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合奇的山
说到山,大家并不陌生,因为他随处可见。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巍峨的泰山,峻险的华山,奇特的黄山。这些山,我都不曾见过,只是在书本里读到过。我见过的山都是一些普通的山,甘肃的天水陇南一带的山,由层层叠叠梯田拼凑成,一半种庄稼,一半种果树,深春夏秋初还是有些看头的,一旦过了这个时节,就变得消瘦了,因而一种贫瘠感会油然而生了,不过陇南的山要比天水的略显富态些许。再就是广西桂林一带的山,只是路过的时候顺着车窗看了一下。那里的山给我的感觉是雍容华贵,可以说风姿不凡。但唯独阿合奇的山,它既不贫瘠也不不富态。却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阿合奇属古尉头,自西汉一直属于我国固有国土,其地理环境由两山夹一河组成。阔克萨勒山(被称作北山)天山山系南脉一段,喀拉铁克山(被称作南山)天山山脉支脉之一,托什干河古称尉头谷。而我今天说的阿合奇的山就是阔克萨勒山和喀拉铁克山。
要看北山,还需站在南山脚下的新县城(佳朗奇),远远望去北山像一堵厚实的墙,老县城像是墙根下的绿苔。从山脚到山脖子都是大石头,一年四季都是土青色,显得格外的单调。只有山头的雪山会随着太阳的强弱白色与土青变换着来,只有等到太阳足够暖的时候,低陷的山头处会有草绿色。只有这个时期让我会觉得那座山上可能有很薄的土质层吧!从佳朗奇看,北山就是一座大石头山。其实不然,顺着山脚踝处往上爬,你会看到石头与石头构成的阴暗潮湿处有干巴巴的青苔,还有骆驼刺很要强的点在石头缝里生长着。你弯下身子去会发现密密麻麻的一种名叫观音莲的多肉生长的着实健壮。山腰上有好多石洞,我发现好几种鸟儿就在那石洞里安家了。在一个雷雨天的傍晚,乌云刚散去的时候透过窗户看着北山,真的是另有一番风味,我曾调侃写到:
窗前秃山绣金边,压顶黑云变蝉翼。
归巢乌鸟复出巢,也为生计忘天黑。
其实,闲了的时候,站在窗前,看着羊群一会在这一会在那,你很难想到他们在吃什么。不过只要太阳照不到山头,他们也会翻过山头回家去了。
要看南山还需要到北山望去。南山远远望去就像一把巨大的簸箕,半倾斜在那里。簸箕的舌头两边似乎在托什干河上下游的地方和北山紧紧依偎在一起的错觉,而佳朗奇就像滚落在簸箕舌头靠前端的玉米粒,静静的坐在那里。簸箕后边沿就是南山的主山体了。南山的山脚是不太陡的戈壁,远远望去也是寸草不生,但走近了,你会发现北南脚上的骆驼刺和滚滚草还是相对富裕的。和北山一样的就是那雪山头了,他也会随着太阳温度变换着白与土青的颜色,就是比北山少了那在温度极高的时候露出来的一点绿了。
最有趣的属天气晴朗,但蔚蓝色的天空中飘着几朵极大的棉花一般的云彩,它会在北山与南山投下好大一片阴影,会给人一种那里是植被的错觉。而北山与南山本分的站在托什干河两侧。由于北山与南山的山体不同,每当刮风的时候,老县城风力较小,而佳朗奇就像是要在簸箕里翻滚出来的糠一般。也许就是北山像墙而南山似簸箕的缘故吧。
就是这样两座看似寸草不生的石头山,听别人讲上面又是两座山。山顶或草场或松树林。我从县志上看到,上面是野生药材和珍贵野生动物的乐园,甚至还有云杉呢。这倒是吊足了我爬上山顶的欲望,可由于一直没有腾出时间,还没来的及上去体会一番了。
阔克萨勒山喀拉铁克山是两座神奇的山,它看似寸草不生,但千百年来,都低调的养育着这方土地的人们,它看似毫无生机,但它是很多濒危物种的乐园,它看似平平无奇,却守护着祖国的辽阔边境。就是这样两座山,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在我写它们之前问了土著的一些长辈,他们只知道南边的叫做南山,北边的叫做北山,就是不知道阔克萨勒山和喀拉铁克山。这是不是和在这两座山之间,为修建306省道而长眠于阔克萨勒山脚下的烈士园林中的那些中国士兵一样呢?是不是和常年守卫在高寒界碑旁的中国军人一样呢?平凡中的伟大,朴素中的坚毅,我可不可称赞他们说——这就是中国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