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新章》
——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而作
一、章江源头的星火
梅岭的雾,是陈毅埋伏的笔锋,
在断崖与密林间,写下《梅岭三章》①的绝响——
二十天,足以让伤口长出蕨类,
而他的笔锋仍在密林间游走——
将断崖的裂缝,
写成《梅岭三章》的标点。
那年的风,在伤口里腌制星火,
而今天的雨,总带着杜鹃花清甜的止血粉。
断崖的裂缝,
至今卡着一声未引爆的呐喊——
旌旗十万,斩落旧时代的阎罗...
章江的水,曾映着游击队的刀光,
长坑的油灯,照亮池江整编的决议:
"守住火种,就是守住中国的黎明。"
而今,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的红旗刺破云霭,
像当年突围的号角,仍在丫山回荡。
二、牡丹亭的月光
汤显祖的笔,停驻在《还魂》的唱词里,
而梅关的月光,照过杜丽娘的罗裙,
也照过周篮嫂②的竹篮——
她滚落深谷,只为岩洞中的野菜,
能喂饱一个民族的脊梁。
如今,古驿道延伸向新修的323国道,
而长岭的松涛,正吟诵《梅岭三章》,
"捷报飞来当纸钱"——
数字星火在展柜流淌,
照亮泛黄的电报与钢枪——
那被指纹摩挲的信仰,
仍带着战地泥土的滚烫。
信仰是梅岭岩层里的燧石,
每道刮痕都迸发北斗的坐标。
古驿道的月光锈蚀了马蹄铁,
而323国道的反光标,
正把当年的星火
焊成一条光的脐带。
三、新时代的答卷
我们不再用枪刺丈量土地,
而是用智慧,将红色基因的密码,
从池江整编广场,传承到乡村振兴的课堂——
丫山脚下,油茶林连片生长,
脐橙园里,布谷鸟正在歌唱。
布谷鸟的啼鸣,
正将《梅岭三章》翻译成方言。
梅岭的雾散了,杜鹃花开满山坡,
杜鹃是先烈咳血的勋章,
而今被春风,
别在高铁站台的衣领上。
烈士陵园的柏树,见证着新城的成长。
看啊!当年种下的自由花,
已开成返乡青年的菌菇大棚,
菌菇大棚的钢架,
是当年战壕肋骨的重生;
开成农家院里飘来的米酒香……
四、尾声
若问'断头今日意如何'——
先看脐橙树的年轮:
一圈硝烟,一圈糖霜,
中心立着那根脊椎。
而自由花的根系
正用它的笔迹测量土壤——
地心深处,
未干涸的墨滴仍在跳动。
注:
①《梅岭三章》陈毅
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其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其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②居住在大余县彭坑村的“周篮嫂”,是当年陈毅在江西开展游击斗争时期的重要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