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诗词协会成立十周年
孙爱明
十载耕耘泼墨香,骚人聚首意轩昂。
承唐继宋挥毫劲,写景忧怀作赋长。
论道常凝珠玉句,知音互赏蕙兰芳。
明朝更展凌云志,再领诗潮续锦章。
诗人孙爱明老师的《贺诗词协会成立十周年》,以时空交织的全息视角,勾勒出诗社十年的耕耘与抱负,在传承与创新中彰显诗者风骨。
首联“十载耕耘泼墨香,骚人聚首意轩昂”,以“十载”锚定时间维度,“泼墨香”既写笔墨之韵,又暗喻创作成果的芬芳;“骚人聚首”聚焦群体,“意轩昂”则透出精神气象,从具体劳作到精神风貌,完成对诗社历程的初步全息扫描。
颔联“承唐继宋挥毫劲,写景忧怀作赋长”,将视野投向诗学传统与创作内核。“承唐继宋”点明对古典文脉的接续,“挥毫劲”显传承中的力道与创新;“写景忧怀”则道破创作内容,从自然描摹到人文关怀,展现创作维度的丰富性,这正是思维全息的体现——不困于形式,更深掘内容的广度。颈联“论道常凝珠玉句,知音互赏蕙兰芳”,转向诗社内部的交流与共鸣,“珠玉句”与“蕙兰芳”以物喻言、以香喻情,让论道之乐与知音之契具象可感。尾联“明朝更展凌云志,再领诗潮续锦章”,由过往观向未来,“凌云志”见豪情,“领诗潮”显担当,在时空的延展中,将个人与群体、传统与当下、现实与理想熔铸一体,意境雄浑。全诗意象从笔墨、骚人到唐宋诗脉、珠玉蕙兰,层层递进,风骨在传承中见创新,在聚首中显担当,“承唐继宋挥毫劲,写景忧怀作赋长”堪称佳句,道尽创作真谛。
鹧鸪天
孙爱明
碧汉悬蟾夜透凉,丹枫带露叶初黄。
孤舟泛月芦花雪,浅盏倾醇玉液香。
鸿影逝,客途茫,挑灯暗数忆萱堂。
无需纵酒酣然醉,一盏言欢念故乡。
《鹧鸪天》一词,以秋夜为底色,在光影声色的交织中,织就一幅饱含乡愁的全息画卷,于细微处见深情。开篇“碧汉悬蟾夜透凉,丹枫带露叶初黄”,“碧汉”“悬蟾”构夜空之境,“凉”是体感;“丹枫”“带露”“叶黄”绘秋景之态,色与润兼具,从宏观夜色到微观叶色,多维度勾勒秋夜轮廓,是审美全息中感官的协同。
“孤舟泛月芦花雪,浅盏倾醇玉液香”,镜头转向人事与物景的交融。“孤舟泛月”是动态的孤寂,“芦花雪”以白衬夜,添朦胧之美;“浅盏倾醇”是静态的独酌,“玉液香”以味勾连记忆,虚实相生。下阕“鸿影逝,客途茫”,借鸿鸟消逝写时光流逝,“客途茫”直抒漂泊之惑,情绪由景生情自然转进。“挑灯暗数忆萱堂”,以“挑灯”的动作、“暗数”的细节,将乡愁具象化为对母亲的思念,细微处见真挚。结句“无需纵酒酣然醉,一盏言欢念故乡”,不依赖沉醉排遣愁绪,反以“一盏言欢”的清醒,将乡愁升华为温润的念想。全词意象从蟾月、丹枫到孤舟、芦花,再到鸿影、萱堂,意境清冷中藏暖意,风骨在孤愁中见坚韧,“挑灯暗数忆萱堂”一句,以细节胜,道尽乡愁深致。
立冬
孙爱明
寒池叶落透凄凉,朔气初来雁唳长。
翠柏坚贞凝黛色,疏梅清瘦缀星霜。
露侵短褐肌生暖,日照闲窗卷咏香。
待得琼英飞遍野,围炉共语酒盈觞。
《立冬》一诗,以节气为节点,在寒景中发掘生机,于全息观照中显露出不屈的风骨与对生活的热爱。首联“寒池叶落透凄凉,朔气初来雁唳长”,“寒池”“叶落”绘初冬萧瑟,“凄凉”是初见之感;“朔气”“雁唳”添寒意与声息,从视觉到触觉再到听觉,多感官构建立冬寒意,是思维全息对环境的立体捕捉。
颔联“翠柏坚贞凝黛色,疏梅清瘦缀星霜”,笔锋一转,于寒中见精神。“翠柏”的“坚贞”、“疏梅”的“清瘦”,以植物的品性喻人格,“凝黛色”“缀星霜”则赋予静态景物动态感,在萧瑟中注入生机,审美上打破单一的悲秋视角,显多元包容。颈联“露侵短褐肌生暖,日照闲窗卷咏香”,转向人的活动与感知。“露侵短褐”本应寒,却“肌生暖”,是内心的暖意驱散寒意;“日照闲窗”伴“卷咏香”,是诗书之香涵养心境,将外在环境与内在心境全息融合。尾联“待得琼英飞遍野,围炉共语酒盈觞”,由当下望向未来,以“琼英”“围炉”“酒觞”勾勒冬日乐景,充满对生活的期待。全诗意象从寒池、朔气到翠柏、疏梅,再到短褐、书卷,意境由凄凉转温暖,风骨在清寒中见昂扬,“翠柏坚贞凝黛色,疏梅清瘦缀星霜”尤佳,于景物中见品格,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