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而言,当代著名诗人的格律诗词是最为怡心悦神的事,每遇好诗,最能感受到审美全息精彩的生发。宋彩霞老师的这里的三首诗,风格各异却都韵味悠长,在意境营造、意象运用等方面各有精妙之处。
王渔洋《手镜》新读
一编如对古贤初,淡墨犹存手泽余。
已觉微言通海岳,更从冷处见山渠。
庭前辨蚀虫鱼字,劫后重窥冰雪庐。
谁道他朝灯影逝,此中元不碍家书。
《王渔洋〈手镜〉新读》,引领读者走进对古代贤哲著作的品味之中。诗开篇 “一编如对古贤初,淡墨犹存手泽余”,瞬间营造出一种与古贤对话的庄重意境,仿佛能透过那淡墨触摸到前人的手泽,古意盎然。“已觉微言通海岳,更从冷处见山渠”,“微言”与“海岳”相连,将书中微言大义提升到广阔的天地范畴,而“冷处见山渠”又从细微处挖掘出别样的风景,意境丰富且深邃。在意象运用上,“虫鱼字”“冰雪庐”等意象,展现出古籍的古朴与作者阅读时的心境。“庭前辨蚀虫鱼字”,借辨认古老文字这一意象,凸显出对古籍的珍视与研读;“劫后重窥冰雪庐”,“冰雪庐”象征着高洁与历经沧桑后的坚守。整首诗风骨尽显,从对古籍的新读中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传承,如 “谁道他朝灯影逝,此中元不碍家书”,即便时光流转,书中蕴含的精神如同家书般永恒。
玫瑰花(通韵)
绛衣初绽夜犹寒,独守孤光到晓残。
纵有千针缝美色,终无一计避凋阑。
香魂已化三春烬,棘骨空留百世看。
谁道此身堪寄赠,最难驾驭是情关。
《玫瑰花(通韵)》,以玫瑰花为载体,营造出凄美而富有哲理的意境。“绛衣初绽夜犹寒,独守孤光到晓残”,描绘出玫瑰花在寒夜独自绽放,从夜晚坚守到破晓,寒夜与孤光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孤寂之感。“纵有千针缝美色,终无一计避凋阑”,“千针”这一意象既描绘了玫瑰的尖刺,又暗喻其虽有保护自身之态,却仍无法逃避凋零的命运。诗中通过玫瑰从绽放到凋零,探讨了美好事物的无常,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惋惜的风骨。“香魂已化三春烬,棘骨空留百世看”,将玫瑰的香魂消逝与棘骨留存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谁道此身堪寄赠,最难驾驭是情关”,借玫瑰难以寄赠,巧妙地将主题升华到对情的感慨,情之一字,如同玫瑰般难以掌控,韵味悠长。
乙巳父亲节有怀
京胡裂帛夜沉沉,恍见弓斜月影深。
弦上犹温前日趣,人间已失旧时音。
常怀智取山中调,每忆躬耕孺子心。
十载阴阳唯一恸,来生仍作膝前琴。
《乙巳父亲节有怀》,营造出深沉哀婉的怀念意境。“京胡裂帛夜沉沉,恍见弓斜月影深”,在沉沉黑夜中,京胡声如裂帛,搭配倾斜的弓与深邃的月影,烘托出思念父亲的沉痛氛围。“弦上犹温前日趣,人间已失旧时音”,以弦上余温与人间旧音的消逝形成强烈反差,将对父亲的思念具象化。诗中运用“智取山中调”“躬耕孺子心”等意象,展现出父亲的智慧与慈爱。“常怀智取山中调”,表达对父亲智慧的钦佩;“每忆躬耕孺子心”,体现父亲对子女的关爱。整首诗情感真挚,风骨尽显,“十载阴阳唯一恸,来生仍作膝前琴”,直接抒发对父亲的深切思念,渴望来生还能相伴,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