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七律] 《六尺巷感怀》
《六尺巷感怀》作者:唐驳虎家书一纸话垣墙,忍让三分自泰康。巷立千秋铭礼义,德承万代誉桐乡。风清犹见先贤范,厚德常存古道彰。今古相谐昭世训,民心归处是仁方。注: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04日 16:27:52     分类:诗词速递
   4         0
[诗:七律] 《蛰伏待时》
《蛰伏待时》 作者:唐驳虎 霜锋敛锷匣中囚,雾隐南山静待秋。 尺蠖屈身求寸进,寒蝉噤语避风遒。 每从胯下观韩信,常向枰边悟许由。 但得云开雷雨夜,一声龙啸动九州。 注:天下大争,不在朝夕。雏凤三年不鸣,一鸣当彻九霄。当年高祖十战九败,终得垓下一胜而定乾坤。霸王百战百胜,却输乌江一役而失天下。莫羡他人乘快马、踏春风,且看十载寒窗磨砚者,墨痕入木三分。大智若愚,大巧若挫,人生成败不在于一时,而在与着眼长远!能力不够,莫与他人争功;能量不够,莫与他人争利。不在乎一时之利,一时之名!(蠖huò,虫;锷è,刀剑的刃;噤jìn,闭口不作声 。)人生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面前的对手,而是自己心中的欲望与急躁。事有盛衰,人有起落。低谷处最能识人,亦最能砺心!低谷既是我蓄力之地。未经破碎的心撑不起宏图伟业。事业崩塌,是逼你抛除虚浮框架,归零重生;众判亲离,是助你斩断依附幻象,独立守神;病痛蚀骨,是教你敬畏阴阳大道,以柔克刚。把人生的遗憾当做砚台,泪水越多,磨出的墨越能写乾坤。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04日 10:26:23     分类:时代之声
   23         0
[诗:七律] 《澄怀》
《澄怀》 作者:唐驳虎一帘山色映空庭, 万籁萧然心自清。 云去云来无挂碍, 花开花落不关情。 闲观秋水明如镜, 静握松风淡似僧。 欲问此中真意味, 半轮孤月照窗棂。注:从古至今能成大事者,都是驾驭情绪的高手,能驾驭情绪者,方可掌控人生,观世人一生,多败于一时之怒,悔之晚矣。世间诸多苦楚皆源于怒火焚心时的鲁莽,诸多遗憾皆起于意气用事时的偏颇,多少困局,本可从容化解,却被一时的怒火焚尽理智;多少机遇,本可顺势而为,却因片刻的冲动错失良机。你以为愤怒是在捍卫尊严,实则是亲手把理智推入深渊,你觉得暴躁能震慑他人,实则是让自己沦为情绪的傀儡,与其用戾气对抗,不如用静气化解。《道德经》有言:“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真正的力量,从不是怒目圆睁的对抗,而是内心的静如流水,能降伏己心,方能驾驭世间万难,能平息怒火,自可点亮智慧之心,能救赎你的,从来不是他人的退让,而是自己的清醒与克制。能成大事者,从不是没有怒火,而是懂得在怒火烧起前掐灭引线,从不是没有委屈,而是明白在委曲求全中释怀已心,你若能在纷扰中驯服情绪,智慧便有了登场的间隙,你若能在烦躁时沉淀心气,格局自会在静定中舒展,这世上最可靠的力量,是你对内心的掌控,自悟者明,自静者强,自胜者方可掌控人生!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02日 21:42:03     分类:燕赵诗风
   28         1
[诗:七律] 《觉醒》
《觉醒》作者:唐驳虎烽烟蔽日山河碎,血染苍茫草木腥。 忍见哀鸿栖断壁,怒闻魑魅舞残廷。 千钧霹雳开昏晓,万壑风雷唤蛰灵。 淬火刀镰光赤县,重磨日月照丹青。注:欲成大事,须忍常人所不能忍,容常人所不能容,方能行常人所不能行;其志如渊,不为困厄所折,其心似海,可纳百川之流;不为一时之得失乱方寸,不为片刻之荣辱忘初心,坚刚不可夺其志,万念不可乱其心!能成大事者,从不是靠匹夫之勇,而是靠“忍辱负重”的韧性与“海纳百川”的格局。人生的困境,多是心量不足的显化;命运的转折,常藏于屈伸之间的智慧,忍不是懦弱,是蓄力时的沉潜;容不是妥协,是成势时的根基,方寸乱则步步皆错,初心忘则前路迷茫,所有困厄的突破,从不在他人的援手,而在自我的精进;所有成就的抵达,从不在他人的成全,而在内心的笃定,唯有志坚如磐石,心稳若泰山,方能在乱局中寻得先机,在纷扰中稳住根基。世人皆求速成,却不知大成者先修忍辱之心,再炼容人之量,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方有厚积薄发之势,能容常人所不能容,方至海纳百川之境,能行常人所不能行,方得扭转乾坤之力,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气者得财气,当你以凌云之志承载风雨,以海阔之心容纳异见,自会明白:成大事者,从来都是先修己心,再成己事,心量到了,格局自开,格局开了,万事皆成。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02日 21:26:04     分类:燕赵诗风
   12         0
[诗:七律] 《乙巳暑热难耐》
《乙巳暑热难耐》作者:唐驳虎炎光炙浪锁重楼,鼻息如焚暑难休。热浪煎心心欲沸,焦风灼肺肺生愁。堪怜街树垂枯叶,更惜池鱼喘断沟。安得玄冥施法雨,一瓢凉澈洗吴钩?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02日 13:03:00     分类:诗路探新
   3         0
[诗:七律] 《咏平原君赵胜》
