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玉:
诗咏八一建军节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何云春(北京)
洪都首义震苍穹,铁血军魂贯日虹。
万里长征燃火种,八年抗战缚倭戎。
雄师砺剑山河固,利舰巡疆海宇通。
敢向烽烟磨重器,金戈永铸卫华风。
评析鉴赏:
当代诗词名家何云春先生有七律《诗咏八一建军节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诗以其精妙的意境营造、生动的意象运用、刚健的风骨以及诸多妙字佳句,为八一建军节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礼赞,也让读者在诗的字里行间,深刻感受到人民军队的伟大与光荣。
首联“洪都首义震苍穹,铁血军魂贯日虹”,开篇气势磅礴,点明八一建军节起源于南昌起义,“震苍穹”凸显起义影响力之大,“铁血军魂贯日虹”生动描绘出人民军队自诞生起便拥有的坚定军魂,如长虹贯日般震撼人心,奠定全诗激昂豪迈的基调。
颔联“万里长征燃火种,八年抗战缚倭戎”,对仗工整,“万里长征”对“八年抗战”,“燃火种”对“缚倭戎”。形象展现了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关键阶段的重要作用,长征播撒革命火种,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体现军队坚韧不拔与英勇无畏。
颈联“雄师砺剑山河固,利舰巡疆海宇通”,对仗精巧,“雄师”对“利舰”,“砺剑”对“巡疆”,“山河固”对“海宇通”,描绘出当今军队凭借不断磨砺的先进武器,巩固山河、巡视海疆,展现军队强大实力与保家卫国的决心。
尾联“敢向烽烟磨重器,金戈永铸卫华风”,收束有力,表达军队敢于在战火中磨炼,铸就精良武器,永远捍卫中华风范的壮志豪情。
这首诗构建出雄浑壮阔、气吞山河的意境。开篇“洪都首义震苍穹,铁血军魂贯日虹”,将读者瞬间拉回到1927 年南昌起义的激昂场景,起义的枪声划破苍穹,人民军队就此诞生,“铁血军魂”如长虹般贯穿天际,奠定了整首诗坚毅、果敢的情感基调,让人深刻感受到人民军队诞生的伟大与神圣。“万里长征燃火种,八年抗战缚倭戎”,又把视野拉长拉宽,万里长征艰难险阻却播撒下革命的火种,八年抗战浴血奋战终擒获日寇,营造出艰苦卓绝又充满希望与胜利的意境。“雄师砺剑山河固,利舰巡疆海宇通”,描绘出军队不断磨砺、保家卫国的强大气势,山河稳固,海疆畅通,一幅和平繁荣、军队守护的画卷跃然眼前。
诗中选取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洪都”代表着人民军队诞生的起点,承载着革命的最初力量;“铁血军魂”凝练地表达出军人坚韧、忠诚的品质;“火种”象征着革命的希望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倭戎”明确指代日本侵略者,是正义与邪恶对抗中的反面形象;“雄师”“利舰”“金戈”等意象,则展现出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与强大实力,是守护国家和民族的坚实力量象征。这些意象的组合运用,生动地勾勒出人民军队的发展脉络与丰功伟绩。
此诗尽显阳刚豪迈、正气凛然的风骨。诗中展现的人民军队,无论是首义时的英勇无畏,长征时的坚韧不拔,抗战时的同仇敌忾,还是当下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都彰显出一种大义凛然、勇往直前的精神气质。面对敌人毫不畏惧,面对困难不屈不挠,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与英雄主义气概,这种风骨使诗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震苍穹”的“震”字,形象地表现出南昌起义的巨大影响力,仿佛那枪声如雷霆般响彻天地;“贯日虹”的“贯”字,将军魂与长虹相连,强化了军魂的强大与永恒。“燃火种”的“燃”字,生动地描绘出长征中革命力量如同火焰般蔓延,充满生机与活力。“缚倭戎”的“缚”字,精准地传达出抗战胜利、擒获敌人的畅快与自豪。“山河固”的“固”字和“海宇通”的“通”字,简洁有力地体现出军队保家卫国的成效,国家山河安稳,海疆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