌垒,千军鏖战吞胡月。挽山河、铁骨筑长城,坚如铁!倭寇逐,苍龙灭;金瓯固,烽烟歇。看今朝砥柱,海天雄列。航母劈波巡远海,东风贯宇鸣雷钺待从头、砺剑捍华夏,旌旗猎!25年7月28日七律·贺其微先生孪孙中考夺魁诗徒谢庭兰玉竞芳新,并驾云衢蹄踏春。笔阵扫开千嶂雾,书山炼就九霄身。十年灯火双星耀,一卷风雷万象皴。今展鲲鹏初试翼,清波池上跃龙鳞。25.7.8于大庆人生如茶——送给朱富生老弟(微信名“人生如茶”)诗徒净几明窗素瓷雅,砂瓯初沸响沙沙。沉浮几度春芽嫩,浓淡千般世味奢。三泡犹存山野气,一杯已负夕阳霞。浮生若解清芬永,舌底鸣泉漱玉华。25年7月13日大庆六州歌头·赠兰陵长城镇赵其微先生诗徒兰陵故郡,襄贲旧风流。①云屯岫,山名虎,②抱清幽。卧林丘。中有先生宅,竹百杆,摇寒碧;池十步,荷香透,锦鳞浮。曲径通庭,文墨陈精舍,待客常周。更房栊映雪,素壁走龙虬。古意悠悠,自春秋。向高林后,银杏茂,参天立,③掩重楼。金叶坠,铺霜径,胜瀛洲。豁吟眸。遥想莒邾地,④烽烟散,剩松楸。风过处,声如磬,洗烦忧。小院闲邀俊侣,倾青瓷、细论曹刘。⑤待蟾光初上,清啸振林陬,光满襟袖。注:①,②,长城镇战国的称襄贲邑,邻有古国,近有虎山。③,先山家后院有参天银杏数百株,郁郁葱葱,间有鸟鸣。④,长城古称莒邾小国。⑤,先生正房堂有文房四宝,青瓷品若茗,常有文友雅聚。曹刘暗指古文人曹植,刘桢。25年7月17日于大庆七律·故乡兰陵抒怀诗徒苍山叠翠郁葱葱,①紫白盈畴物产丰。②古郡春深藏治学,③美酒香远溢金浓。④烽烟淬就英雄骨,⑤血火融成志士胸。人杰地灵何处是?兰陵毓秀盛世风。注。:①,兰陵县原称苍山县,②,“蓝白”指地方特产紫皮大蒜,牛蒡子。③,荀子从政治学处。④,兰陵美酒享誉古今。⑤,革命老区,赵博先烈革命史。25.7.10于大庆谢东莞方总赠鲜果荔枝诗徒岭南嘉树蕴丹霞,千里冰邮到雪涯。绛壳初分香沁指,晶瓤半破玉无瑕。情知速递披星苦,更感君心载物华。何日百湖同把盏,杀猪脍美到我家。25.6.21于大庆谢方总惠岭南荔枝干诗徒岭南嘉木蕴灵琛,遥寄金丸胜万金。绛雪凝霜滋气血,琼浆润腑养仁心。驿传千驿情尤重,香贮三秋味愈沉。莫道荔枝妃子笑,君怀更暖故人衾。25.7.13于大庆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29日 19:12:40     分类:诗论
   28         3
[诗论] 孙祝田:品读宋彩霞老师诗作,诗意中蕴含的深厚情思
对我而言,当代著名诗人的格律诗词是最为怡心悦神的事,每遇好诗,最能感受到审美全息精彩的生发。宋彩霞老师的这里的三首诗,风格各异却都韵味悠长,在意境营造、意象运用等方面各有精妙之处。 王渔洋《手镜》新读一编如对古贤初,淡墨犹存手泽余。已觉微言通海岳,更从冷处见山渠。庭前辨蚀虫鱼字,劫后重窥冰雪庐。谁道他朝灯影逝,此中元不碍家书。《王渔洋〈手镜〉新读》,引领读者走进对古代贤哲著作的品味之中。诗开篇 “一编如对古贤初,淡墨犹存手泽余”,瞬间营造出一种与古贤对话的庄重意境,仿佛能透过那淡墨触摸到前人的手泽,古意盎然。“已觉微言通海岳,更从冷处见山渠”,“微言”与“海岳”相连,将书中微言大义提升到广阔的天地范畴,而“冷处见山渠”又从细微处挖掘出别样的风景,意境丰富且深邃。在意象运用上,“虫鱼字”“冰雪庐”等意象,展现出古籍的古朴与作者阅读时的心境。“庭前辨蚀虫鱼字”,借辨认古老文字这一意象,凸显出对古籍的珍视与研读;“劫后重窥冰雪庐”,“冰雪庐”象征着高洁与历经沧桑后的坚守。整首诗风骨尽显,从对古籍的新读中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传承,如 “谁道他朝灯影逝,此中元不碍家书”,即便时光流转,书中蕴含的精神如同家书般永恒。玫瑰花(通韵)绛衣初绽夜犹寒,独守孤光到晓残。纵有千针缝美色,终无一计避凋阑。香魂已化三春烬,棘骨空留百世看。谁道此身堪寄赠,最难驾驭是情关。《玫瑰花(通韵)》,以玫瑰花为载体,营造出凄美而富有哲理的意境。“绛衣初绽夜犹寒,独守孤光到晓残”,描绘出玫瑰花在寒夜独自绽放,从夜晚坚守到破晓,寒夜与孤光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孤寂之感。“纵有千针缝美色,终无一计避凋阑”,“千针”这一意象既描绘了玫瑰的尖刺,又暗喻其虽有保护自身之态,却仍无法逃避凋零的命运。诗中通过玫瑰从绽放到凋零,探讨了美好事物的无常,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惋惜的风骨。