《咏平原君赵胜》 作者:唐驳虎翩翩公子冠邯郸,门下三千客未寒。 毛遂锥囊惊楚殿,李同火甲解秦鞍。 虽矜珠履招才易,终愧膏肓救国难。 长叹夷门虚左处,一生养士愧魏韩。 注:赵胜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为邯郸大夫赵穿之孙,赵旃之子,属于晋国赵氏的旁支邯郸氏。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01日 12:27:13     分类:诗海觅珍
   6         0
[诗:七律] 《咏触龙》
《咏触龙》 作者:唐驳虎缓步龙钟谏赵宫,长安一计转危丛。 强秦压境兵戈外,老骥谋邦谈笑中。 岂独柔言能悟主,由来弱质可擎穹。 史家若论纵横策,合让先生第一功。 注:触龙,原名触詟,后因帛书出土而正名为触龙。[6]在春秋战国时期,担任赵国的左师,这是一个掌握实权的执政官职位。触龙的事迹主要记载于《史记·赵世家》和《汉书·古今人表》中。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帛书中,有关于触龙见赵太后的章节,进一步证实了其名字为触龙。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01日 12:22:41     分类:诗
   8         0
[诗:七律] 《咏蔺相如》
《咏蔺相如》作者:唐驳虎秦庭睨柱发冲冠,一璧能轻九鼎安。完节何曾输蹈火,归车犹自耻争鞍。负荆非是将军怯,刎颈该知国士难。莫道书生无胆气,渑池弓剑震邯鄲。注:蔺相如(公元前329年—公元前259年),战国时赵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今山西柳林孟门人(一说山西古县蔺子坪人,一说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人,在曲阳县城老街仍有“蔺相如故里”碑刻),先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后来官至上卿。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发表时间:2025年08月01日 12:19:35     分类:诗
   6         0
[诗:七律] 《咏叹战国廉颇》
《咏叹战国廉颇》作者:唐驳虎铁衣浴血镇雄关,百战声威震九寰。 负荆高风垂万古,据鞍老志撼三山。 长平恨锁秦戈冷,邯郸魂销赵殿寒。 莫道将军能反否,丹心犹照雁门间。注: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 ,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 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廉颇参与五国联军伐齐,击破齐军,取阳晋,拜为上卿。他曾因蔺相如位居己上,深感不服,后因蔺相如屡谦让退避而感悟,负荆请罪,二人遂为刎颈之交。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廉颇被派到长平抵御秦军,用坚壁固守之策,秦军劳而无功。后来赵孝成王中秦国所施的反间计,以赵括取代廉颇,终遭惨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廉颇与乐乘率军大破燕军,杀燕将栗腹,燕割五城请和。以功封信平君,为假相国。赵悼襄王即位后,派乐乘接管廉颇兵权,廉颇大怒,驱逐乐乘,自己则投奔魏国,居于大梁,但不被重用。在秦国的军事压力下,赵悼襄王欲复用廉颇,廉颇也想回国效力。但赵悼襄王所派的使者受到廉颇仇人郭开的贿赂,使其以为廉颇衰老,遂不召其回国。廉颇后为楚将,最终于寿春悒悒而终。 廉颇作为赵国末期的主要军事将领,征战数十年,破齐败燕,守卫长平,战功卓著。后世有说法将廉颇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31日 20:20:44     分类:诗
   2         0
[诗:七律] 《咏叹战国宋玉》
《咏叹战国宋玉》作者:唐驳虎辞宗一脉继灵均,摇落深知草木呻。 赋雪雄风夸楚殿,悲秋绝唱黯湘滨。 登徒枉受好色谤,神女空留云雨嗔。 莫道雕龙徒藻丽,高唐赋笔已通神。 注:宋玉(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22年),字子渊,号鹿溪子,诗人,楚国鄢(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人 ,宋国公族后裔,生于楚国,曾事楚顷襄王,为楚国士大夫。 战国著名辞赋家,宋玉与唐勒,景差齐名, 在创作上颇受屈原影响,后人常以“屈宋”并称,其著作《登徒子好色赋》成为传世佳作,“登徒子”也成为好色者的代名词;其代表作《九辩》,堪称楚辞中体制宏大的杰作,他谱写的音律《阳春》、《白雪》成为高雅音乐的代名词。 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便说的是他,这些典故皆他而来。始皇帝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31日 20:18:04     分类:诗
   7         1

1 2 3 4 5
  • 634 条记录 第 1 页/共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