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孙祝田:唐海民,雪雨淬炼中的豪情新生,品赏《乙巳二月初三雨后大雪》 [诗论]

浴阳轩主     发布时间: 2025/11/22 13:48:43
阅读:17次      分享到

关键字
思维全息 创新有为 三评九知 审美全息
原玉:
 乙巳二月初三雨后大雪(新韵)
唐海民
细雨先涤障世尘,又来严雪淬梅魂。
终成江海终成绿,不负家国不负春。
梦里豪情驰旷野,风中傲骨立寒晨。
大鹏直展图南翼,一路高歌万象新。
注:源自《中华辞赋》

评析鉴赏:
以雨后大雪的特殊景致为引,在自然变幻中融入生命感悟与家国情怀,唐海民的《乙巳二月初三雨后大雪》,于"思维全息"中贯通物我与时空,在"审美全息"里兼具刚柔与宏微,既见自然的淬炼之力,更显人格的傲岸与理想的昂扬。
首联"细雨先涤障世尘,又来严雪淬梅魂",以雨与雪的先后登场拉开序幕。细雨"涤尘",是温柔的净化,为天地洗去蒙垢;严雪"淬梅",则是严酷的磨砺,让梅魂在寒中更显坚韧。一柔一刚,一洗一淬,诗人不将雨雪视为寻常天气,而是赋予其精神寓意,在思维上打通自然现象与人格修炼的关联,为全诗奠定刚健的基调。
颔联"终成江海终成绿,不负家国不负春",由景入情,在时空的延展中见出信念的笃定。"终成江海"暗合雨雪消融汇聚的自然之理,却不止于地理之变,更似人生向广阔处奔涌的隐喻;"终成绿"则指向冬去春来的必然,是生机的承诺,亦是希望的具象。而"不负家国"与"不负春"并置,将对自然时序的珍视与对家国责任的担当熔铸一处,个人的生命节奏与时代的脉搏同频,思维的维度从自然规律拓展至人文情怀,审美上实现了小我与大我的交融。这一联以"终成"的必然与"不负"的坚守,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积蓄着深沉的力量,让豪情有了坚实的依托。
颈联"梦里豪情驰旷野,风中傲骨立寒晨",笔锋转向内心与外在的呼应,尽显精神的张力。"梦里豪情"是心灵的驰骋,旷野的意象为豪情提供了无垠的舞台,展现出理想的壮阔;"风中傲骨"是现实的坚守,寒晨的背景让傲骨更显孤绝,凸显出人格的刚毅。一虚一实,一驰一立,梦境的奔放与现实的坚守相互映照,既见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亦显其面对困境的不屈。这种对内心世界与外在姿态的双重观照,正是思维全息的生动体现——不偏执于一端,而是在对立统一中把握精神的全貌,审美上则于豪放与孤高之间见出人格的丰满。
尾联"大鹏直展图南翼,一路高歌万象新",以雄奇的意象收束全诗,将情感推向高潮。大鹏"图南"源自《庄子》,是向上与向前的象征,诗人借其展翅,喻指冲破束缚、追求高远的志向;"一路高歌"是昂扬精神的外化,"万象新"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与首联的雨雪洗礼、颔联的"终成绿"形成呼应,构成从磨砺到新生的完整闭环。
从整首诗来看,意象从细雨、严雪、梅魂,到江海、绿野、大鹏,既有自然的细微(雨雪),亦有天地的宏大(江海、旷野),更有人格的象征(梅魂、傲骨、大鹏),意象的选择兼顾具象与抽象,共同营造出从磨砺到新生、从坚守到腾飞的意境。意境中既有雨雪的清寒,又有豪情的炽热,更有对未来的光明憧憬,刚柔相济,虚实相生。而其风骨,便在这"思维全息"的观照与"审美全息"的熔铸中挺立——于自然变迁中见出精神成长,于个人情怀中融入家国担当,刚健有为而又不失细腻深沉。
诗中"终成江海终成绿,不负家国不负春"堪称佳句。前句以自然的必然趋势喻示希望的笃定,后句将个人责任与家国、时序相连,语言朴素却意蕴厚重,既见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显对人生价值的坚守,于平实中见出胸襟与格局,是全诗情感与主旨的凝练表达。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