“香魂已化三春烬,棘骨空留百世看”,将玫瑰的香魂消逝与棘骨留存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谁道此身堪寄赠,最难驾驭是情关”,借玫瑰难以寄赠,巧妙地将主题升华到对情的感慨,情之一字,如同玫瑰般难以掌控,韵味悠长。乙巳父亲节有怀京胡裂帛夜沉沉,恍见弓斜月影深。弦上犹温前日趣,人间已失旧时音。常怀智取山中调,每忆躬耕孺子心。十载阴阳唯一恸,来生仍作膝前琴。《乙巳父亲节有怀》,营造出深沉哀婉的怀念意境。“京胡裂帛夜沉沉,恍见弓斜月影深”,在沉沉黑夜中,京胡声如裂帛,搭配倾斜的弓与深邃的月影,烘托出思念父亲的沉痛氛围。“弦上犹温前日趣,人间已失旧时音”,以弦上余温与人间旧音的消逝形成强烈反差,将对父亲的思念具象化。诗中运用“智取山中调”“躬耕孺子心”等意象,展现出父亲的智慧与慈爱。“常怀智取山中调”,表达对父亲智慧的钦佩;“每忆躬耕孺子心”,体现父亲对子女的关爱。整首诗情感真挚,风骨尽显,“十载阴阳唯一恸,来生仍作膝前琴”,直接抒发对父亲的深切思念,渴望来生还能相伴,读来令人动容。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26日 19:37:52     分类:诗论
   30         0
[诗论] 孙祝田:读布凤华老师三诗,品味诗意之美
盛夏伏天,或于征途,或于凉荫,或于空调下,我之读诗真正可达心静心怡的最爽消暑境界。近期得遇布凤华老师的三首诗,品赏到诗词名家在诗意营造、意象运用等方面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夏夜喜雨夜半忽闻雨,心欢梦亦苏。蛙声喧枕畔,竹影舞阶隅。晓看枝添绿,遥知禾润濡。凭栏情不尽,清气满吾庐。《夏夜喜雨》描绘了一幅夏夜喜雨图。诗的开篇“夜半忽闻雨,心欢梦亦苏”,以听闻雨声的惊喜开启,瞬间将读者带入情境,这份因雨而生的喜悦,生动可感。“蛙声喧枕畔,竹影舞阶隅”,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蛙声喧闹,竹影舞动,动静相衬,营造出一种清幽又活泼的氛围。诗人从枕畔的蛙声、阶隅的竹影,到“晓看枝添绿,遥知禾润濡”,视角由近及远,清晨看到枝头添绿,遥想田间禾苗得到滋润,画面感十足,充满生机。一个“满”字,让清气盈满庐舍,不仅写出环境的清新,更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满足与愉悦,整首诗营造出一种闲适、欣喜的意境。腰疾将愈回首当初意惘然,岂知一梦十余年。偶因坡足遭灾厄,便被刀针成跕鸢。强自支撑公益事,稀书骀荡水云篇。佳期数许未空许,屈指即将来眼前。《腰疾将愈》则更具情感深度。“回首当初意惘然,岂知一梦十余年”,回首患病经历,惘然之感溢于言表,时间跨度带来岁月的沧桑感。“偶因坡足遭灾厄,便被刀针成跕鸢”,形象地写出因足疾带来的灾难以及治疗过程的痛苦,如被刀针束缚的纸鸢般身不由己。然而,诗人并未沉沦,“强自支撑公益事,稀书骀荡水云篇”,在困境中仍坚持公益,偶尔书写畅快的篇章,展现出坚韧的风骨。尾联“佳期数许未空许,屈指即将来眼前”,表达出对病情好转的期待,充满希望,使整首诗在历经苦难后仍不失向上的力量。乳山银滩度假区远眺海天同一碧,鸥鹭共云浮。蜃市无须看,烟霞自可留。尘间有知己,杖下尽平畴。百岁诚可待,岂凭徐福舟。《乳山银滩度假区远眺》营造出开阔宏大的意境。“海天同一碧,鸥鹭共云浮”,描绘出大海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湛蓝,鸥鹭与云朵一同飘浮,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蜃市无须看,烟霞自可留”,以“蜃市”的虚幻与“烟霞”的真实可留作对比,传达出对真实美好的追求。“尘间有知己,杖下尽平畴”,表达出有知己相伴,眼前尽是平坦田野的豁达。最后“百岁诚可待,岂凭徐福舟”,借用徐福求长生的典故,表明无需借助虚幻的方式,凭借当下的美好便可期待长寿,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26日 14:01:42     分类:诗论
   38         0
[诗论] 孙祝田:品读李建祥先生七律《盛夏雨景》
