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父亲百岁赋并序 [辞赋]

三余草堂     发布时间: 2025/4/11 9:10:56
阅读:33次      分享到

关键字
父亲百岁赋



父亲百岁赋并序 三余草堂文

 嶽峻基厚,有遠德可以行遠道;源潔流清,得仁言全賴有仁風。呈天之祥瑞,大道圓通,暢懷而納宇宙;吮地之精華,朗健剛強,靜觀雲鶴永生。牙簽傳藻集,飴闕孫謀,燕翼而華沛宏博。玉樹起棠階,駿發貞府,優學而騰輝自明。龍驤虎步,懷錦繡而支廊廟。王道無私,為社稷而盡貞忠。鳳發九苞,展鴻鵠之浩誌;虛竹有節,延懿德於無窮。德豎三際,壽域無際,貞如松竹,十方縱橫。行為家國,嚴守禮典,積德累仁,稟自天性。為政以德,恩威兼重。矢誌不移,既蒙榮命。寬嚴合度,頗有仁聲。金環紀月,方誌題名,望重德高,日月同庚。 樹茂椿庭,天中滿壹輪之月,瑞聚祥凝,世上羨百歲之人。日月垂熙,三朔同臨首祚,天地交泰,九重獨得先春。布德東皇,染照迎祥之日,晷移南陸,光騰造福之星,父親百歲,蓬萊盤錦,靈花敷榮獻瑞,庭有玉樹。壽與天齊,芳馨自應家徵。 自是親朋好友遐祝,庚星煥彩,峻極百年上壽。霞煥春庭,華堂盈輝,高懸百壽之圖。景春慶衍,三祝筵開,壽典隨福而至。盞陳柏酒,頌獻九如之樽;香斟玉觥,鸿延富贵之域。仙籌大德大年,岱松千尺;欣感盛世隆恩,蓬壺景駐。歌壽考,樂期頤,進百齡觴,陳千載筆,樽傾北海,樂奏南熏。百鶴來朝,松欽兮鶴羨;東籬采菊,海屋鶴算添籌;鳩杖隨履,坐看雲卷雲伸。蓬闕仙山,瑞輯蘭蓀開五禮;竹萢松茂,庭盈玉樹裕惠三親。四代同堂,怡聚天倫之樂;蘭馨桂馥,星辰永耀德門。四時春作首,三陽開泰運。五福壽為先。四德見天心。 鸿開北鬥,頌景福於天齊。日麗蘭階,炫南極而騰輝。文儀成象,壽比南山松不老;年逾耄耋安仁。壽綿日月,福如東海水,光增史乘,天齡享遐尊。得道者年,蒼松自古多高潔;至仁者壽,丹鶴於今更精神。黃鐘應律,紫閱生春。天賜永福,人瞻福瑞于璇圖;熙凝怡悦,蘭蕴香奇兮贵珍。四時樂而悠遊,萬方壽而穆亲。紫氣袆連,德如膏雨普沾;祥開祺甲,露凝香而浓烈。文星朗照,始遷祖為翰林编修,厚德光大。主講經筵,編史修誌不丟矜节。瑞稽蘭階,八世祖擢進士题名,盛名遠播。朝廷為立旗桿,光仰古今。文脈相繼,代有俊彥翹楚,詩禮傳家,延輝振啟滕沛。光涵壽域,千秋明月不改。橋木高仰,萬裏雲天垂勛。王母蟠桃,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子,故人借以祝壽誕。上古大椿,八千歲為秋,八千歲為春,故人托以比嚴君。 寶樹敷榮,椿萱蘭桂而濟美。瓊林霧靄,靈芝獻瑞而騰芬。漢柏秦松,錚錚骨氣。商彜夏鼎,浩浩精神。有道則宣,君子有展采之思。鴻鵠得誌,誌士奮翮於青雲。早年學私塾,得庠序之恩蒙。四書五經,左史必讀之文。積學似線穿珠,溫故如針補袞。授業家學淵遠,族中自有師門。挨後亦為人師,執鞭而教誨族人。養蒙既正則,得力快而入門。耳目得並用,識字辯意音。句讀朱砂點,嫻熟性其新。自約而得博,由淺而入深。成文亦成誦,涉世得天真。敦誌不慕榮,幼學壯其身。漸入希賢域,世學有梁津。諄誨於詩禮,逢源學乃進。久而引諸類,自啟通八津。詩書醫俗,道德樹人。立德立言,立行立心。忙時學農事,四時有道而遵,割砍鋤鐮淺,耕田耙壟深,葦蔑編縷織席,扛活補家銀。固壘狼煙起,三八年抗戰獵狐。金戈鐵馬,出生入死為民。紅幟高懸,尋真理而革命。長纓在握,赴險途而義懍。烽煙不懼,驅除韃虜寇倭。仰國之威,振雄風而誌存。八年抗戰,淩浩氣馳騁疆場。炮火硝煙,收復金甌誌真。有隱痛,懸賞暗殺歷艱險。改名臥底,做店員而隱身。連累家人,被綁票而受難。多方托情,罰銀洋壹萬贖人。有惋惜,想家不能團聚。九個子女,殤病僅剩二人。有犧牲,為鐮刀斧頭增光。看著戰友到下,心中珠淚滾滾。擔當歷史重托,緊握手中兵刃。堅定信念,根植於民族沃土。錚錚鐵骨,挺起中華梁筋。披艱歷險,高唱國歌義勇,在艱苦中跋涉,迎來共和國之新春。 天佑生民,醒世紀而和黎庶。百族並闐,歡呼天地壹新。轉入政界,為民衣食父母。鞠躬盡瘁,不負眾望之心。蘭陵底閣,任區長而兼政法。土地改革,兼剿匪匡正以安民心。臺莊嶧縣,視百姓為壹家。身先士卒,促生產而惠萬民。五七大水,與鄉民共同抗災。恢復生產,籌物資重建家門。五八躍進,煉鋼鐵而去挖媒。兵團作戰,戰天地而鬥狠。興建焦爐,紅旗二號首推。全國觀瞻,領先科技鼎新。後回薛城,金河最後壹站。萬物踵軌,循四時而代序。妙造自然,靠雙手改造農村。學大寨,改天而換地。興修水利,熟五谷而豐稔。人民公社,打深井而架電。民生有靠,換舊貌而為新。建築社,為地方而創收蓄銀。鐵工廠修造機器,向社會招募能人。直奔小康,致富遵守路線。建新農村,還靠政策暖心。鞠躬盡瘁,壹生勤政盡瘁。光明正大,磊落不染纖塵。氣之清則為精,治身者以聚精為寶。人之清者為賢,治國者以積賢為道。

