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祝田诗评鉴:
李顺林,人文景观人格化审美全息的抒写
此次再遇几首崂山景观的好诗,在紧扣景观人文特征的同时,抒写出诗人独到的情怀。诗人李顺林先生,以崂山景观人文特征高度概括的方式藏头,四字一节,八字一首,抒发出他对崂山景观独特的感受、独到的人文发掘。
诗作《万山之祖,峰势伟巨》副题点明此诗为“登览崂山巨峰景区感怀”。诗后介绍了崂山主峰的位置和伟巨,以及远眺俯瞰日夜景致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意蕴。诗作的抒写,体现立足于景观信息资源之上的人格化抒写。“万物灵长景物殊,山容海纳心帆渡”,开篇两句,就做到了着眼巨峰气势之意致的超然山外,自在飞渡。“之子放眼历甘苦,祖功宗德芳华熟”,前二句内容空间的开阔,此二句则放在历史演变和人文发展上。前四句以开阔和辽远之气势,彰显了万山之祖的人格化魅力。后四句则回归细节“峰回路转筋骨舒”,仍不免由近及远“势起高天远沉浮”,带起入境观景者个性化体验,“缠云雾”“喷薄出”则将人生历程体现的意致求索融入景观的人格化情状。
后面三诗同样是在丰富信息占有基础上的,独辟蹊径独到抒写。
《天地淳和,世间正道——观崂山巨峰景区“天地淳和”山门有感》“天地淳和”体现于天地人情俗雅的深度和谐,“世间正道”道出善缘义理勤思。“淳厚民俗育圣贤”“道同义和法理牵”二句,尤以为佳绝独到。
《雨雾崂顶,沐浴仙境——雨雾中的崂山巨峰风情别样》一诗前四句,飘逸清芬的峰顶体验和意象,体现出“雨雾崂顶”。后四句由物及人由外到内,“道骨”“心明”到情随,体现出“沐浴仙境”心魂体验。
《风桥险渡,有惊无险》一诗以“险阻艰难勇毅行,渡人渡心渡自己”的体验,将读者带入有惊无险的情境,悬索桥的长度与落差之外的景观也有了独特的魅力,正是“无所畏忌道途畅”“惊叹尘寰太神奇”。
人文景观人格化的抒写,四首诗在有限的字句间,思维全息创作出无限情感时空,穿行与俯瞰多时空的叠加变幻,创新有为的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和灵魂感触。
诗评鉴者:
孙祝田,中共党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山东滨州作协会员、阳信作协理事。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理念发起人,诗歌全息审美论者,诗词散文诗评论等有发表获奖,常获邀为诗友作品专集作序文写书评。著有论著《诗眼看天下》、诗集《明朗的香》《诗意却如心脏》及散文集《每个日子都叫执着》等。2023年元月至6六月份,论著于《作家报》连载。
诗人简介:
廖明超,笔名秋实,系仙桃市作协会员,现任某公司董事长。曾在巜中华诗词》、《文学世界》、《文学欣赏》、《北方文苑》、《时代作家》和《文学家》等文学杂志及各网络媒体上发表诗歌、散文近30篇、首,并部分获奖。诗观:诗是血液的流动,灵魂的皈依。
附李顺林诗作四首:
(藏头诗)万山之祖,峰势伟巨
——登览崂山巨峰景区感怀
李顺林
万物灵长景物殊,
山容海纳心帆渡。
之子放眼历甘苦,
祖功宗德芳华熟。
峰回路转筋骨舒,
势起高天远沉浮。
伟岸挺拔缠云雾,
巨壮山魂喷薄出。
*崂山的主峰称“巨峰”又称“崂顶”。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峰势伟巨,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享有“万山之祖”的尊称。
巨峰是一座巨大的岩石,层叠而起的石崖,雄峙如城。经过亿万年风雨的剥蚀,呈现出庄严粗犷的面貌。巨峰之巅是一块数百立方米的巨大岩石。前人在上面设有观景台,围以铁栏,仅能容数人伫立。观景台和铁栏早已锈蚀倾圯了。
后来,在极顶建立了一座高约10米的圆形“望楼”,在石罅间凿石为阶,游人拾阶而上,远眺俯瞰,山光海色,尽入眼底。巨峰周围,峰峦叠嶂,云雾飘舞。灵旗峰、小巨峰、五指岳、柱石高、龙穿崮、美人峰还列四周。
巨峰为中国观日出最早佳境之一,观“日出海上”,则唯崂山独具。于崂山度假村或客栈小住,夜看月景,晨观日出,乃崂山之游一大快事。
崂山以巨峰为中心向外延僻的4条大支脉,在这里组成巍峨壮丽的山峦风光,置身崂顶可以看到碧波万顷的黄海,如珠似玉的海岛,层峦竞雄、奇峰争秀的山景;在盛夏季节经常能领略到“云海奇观”、“崂山火球”的宏伟场面;在隆冬季节又可以欣赏到“银峰晶挂”的神话般景象;至于在崂顶观日出,那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迷人画面。