原玉:盛夏雨景(新韵)李建祥风起云飞遮倚楼,檐前夜半雨声稠。树丛莺啭终随意,水域蛙鸣尽横喉。浅浅池塘花蕊艳,森森园木草堂幽。且然甘澍河沟满,田野金黄不胜收。 评析鉴赏:《盛夏雨景》一诗,以新韵写成,生动地描绘出盛夏时节雨夜及雨后的美妙景致,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此诗构建出一幅清幽且充满生机的夏夜雨后图。起句“风起云飞遮倚楼,檐前夜半雨声稠”,描绘风起云涌,夜幕中雨势密集,打在屋檐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又带着动态的雨夜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随后,诗人通过对自然万物在雨中及雨后状态的刻画,进一步拓展意境。“树丛莺啭终随意,水域蛙鸣尽横喉”,展现出树丛中黄莺自由啼叫,水域里青蛙尽情欢鸣,它们在夏雨的润泽下,显得格外欢快,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浅浅池塘花蕊艳,森森园木草堂幽”,池塘中花蕊鲜艳,园木森森,草堂幽静,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盛夏雨夜后的独特韵味。结尾“且然甘澍河沟满,田野金黄不胜收”,描绘出雨水充沛,滋润田野,一片金黄的丰收景象,使整首诗的意境从清幽转向开阔,给人以欣慰和希望之感。诗中选取了诸多富有代表性的意象。“风”“云”“雨”作为天气意象,展现出夏雨来临的动态过程。“莺”“蛙”则是富有生命力的动物意象,它们的啼叫象征着自然的活力。“池塘”“花蕊”“园木”“草堂”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构建出一个典型的田园场景,富有诗意。而“田野金黄”这一意象,不仅暗示了雨水对庄稼的滋润,也象征着丰收,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共同营造出独特的盛夏雨景氛围。 此诗虽无慷慨激昂之语,但却有一种清新自然的风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雨景,不刻意雕琢,却能将盛夏雨夜的生机与雨后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一种自然流畅的美感。诗中所展现的对自然景象的热爱以及对丰收的期盼,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情感,使诗歌具有一定的精神内涵。妙字佳句如:“檐前夜半雨声稠”,一个“稠”字,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密集程度,生动可感。“树丛莺啭终随意,水域蛙鸣尽横喉”,“随意”“横喉”将莺、蛙拟人化,把它们在雨中自由自在、欢快鸣叫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浅浅池塘花蕊艳,森森园木草堂幽”,“浅浅”“森森”两组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同时准确地描绘出池塘与园木的形态特点。整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却又不失精巧,通过对盛夏雨景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21日 13:04:25     分类:诗论
   15         1
[诗论] 孙祝田:于自然中见空灵,评析鉴赏韩淑静老师绝句《晨起新立河》
原玉:晨起新立河韩淑静天映清波水映天,丹曦幻起碧如烟。无须滤镜无须饰,已采空幽入画笺。评析鉴赏:韩淑静老师的《晨起新立河》短短四句,却勾勒出一幅清新空灵的晨景图,展现了新立河清晨的独特韵味。从意境营造方面来看,诗开篇“天映清波水映天”,便创新有为地营造出一种开阔、澄澈的氛围。水天相映,让人的视野瞬间开阔,仿佛置身于一片纯净的天地之间,水与天的界限模糊,浑然一体,给人以宁静悠远之感。“丹曦幻起碧如烟”一句,进一步深化意境。“丹曦”点明清晨的阳光,“幻起”赋予阳光动态之感,仿佛那阳光是突然幻化成的。而“碧如烟”则将清晨的新立河描绘得如梦似幻,碧绿的河水宛如烟雾般缥缈,营造出一种空灵、朦胧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走进了一个仙境,远离尘世喧嚣,沉浸在这静谧美好的氛围之中。在意象运用上,诗中选取了“天”“清波”“丹曦”“碧”等意象。