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荆轲刺秦》
作者:唐驳虎
寒水萧萧归未辞,白衣慷慨暮云垂。
图穷已慑咸阳殿,刃发偏疏博浪椎。
贯日长虹空碧落,冲冠怒发变殷帷。
堪怜易水悲歌彻,千载犹闻壮士悲。
注:荆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刺客之一,生活在战国末期。根据历史记载,他是卫国朝歌人,属于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3。荆轲最为人所知的事迹是试图刺杀秦王嬴政(后来的秦始皇),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27年。荆轲的性格特点包括慷慨侠义、喜好读书击剑,并且结交名人。他被燕国太子丹秘密派遣入秦,计划以献上秦国叛将樊于期之头及燕国督亢地图为名,伺机行刺秦王。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荆轲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于期的首级前往秦国,在咸阳宫中当众展开地图时,匕首显现出来,但最终未能成功刺杀秦王,反而被当场杀死。关于荆轲的历史评价,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方面,他的勇气和决心成为了后世称颂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的行动虽然勇敢,但是失败了,而且刺客的行为本身也存在争议。荆轲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出现在正史之中,还经常作为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主题或灵感来源。荆轲的事迹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忠诚观念和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对权力斗争的反映。荆轲刺秦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传为佳话,成为了一个象征着牺牲与理想的经典案例。