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新赋》
(作者:唐从祥,又名唐驳虎)
九省通衢,两江交汇。
昔有盘龙筑城,商贾云屯于荆楚。
三镇鼎立,千载雄藩。
今见虹桥卧浪,舳舻辐辏于汉皋。
黄鹤楼头,太白搁笔留憾;
晴川阁外,崔颢题诗夺魁。
此乃江城之胜概,华夏之枢机也。
九派奔流,吞吐荆衡云气;
双江合抱,襟连吴蜀星芒。
三镇鼎峙若玉阙,二水交辉映虹梁,龟蛇锁钥镇中流。
昔大禹导汉通云梦,熊绎立国启楚疆;
伯牙绝弦成绝响,屈子行吟赋九章。
千秋功绩铭青铜鼎,创新科技溯黄鹤台,
恰似《两京赋》"宫阙崔嵬"气象,更淬中华文脉之新章!
若夫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屈子行吟,哀郢都而投汨水;
伯牙摔琴,绝焦桐以谢知音。
三国鏖兵,周郎曾烧赤壁;
九派争流,禹王初劈龟山。
江汉朝宗之象,自西周而显耀;
武昌首义之旗,辛亥年而高扬。
是知武昌枪声一响,遂教帝制终篇。
沉湖湿地栖鹤影,东湖绿道走龙蛇。
海绵城池涵雨露,水下森林净浊漳。
历史溯治水年轮,智慧监看江豚嬉浪,
恰应《长江大保护》"四水共治"之策,
更践"不敢污、不能污、不想污"之诺!
此间气象,既续白云黄鹤千年梦,
更启新武汉腾飞新航。
至若人文渊薮,物产丰饶。
钟子期之冢犹存,弥衡之赋未泯。
热干面香飘里巷,鸭脖味透重檐。
东湖梅影,暗香浮动月黄昏;
武大樱云,绛雪纷披春浩荡。
琴台古韵,时闻《高山流水》;
光谷新辉,夜璨北斗星河。
更兼建安七子,江夏黄童,文脉绵延如缕。
琴台焦桐凝雅韵,古德禅寺隐玄机。
晴川阁上眺帆影,归元刹内悟菩提。
更见首义枪声破长夜,红楼血帜换新天;
二七铁轨凝忠骨,京汉怒潮铸铁魂。
珞珈樱雪覆青简,东湖烟柳掩玄思,
楚风激荡若《天问》回响,竟在高楼云端焕新生!
观其今日之盛,桥隧穿江,地铁织网。
天河振翼,连通五洲客路;
阳逻泊船,吞吐万国货殖。
抗疫关头,英雄之城担大义;
复兴路上,中部枢纽启新篇。
长江经济带之龙腰,中国光谷之芯脏,此诚九头鸟之精神: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光谷虹霓射牛斗,车谷电驰贯八荒。
天河银翼连五洲,高铁金梭织九域。
江汉关钟鸣盛世,知音号笛奏和声,两江四岸展霓裳。
昔时"九省通衢"成旧誉,今朝"五链贯通"开新局,
既承张之洞"自强求富"之志,更淬周济"芯屏端网"之章!
夫江汉之泱泱,汇百川而东注。
龟蛇之蛰蛰,锁云涛而西蟠。
观夫黄鹄矶头,危楼刺破青冥;
紫薇垣下,画栋截断流霞。
仙人乘鹤之墟,尚留玉笛余响;
祢衡赋笔之处,犹带汉水腥风。
朱甍接斗,十二阑干摩星;
碧瓦连云,三千世界入檐。
晴川历历,收来几案之间;
芳草萋萋,铺作阶前之茵。
江流作带,忽盘忽解;舟楫如梭,时隐时现。
崔颢题诗,墨渍长凝粉壁;
青莲搁笔,诗魂尚绕雕梁。
至若烟月朦胧,忽现虬龙之影;
风涛怒作,恍闻战鼓之声。
孙吴故垒,已沉铁锁于江底;
鄂王旌旗,曾卷黄尘于陌上。
辛亥枪鸣,惊落帝王冠冕;
通衢笛啸,唤来钢铁丛林。
此皆造化之机缄,尽入登临之睇眄。
星分翼轸之野,地控荆襄之喉。
黄鹤楼头,昔人已乘科技去;
光谷园里,今客正驭创新来。
观夫大城崛起,气象恢弘。
新时代之武汉,如鲲鹏振翅,扶摇直上重霄;
似江汉朝宗,奔涌直向东海。
钢铁巨廊贯南北,彩虹飞架变通途。
长江主轴流光,绘就都市脊梁;
东湖绿道叠翠,铺陈生态画廊。
记忆里汉正街的扁担,已化作跨境电商数据洪流;
印象中吉庆街的喧嚣,正转型为文创园区智慧碰撞。
此乃传统与现代交融,守正与创新并举也。
三镇鼎立,聚天地之灵气;
百湖星罗,养人文之浩然。
江汉关钟声犹在,已奏响开放新乐章;
知音号汽笛长鸣,正驶向复兴大航道。
新时代云帆高张,看英雄城市再续华章!
赞曰:楚山雄,汉水长,
伯牙琴,首义枪,一城千载再答寰宇问卷。
江汉泱泱,星火煌煌。
既承楚韵,复开新章。
两江四岸,正展鲲鹏之翼;
千湖之城,永葆云水之乡。
大武汉兮,与天地而同久;
惟斯城兮,共日月而齐光!
嗟乎!
鹤去楼空,本是寻常兴废;
潮生汐落,无非天地文章。
惟此江汉朝宗之势,不改千年吞吐;
荆楚激越之声,长在九域回荡。
今我辈复登斯楼,当撷云霓为赋,
掬沧浪润笔,写这大块气象,续那未绝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