(藏头诗)天地淳和,世间正道
——观崂山巨峰景区“天地淳和”山门有感
李顺林
天朗气清阅峰巅,
地灵人杰有遗篇。
淳厚民俗育圣贤,
和隋之珍善开源。
世济其美续良缘,
间接闻天命不凡。
正身清心思勤勉,
道同义和法理牵。
*来崂山,大家第一眼看到的山门牌坊,就是巨峰风景区的“天地淳和”的山门。巨峰景区的山门是一座巍峨壮观、气度恢宏的三孔石牌坊,门额书四个让人震撼的大字——“天地淳和”。
巨峰海拔1133米,是崂山主峰,位于崂山景区南线,是中国海岸线最高峰,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巨峰景区景点是按道教阴阳八卦命名的,分别为离、巽、震、艮、坎、乾、兑、坤八门。
站在雄伟壮丽的崂山门户——“天地淳和”广场,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山门两侧是著名易学家刘大钧教授撰写的楹联:“鳌崂独壮哉,海抱神山山抱海;诸子俱来矣,贤传大道道传贤。”联语气势磅礴,视角宏大,既体现了崂山山海相依的自然特色,又记录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主体因素。没有“海抱神山山抱海”这样的地域交错,就没有雄伟壮丽的山海奇观;没有历代先贤们“贤传大道道传贤”的辛勤传承,就没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两种因素有机结合在崂山,显示出先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的努力。华夏儿女之所以繁衍昌盛,与我们祖先对天地的谦和融合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山门的横批“天地淳和”既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的赞美与祈望,又反映出人类对自然与自然保护的初衷和理念。
(藏头诗)雨雾崂顶,沐浴仙境
——雨雾中的崂山巨峰风情别样
李顺林
雨覆云翻身欲飞,
雾迷烟笼嗅芳菲。
崂山巨峰海之巅,
顶天立地显神威。
沐雨梳风道骨存,
浴峰透翠意生辉。
仙姿玉貌心明媚,
境由心造情相随。
*青岛崂山的主峰称“巨峰”、又称“崂顶”。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海拔1133米。景区以山海、山林、奇峰、怪石、人文为胜景,整个巨峰景区,是按道教中阴阳八卦八门命名。
崂山巨峰景点最著名的景观是巨石群。巨石群是由巨大的花岗岩石块组成的,形状各异,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物,有的像建筑物……非常神奇。
除了巨石群,景区内还有许多峡谷和温泉。如“龙谭峡”、“石门峡”,峡谷内溪流清澈、瀑布壮观;“龙泉温泉”、“天泉温泉”,温泉水质优良,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景区内还有许多道观和庙宇等文化古迹,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场所,非常有历史文化价值。
另外,景区内还有许多碑刻和石刻,如“崂山经”“崂山石刻”等,其中“海上名山第一”石刻,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95岁时,为崂山题写的。苍劲的笔力和游龙飞凤般的书法,蕴含着这位老人对崂山的无限深情。这些碑刻和石刻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非常值得一看。
如果你想体验中国的自然和文化的精粹,不妨来崂山巨峰景点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这座神奇的山峰带给你的震撼和感动!
(藏头诗)风桥险渡,有惊无险
李顺林
风声鹤唳云脚低,
桥头僵卧寒气吸。
险阻艰难勇毅行,
渡人渡心渡自己。
有胆有识有洞悉,
惊叹尘寰太神奇。
无所畏忌道途畅,
险隘闯过路不迷。
“风桥险渡”,是一座在崂山巨峰风景区内的悬索桥,始建于2002年,全长百余米,落差近百米。它横挂于两峰之间,高悬于深深的山谷之上,人行走在上面,荡荡悠悠,飘飘欲仙,桥下常有劲风呼呼而过,使人真正体会雄伟壮观,风桥险渡之感。其实,游人行走其上有惊无险,非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