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玉:
膺奖感言
马明德
乙巳年菊月,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在成立十周年之际,表彰了全国84名“振兴散曲突出贡献者”。余忝列有怀:
散曲腾辉不宜藏,险呈坠绪力推扬。
村夫雅士共珍爱,大令叶儿皆丽芳。
鲁野勤耕秋获硕,刊林植秀古香长。
欣看盛世宫商起,合奏中兴云汉章。
评析鉴赏:
在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的特殊节点,著名诗人马明德先生以一首《七律·膺奖感言》记录荣膺“振兴散曲突出贡献者”的心声,字里行间既有对散曲传承的深情回望,也有对盛世文脉绵延的豪迈展望。全诗以“思维全息”统摄创作视野,将个人经历与时代洪流、散曲发展与文化振兴熔铸一炉,又以“审美全息”贯通意象营造,使质朴语词中蕴含厚重风骨,通俗表达里彰显雅正气象。
首联“散曲腾辉不宜藏,险呈坠绪力推扬”,开篇即立起散曲传承的历史坐标。“腾辉”二字赋予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以生命力与光彩,暗合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而“不宜藏”则直抒胸臆,点出散曲作为大众艺术应走向更广阔舞台的特质。“险呈坠绪”四字尤为沉痛,道尽散曲曾面临的式微困境——当传统文脉在时代变迁中渐趋沉寂,“坠绪”之“险”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危机,更是文化基因的断层风险。“力推扬”则以铿锵语调展现担当,将个人与同道的努力置于“救亡图存”的文化语境中,思维上已超越单纯的个人创作,上升到对艺术存续的群体责任,正是“思维全息”中“知世”与“知古今传承”的体现。
颔联“村夫雅士共珍爱,大令叶儿皆丽芳”,将视角从历史困境转向现实传承的生态图景。“村夫雅士”涵盖社会各阶层,打破了传统文人艺术的阶层壁垒,揭示散曲“合乐可歌”“通俗易懂”的本质属性——它既能入田间地头,为村夫野老传唱;亦能登大雅之堂,供文人雅士赏玩。这种兼容并蓄的特质,恰是散曲生命力的源泉。“大令叶儿”则直指散曲体裁本身,“大令”为篇幅较长的散曲,“叶儿”即小令,二者并称,展现散曲形式的丰富性;“皆丽芳”以花草之芬芳喻指各类散曲作品的艺术魅力,意象鲜活而通俗,既写尽散曲的多样之美,又暗含“审美全息”中对不同艺术形态兼容并包的理念——美不在于形式的雅俗,而在于能否触动人心。
颈联“鲁野勤耕秋获硕,刊林植秀古香长”,转入个人实践与群体耕耘的具体叙事,是“知诗”“知人”的生动体现。“鲁野”点明地域背景,暗含诗人在齐鲁大地深耕散曲的经历,“勤耕”以农耕为喻,将文化传承比作田间劳作,质朴中见坚韧;“秋获硕”则呼应“膺奖”之事,既指个人获得的荣誉,更指散曲在这片土地上结出的丰硕成果。“刊林植秀”则将视野从地域扩展到更广阔的传播领域,刊物如林,新作如秀木生长,“古香长”三字尤妙,既写散曲承载的古典韵味历久弥新,又暗示通过刊物传播,这份“古香”得以延续悠长。此联以“耕”“植”等具象动作,将抽象的文化传承化为可感的实践,思维上打通了个人与群体、创作与传播的关联,而“古香”意象的营造,更将历史感与现实感熔于一炉,尽显“审美全息”中时空交织的韵味。
尾联“欣看盛世宫商起,合奏中兴云汉章”,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对未来的壮阔展望。“盛世宫商”以音乐意象代指散曲的复兴,“宫商”本为音律,此处既呼应散曲“合乐”的特质,又暗喻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起”字动感十足,仿佛能听见散曲在盛世中重新奏响的旋律。“合奏中兴”则将个人努力融入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合奏”体现群体力量,“中兴”直指文化振兴的时代命题;“云汉章”以“云汉”(即天河)喻指光辉灿烂的篇章,既写散曲作品将如星河般璀璨,更暗指中华文化的复兴将谱写壮丽史诗。此联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思维上实现了从艺术传承到文化中兴的跃升,意境上则以“云汉”的高远意象,赋予全诗以豪迈风骨,尽显“审美全息”中“依需择佳”的创新——以最壮阔的意象承载最深厚的情怀。
通观全诗,意象选择兼具通俗与典雅:“村夫雅士”“鲁野”“刊林”是生活化的具象,“腾辉”“云汉”“宫商”则含古典雅韵,二者交融,恰是散曲“雅俗共赏”特质的诗化呈现。意境上,从“坠绪”的忧虑到“获硕”的欣慰,再到“云汉章”的豪情,情感层层递进,最终升华为与时代同频的文化自信。风骨方面,诗人以“力推扬”“勤耕”的实践精神,展现出传统文人“文以载道”的担当,使全诗在温婉中透着刚健。
其中“村夫雅士共珍爱,大令叶儿皆丽芳”一联尤为精妙。上句写受众之广,下句写体裁之丰,对仗工稳,语言浅白却意蕴深厚,既道出散曲的本质特征,又暗含“审美全息”中“兼容并蓄”的理念,堪称“以俗写雅”的典范。而尾联“欣看盛世宫商起,合奏中兴云汉章”,则以宏大的意象收束全诗,将个人荣誉与文化振兴、散曲传承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尽显“思维全息”中“知时知世知诗学”的格局,余韵悠长。
整首诗以“审美全息”为内在肌理,于个人感言中见时代精神,于散曲传承中显文化担当,通俗流畅却不失厚重,实为一曲兼具个人情怀与时代气象的散曲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