“天”与“清波”的相互映照,构建起空间上的辽阔感,“天”的高远与“清波”的灵动相互衬托。“丹曦”这一意象代表着生机与希望,清晨的阳光给万物带来光明与温暖,它的出现让整个画面明亮起来。而“碧”所代表的碧绿河水,又增添了画面的色彩感与生机,这些意象的组合,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与美感的画面。风骨方面,此诗虽无慷慨激昂之语,但在平淡之中蕴含着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珍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新立河的清晨,传达出一种对纯净自然的向往与热爱,审美全息地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风骨。诗句中没有刻意堆砌华丽辞藻,却能将新立河的美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体现出一种质朴之美。诗中的妙字佳句亦不少。“天映清波水映天”,此句运用回环的手法,水天相互映照,不仅在形式上富有美感,而且强化了水天交融的画面感,让人印象深刻。“丹曦幻起碧如烟”中的“幻”字用得极为精妙,生动地描绘出阳光仿佛梦幻般突然出现的情景,给人以新奇之感。“无须滤镜无须饰,已采空幽入画笺”,直抒胸臆,点明新立河的美是天然去雕饰的,无需任何外在修饰,就已经将那空幽之美采撷入画,表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高度赞美,也让整首诗的主题得以升华。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21日 12:47:54     分类:诗论
   39         0
[诗论] 孙祝田:唐海民,卧虎山巅,诗意与情怀交织
原玉:徒步淄川卧虎山(新韵)唐海民一山还望一山崇,四野清奇画意浓。石寨严严居虎首,圆湖潋潋点龙睛。十年游子已成客,百里松林浑似兵。遥忆杀贼枪战烈,花开默默祭英灵。评析鉴赏:唐海民的《徒步淄川卧虎山(新韵)》,如山水长卷,引领读者踏入卧虎山的奇妙世界,同时在字里行间倾注着深沉的情感与思考。首联“一山还望一山崇,四野清奇画意浓”,诗人起笔便勾勒出一幅壮阔的群山远景。连绵山峦,一座更比一座高耸,展现出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四野清奇”,将读者的视野拓展至整个周边,清奇的景色如同饱含诗意的画卷,浓郁的画意扑面而来,为全诗奠定了清新、壮阔的意境基调,让读者瞬间被带入这片奇妙的山水之间。颔联“石寨严严居虎首,圆湖潋潋点龙睛”,巧妙地运用意象,将卧虎山的独特景致刻画得栩栩如生。把山上的石寨比作老虎威严的头颅,石寨的森严更增添了山的威严之感;那潋滟的圆湖恰似老虎明亮的眼睛,赋予了山灵动的神韵。动静结合,“严严”与“潋潋”两个叠词,增强了画面的质感,使石寨的庄重和湖水的波光粼粼跃然纸上,进一步营造出神秘而又生动的意境。颈联“十年游子已成客,百里松林浑似兵”,诗人笔锋一转,从眼前景过渡到内心的感慨。“十年游子”点明自己在外漂泊已久,此刻回到此地,竟觉自己已然成“客”,一种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复杂情感油然而生。“百里松林浑似兵”,又将视野拉回到眼前的自然之景,广袤的松林犹如整齐排列的士兵,这一意象既展现了松林的浩瀚与壮观,又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洗礼,仿佛这些松树见证了无数的过往。尾联“遥忆杀贼枪战烈,花开默默祭英灵”,情感达到高潮。诗人遥想当年此地或许发生过激烈的战斗,英勇的战士们奋勇杀敌。如今硝烟散去,只有漫山默默开放的花朵,似乎在无声地祭奠那些逝去的英灵。此联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营造出庄严肃穆、悲壮深沉的意境,升华了诗歌的主题,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不禁对先烈们产生深深的敬意与缅怀之情。整首诗在意境营造上,从开篇的壮阔山水,到中间的情感起伏,再到结尾的悲壮缅怀,层层递进,丰富而深远。在意象运用上,石寨、圆湖、松林、花朵等意象巧妙组合,生动地展现了卧虎山的风貌与历史底蕴。而诗中的风骨,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又饱含着游子的感慨与对先烈的崇敬,刚柔并济。妙字佳句频出,如颔联的比喻与叠词运用,生动形象;尾联的情景交融,意味深长。这首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山水与情怀之间熠熠生辉。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21日 12:25:05     分类:诗论