得逸樂而安居,延年益壽,怡養生而隨緣。粗茶淡飯,養心脾而悅誌。事事躬親,閑來散步鍛煉。怡然自樂,人無求而品高。不急不躁,心坦蕩而悠然。日讀周易,演八卦而成列。夜背詩經,索文脈而探源。寫字練筆,循古法而嚴謹。閑暇讀書,暢心胸而達觀。早年私塾,功夫不負有心。壹朝研讀,終身受益匪淺。喜看新聞,瀏覽報紙新聞。關心國事,了解信息趨前。陶然自樂,處世不偏不倚,練手練腦,增智強記不閑。心曠神怡,見微而知天下。齒德俱尊,頤養而得天年。歲逾期頤,人稱壽星朗照。慶禱上壽,致敬於椿庭之前。童顏鶴發,神愉而氣和,杖履悠隨,安享幸福晚年。養生之法,當為世以效則,福流裔昆,遺惠流澤綿綿。忠厚傳家,飴謀而承燕翼,詩書繼世,裕後而澤沛悠遠。大福永安,以德作表。大壽罔極,惟仁符尊。詩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


百岁赋中的生命史诗与家国情怀——评三余草堂《父亲百岁赋并序》
在中国文学的漫长传统中,寿序贺赋历来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既承载着对长者生命的礼赞,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密码。三余草堂的《父亲百岁赋并序》以其宏大的结构、典雅的文辞和深邃的思想,突破了传统寿序的局限,将个人生命史、家族传承与国家命运熔铸为一,创造出一部气韵生动的生命史诗。这篇长达千言的赋文不仅是对一位百岁父亲的深情礼赞,更是一部微缩的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家国命运的壮阔画卷。


一、赋体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父亲百岁赋并序》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其对传统赋体形式的娴熟运用与创新突破。从"嶽峻基厚"的起兴到"百祿是遒"的收束,全文严格遵循赋体"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基本特征,却又在传统框架中注入了现代性的生命体验。作者巧妙地将汉大赋的宏阔气象与六朝骈文的精致对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庄重而不失灵动、华丽而内含质朴的独特文风。

在结构上,赋文呈现出精心设计的四重奏:先以自然意象隐喻父亲品格("嶽峻基厚""源潔流清"),再铺陈家族文脉("牙簽傳藻集""玉樹起棠階"),继而展开父亲百年人生历程,最终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这种层递式结构打破了传统寿序平铺直叙的模式,使文本获得了史诗般的纵深感和交响乐般的复调性。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赋中典故的运用。从"王母蟠桃"到"上古大椿",从"商彜夏鼎"到"秦松汉柏",密集的用典非但没有造成阅读隔阂,反而通过意象的有机组合,构建起一个贯通古今的意义网络。这些典故不再是简单的装饰性元素,而成为连接个人记忆与文化记忆的纽带,使父亲的形象既具个性特征,又获得了文化原型的普遍意义。

