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玉:
八一起义(通韵)
杲仁华
南昌举义舞长缨,夜半惊雷破帝京。
腐恶倾颓彰烈胆,阎罗斩却颂豪英。
关山昔岁硝烟漫,边塞如今鼓角轻。
喜看雄师威武日,尤怀枪响第一声。
评析鉴赏: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滨州市诗词学会编辑的八一专刊收录了杲仁华先生的《八一起义》一诗,此作以其独特魅力,生动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诗开篇“南昌举义舞长缨,夜半惊雷破帝京”,瞬间将读者带入1927年南昌起义的紧张激烈场景。“举义”点明主题,“舞长缨”形象勾勒出起义军英勇无畏,挥舞武器与旧势力抗争之态。“夜半惊雷”用夸张与比喻,把起义比作划破夜空惊雷,不仅渲染起义的突然性、震撼力,更暗示其如雷般的力量将打破旧秩序,“破帝京”则强调对反动统治核心的巨大冲击,营造出宏大壮烈的意境。
颔联“腐恶倾颓彰烈胆,阎罗斩却颂豪英”,意象鲜明。“腐恶”代表旧制度的腐朽与丑恶势力,“阎罗”则是旧势力的具象化,借神话中阎王象征反动统治的残酷。“倾颓”“斩却”生动展现起义军推翻旧势力的坚定决心与强大力量。诗人通过对起义这一壮举的描述,歌颂起义者的壮烈胆识与英雄气概,使诗的风骨尽显,展现出英勇豪迈的精神气质。
颈联“关山昔岁硝烟漫,边塞如今鼓角轻”,今昔对比,意象转换巧妙。往昔“关山”“硝烟漫”描绘战争岁月的艰苦卓绝,“边塞”曾是战火纷飞之地,弥漫着紧张与危险;如今“鼓角轻”,“鼓角”曾是战争信号,“轻”字却营造出和平宁静氛围,反映从战争到和平的巨大转变,暗示人民军队守护下,国家走向安定,意境从悲壮转向祥和,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历史变迁。
尾联“喜看雄师威武日,尤怀枪响第一声”,直抒胸臆。“喜看”表达对当今人民军队威武强大的欣慰自豪,“尤怀”则将思绪拉回八一起义“枪响第一声”,强调其在人民军队历史中的关键意义。这一声枪响,是革命火种,是人民军队诞生的标志,此联既表达对当下成就的喜悦,又对历史源头深深缅怀,使诗歌主题得到升华,引发读者对人民军队光辉历程的敬意与感慨。
整首诗语言通俗流畅,意境营造从起义的壮烈起始,经历史变迁过渡,到对当下与历史的思考结束,层次分明。意象运用准确生动,有力展现主题。风骨上,尽显英勇豪迈、坚韧不拔的精神。妙字佳句频出,如“夜半惊雷”“鼓角轻”等,使诗歌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具艺术感染力,是一首能引发情感共鸣,唤起对人民军队崇高敬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