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玉:
满江红·致敬抗日川军
何云春(北京)
怒涌岷江,滔天浪、奔雷未歇。抬望眼、群峰如剑,直消倭穴。死字旗飘家国恨,草鞋踏破关山月。赴戎机、三百万男儿,心如铁。
淞沪火,台庄血;襄水断,长沙裂。纵尸填沟壑,脊梁难折。百战孤城烽燧冷,九秋征甲霜痕切。看今朝、浩气贯长虹,昭星月。
怀念老八路史昭清将军
何云春(北京)
乱世烟云战火熊,驱倭弃笔勇从戎。
太行挥剑惊苍昊,淮海腾波出彩虹。
策马南疆驰大道,乘风冀北固长城。
高山翠柏千秋颂,又塑人间一座峰。
评析鉴赏:
在诗词的广袤天地中,优秀的作品宛如璀璨星辰,以独特的魅力传递着深厚的情感与时代的印记。何云春先生的《满江红·致敬抗日川军》与《怀念老八路史昭清将军》这两首诗,生动展现了“思维全息创新有为”与“审美全息”的特质,在多个维度呈现出卓越的艺术价值。
先看《满江红·致敬抗日川军》,开篇“怒涌岷江,滔天浪、奔雷未歇”,以雄浑壮阔的江水起笔,营造出激昂磅礴的意境,瞬间将读者带入那个风云激荡的抗日年代。“抬望眼、群峰如剑,直消倭穴”,此句将群峰比作利剑,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川军对消灭日寇的坚定决心,意象运用精妙,赋予山川以战斗的意志。“死字旗飘家国恨,草鞋踏破关山月”,“死字旗”这一独特意象,饱含着川军对家国的深切热爱与视死如归的精神,“草鞋踏破关山月”则以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川军行军的艰辛,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奋勇杀敌的风骨。“赴戎机、三百万男儿,心如铁”,气势恢宏,刻画了三百万川军坚如钢铁的意志,为保家卫国勇往直前。
下阕“淞沪火,台庄血;襄水断,长沙裂。纵尸填沟壑,脊梁难折”,通过列举淞沪、台庄等著名战役,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战斗的惨烈,凸显了川军即便面临生死绝境,脊梁依旧挺直的不屈精神。“百战孤城烽燧冷,九秋征甲霜痕切”,描绘出历经百战的孤城在烽火冷却后,川军将士征甲上满是霜痕的画面,细腻地展现出战争的残酷与将士们的艰辛。“看今朝、浩气贯长虹,昭星月”,从往昔的战斗过渡到当下,川军的浩气如同长虹贯穿天际,光照星月,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其精神的不朽,在时空的转换中完成了意境的升华,体现了思维的全息创新,将对川军的敬意与对其精神传承的思考融入其中。
再观《怀念老八路史昭清将军》,首联“乱世烟云战火熊,驱倭弃笔勇从戎”,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时代背景,在战火纷飞的乱世,史昭清将军毅然弃笔从戎,投身抗日,展现出将军的果敢与担当。颔联“太行挥剑惊苍昊,淮海腾波出彩虹”,“太行挥剑”描绘出将军在太行山奋勇杀敌的英勇身姿,仿佛让读者看到那剑指苍穹的豪迈气势,“惊苍昊”则渲染出战斗的激烈与将军的英勇无畏;“淮海腾波出彩虹”,以淮海战役为背景,“腾波”形象地描绘出战斗的波澜壮阔,“出彩虹”寓意着胜利的曙光,意象运用巧妙,营造出振奋人心的意境。
颈联“策马南疆驰大道,乘风冀北固长城”,进一步展现将军在不同战场的英勇事迹,“策马南疆”与“乘风冀北”对仗工整,生动地描绘出将军驰骋南北、保家卫国的飒爽英姿,“驰大道”和“固长城”则体现出将军为国家安定所做出的努力,凸显了其作为军人的风骨。尾联“高山翠柏千秋颂,又塑人间一座峰”,以高山翠柏象征将军的精神万古流芳,“又塑人间一座峰”将将军比作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人间,供后人敬仰,在意境营造上达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表达了对将军的无限崇敬与赞美,在审美上实现了从对将军事迹的描述到对其精神高度凝练与升华的全息过程。
这两首诗作,无论是描绘川军群体的英勇抗战,还是刻画老八路将军的传奇一生,都通过巧妙的意境营造、生动的意象运用、刚健的风骨展现以及妙字佳句的锤炼,深刻体现了“思维全息创新有为”与“审美全息”。它们不仅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词在表达情感、传承精神方面的强大力量,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传承英雄们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