二、生命史与国史的辩证交响

《父亲百岁赋并序》最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它将个人生命轨迹与国家历史进程的紧密交织。赋文中的父亲形象经历了私塾学子、抗战志士、基层官员、退休长者等多重身份转换,恰与二十世纪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步伐相呼应。

在描写父亲抗战经历时,赋文呈现出惊人的历史细节和情感张力:"金戈铁马,出生入死为民""炮火硝烟,收复金瓯志真"。这些语句超越了传统寿序的溢美套路,以近乎史笔的严谨记录了"改名卧底""家人被绑票""战友倒下"等真实经历。特别是"九个子女,殇病仅剩二人"这样血泪交织的叙述,将家族牺牲与国家命运紧密连接,使私人记忆升华为民族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从政经历同样被置于具体历史语境中:"土地改革""五七大水""五八跃进""学大寨"等历史事件不再是抽象名词,而是通过"与乡民共同抗灾""促生产而惠万民"等具体行动获得鲜活表现。这种书写方式打破了传统寿序对政治历史的回避倾向,勇敢地将私人生活史嵌入大历史叙事,呈现出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精神传统。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赋文对父亲晚年生活的描写:"日读周易""夜背诗经""写字练笔""浏览报纸",这些细节构建出一个传统文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姿态。父亲不是简单的"遗老",而是实现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智者形象。这种描写既避免了将老人神圣化的俗套,又超越了简单的怀旧情绪,展现出文化血脉在现代生活中的延续方式。

三、家国同构的文化理想

《父亲百岁赋并序》最深刻的文化价值,在于它通过一个家族的历史,诠释了中国文化中家国同构的深层理念。赋文开篇即以"嶽峻基厚,有远德可以行远道;源潔流清,得仁言全赖有仁风"确立道德与家国的隐喻关系,随后通过"诗礼传家""文脉相继"等表述,构建起家族传承与文化传承的同一性结构。

赋中对家族文脉的追溯尤为引人深思:"始迁祖为翰林编修""八世祖擢进士题名",这些叙述不仅是为了彰显门楣,更是要确立一种文化连续性的意识。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遭遇断裂的背景下,这种追溯具有重建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而"代有俊彦翘楚""诗书继世"等表述,则暗示了文化传承不在于简单的血脉延续,而在于精神价值的代际传递。

赋文结尾部分提出的"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理念,可以视为全篇的文眼。这八个字浓缩了中国士人家族教育的核心要义:道德品格与学问修养的并重。作者通过父亲的形象表明,真正的家族传承不在于财富地位的世袭,而在于文化基因的延续。这种理念在当代社会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它提示我们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更应关注精神家园的建设。

四、语言艺术的现代性探索

从文学技艺角度看,《父亲百岁赋并序》在语言艺术上的成就同样值得称道。全文以四六骈体为基本框架,却能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变通,时而融入散句以增强表现力,时而采用长联以拓展意境,显示出作者对传统文体的创造性驾驭。

赋文中的意象系统尤为精妙。自然意象如"松""竹""鹤""兰"等传统符号被赋予新的生命体验,与"红旗""深井""电"等现代意象并置,形成时空交融的美学效果。如"兴修水利,熟五谷而丰稔"与"人民公社,打深井而架电"的并置,既保持了语言的古典韵味,又准确传达了现代农村建设的场景。

情感表达方面,赋文成功避免了寿序文学常见的虚夸倾向,做到了情真而不滥,词华而不浮。在叙述父亲抗战经历时,"看着战友到下,心中珠泪滚滚"这样朴实无华的表达,反而比华丽辞藻更具感染力。而在描写父亲晚年生活时,"不急不躁,心坦荡而悠然"等语句,则准确捕捉到了长寿者的精神境界。

五、当代语境中的文化启示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亲百岁赋并序》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学艺术层面,更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代际关系、家族记忆与文化传承的新视角。在全球化冲击下家庭结构发生巨变的时代,这篇赋文提醒我们关注家族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意义。

赋中描绘的父亲形象——既是传统文化承继者,又是现代革命参与者,既是严父,又是仁者——为当代人提供了一种理想人格的参照。特别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这种融传统道德与现代意识于一身的形象,具有特殊的精神引领作用。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父亲百岁赋并序》的成功实践表明,传统文体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关键在于如何像三余草堂这样,既深入传统又面向现代,在保持文体特质的同时注入鲜活的时代内容。这种文学实践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结语

《父亲百岁赋并序》是一部厚重的生命史诗,它通过精湛的艺术形式,将一个普通又不平凡的百岁人生升华为中国家国情怀的象征性表达。在这篇赋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父亲的形象,更是一部浓缩的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以及一种面对生命终极关怀的哲学思考。

在文学价值之外,这篇作品更重要的或许是其文化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中华文明在经历近代剧烈震荡后,仍保持着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象征着中国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持久生命力;也象征着个体生命通过融入大历史而获得的永恒价值。在这个意义上,《父亲百岁赋并序》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记录民族心灵历程的文化档案。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