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玉:
八声甘州·霜
卢玉莲
正漫天萧瑟苦商风,木落失青青。况氤氲烟气,苍茫水色,络绎寒英。因惜流光乍改,匝地一何轻。料藉清宵里,酌敛娉婷。
忍见荷凋苇白,料关山迢递,雁序催征。便从中染就,枫锦照程程。劝伊人、莫书愁字,更莫教、华发镜前生。须留着、几分潇洒,澹对枯荣。
评析鉴赏:
《八声甘州·霜》一词,是卢玉莲老师近期佳作。词作以霜为引,在萧瑟秋景中铺展思绪,于具象描摹与抽象感悟的交织里妙趣。词人将自然之景、时空之感与人生之思熔铸一炉,既见景物的鲜活质感,又含深邃的生命体悟,展现出灵动而厚重的审美境界。
上阕起笔便勾勒出秋霜降临的苍茫景象:“正漫天萧瑟苦商风,木落失青青。”“商风”点明秋风的肃杀,“木落”“失青青”则直写草木因霜而凋零的衰败,寥寥数语,便将秋霜带来的萧瑟氛围渲染开来。紧接着,“况氤氲烟气,苍茫水色,络绎寒英”一句,视角由地面草木转向天地之间的烟气、水色与寒英(即霜花),“氤氲”写烟气的朦胧,“苍茫”写水色的浩渺,“络绎”则赋予寒英以动态感,仿佛霜花在天地间连绵不绝地铺展,将秋霜笼罩下的天地勾勒得既有阔大之境,又有细微之趣。而后,“因惜流光乍改,匝地一何轻”由景入情,因感叹时光在霜落之间悄然改变,转而细品霜的特质——“匝地一何轻”,既写出霜覆盖大地时轻盈的形态,又暗含对时光易逝的轻叹,将景物的物理属性与情感的微妙波动相勾连。结句“料藉清宵里,酌敛娉婷”则进一步想象霜在清夜中的姿态,“酌敛娉婷”以拟人手法写霜仿佛收敛了张扬,展现出娴静美好的模样,既呼应了“轻”的特质,又为下阕的思绪转折埋下伏笔。
下阕笔锋一转,由眼前的霜景拓展到更广阔的时空与人生感悟:“忍见荷凋苇白,料关山迢递,雁序催征。”“荷凋苇白”是霜后的近景,而“关山迢递”“雁序催征”则将视野拉远,由霜带来的凋零联想到远方的征途与迁徙的雁群,赋予秋霜以时空的纵深感。“便从中染就,枫锦照程程”一句,更见思维的灵动——在霜的肃杀中,词人却捕捉到霜染枫叶的绚烂,“枫锦”与“程程”相呼应,让萧瑟秋景中生出温暖明亮的色调,展现出从衰败中发现生机的审美眼光。随后,“劝伊人、莫书愁字,更莫教、华发镜前生”,由景及人,直接抒发对“伊人”的劝慰,劝其不必为秋霜带来的萧瑟而忧愁,更不必因时光流逝而焦虑于白发滋生,将对自然之景的感悟升华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末句“须留着、几分潇洒,澹对枯荣”则以旷达之语作结,点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枯荣变化,应保持潇洒淡然的心境,将秋霜带来的生命感慨推向哲理层面的升华。
通观全词,意象的选择与组合尽显“全息”之妙。从近景的草木、寒英,到远景的关山、雁群,从具象的霜花形态到抽象的时光之感、人生之思,词人将多种意象有机融合,形成立体的审美空间。意境上,既有萧瑟苍茫的秋景之境,又有温暖明亮的枫锦之境,更有旷达淡然的哲思之境,多重意境交织,展现出丰富的审美层次。而风骨方面,词中虽有对时光流逝、万物凋零的轻叹,却无消沉颓丧之气,反而以“枫锦照程程”“澹对枯荣”的豁达,彰显出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于柔婉中见坚韧。
词中佳句当推“便从中染就,枫锦照程程”。此句在霜的肃杀背景中独辟蹊径,以“枫锦”的绚烂打破萧瑟,“照程程”则赋予这绚烂以绵延的生命力,既见景物之美,又含人生之喻,于反差中见张力,于细微处显哲思,堪称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