   50         1
[诗论] 孙祝田:李建祥,新立河畔夜色中的诗意探寻
原玉:【仙吕●寄生草】新立河畔夜色李建祥街灯照,舞步娇。翻飞彩绣酣酣笑,吹腔乐器疯疯闹,咏歌诗趣声声妙。一轮明月挂枝头,涂脂抹粉香腮俏。评析鉴赏:有幸欣赏李建祥先生的曲作,这首【仙吕●寄生草】《新立河畔夜色》,宛如一幅灵动鲜活的市井夜景图,于简洁的笔墨间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展现了别样的风情。在这首曲作中,先生精心营造出一种热闹欢快又不乏悠然诗意的意境。夜幕降临,街灯亮起,这一平凡场景成为了画卷的底色。紧接着,“舞步娇”描绘出舞者姿态的柔美娇俏,那翻飞的彩绣似灵动的精灵,舞者酣畅淋漓的笑声仿佛溢出纸面,让人如临其境,感受到现场欢快的氛围。吹腔乐器“疯疯闹”,一个“疯”字将演奏时的热烈与投入展现得淋漓尽致,咏歌之人的诗趣随着声声妙语传递,进一步渲染出热闹的氛围。而“一轮明月挂枝头”,则在热闹中嵌入一丝宁静。明月高悬,宛如一位静谧的旁观者,俯瞰着人间的欢乐。“涂脂抹粉香腮俏”,赋予明月拟人化的姿态,仿佛明月也为这热闹所感染,如同精心装扮的佳人,增添了一份俏皮与浪漫。动静结合之间,热闹与宁静交织,勾勒出独特的新立河畔夜色意境。曲作中,李先生选取的意象富有生活气息。街灯、舞步、彩绣、乐器、歌声、明月等意象,无一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但经先生思维全息地巧妙组合,便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烟火气的新立河畔夜色图。这些意象相互交织,街灯照亮舞者的舞步,翻飞的彩绣与热闹的乐器声相互映衬,明月高悬于这一切之上,赋予画面以层次和诗意。它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与诗意的艺术空间,让读者能轻易在脑海中浮现出那热闹的河畔夜景。此曲展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出独特之风骨。作者笔下的新立河畔夜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人们在这夜色中尽情舞蹈、演奏、歌唱,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热情洋溢的描绘,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也让整首曲具有一种向上的精神风貌,传递出乐观积极的正能量,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妙字佳句亦是此曲的亮点。“翻飞彩绣酣酣笑”,“酣酣”一词将舞者欢笑时的畅快之情描绘得极为生动,让人仿佛能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吹腔乐器疯疯闹”中的“疯疯”,把乐器演奏时那种热烈、无拘无束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使画面充满动态感。而“涂脂抹粉香腮俏”,将明月比作精心装扮的佳人,形象生动,给原本宁静的明月增添了活泼俏皮之感,成为全曲的点睛之笔,让整首曲更具韵味。李建祥先生的这首【仙吕●寄生草】,以其独特的意境营造、巧妙的意象运用、积极的风骨和精妙的词句,审美全息地为我们展现了新立河畔夜色的迷人魅力,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16日 11:40:57     分类:诗论
   34         0

1 2 3 4 5
  • 477 条记录 第 1 页/共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